陳邦澤 劉澤國
摘要:以西藏IT產業為研究對象,分析西藏IT產業在現階段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從而找尋比較符合西藏IT產業實際情況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IT產業;西藏;信息化;發展現狀
中圖分類號:F264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2)25-0171-02
信息產業的發展不僅可以創造巨大的社會財富,還可以滲透到其他產業中,幫助其他產業生產效率的提高,從而產生二次經濟效益,因此,一系列直接經濟效益和間接經濟效益的總和將構成信息產業對整個國民經濟的擴散效應,促進其他產業和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和進步。因此,信息產業在現代經濟發展中起著關鍵作用。
一、發展現狀
1.郵電通信業。 “十五”期間實現了“縣縣通光纜、鄉鄉通電話”,2008年西藏電信全面啟動了“鄉鄉通光纜(寬帶)”工程,“村村通電話”已累計為3 176個行政村開通電話,占全區行政村總數的60.37%,并實現“好易通”方式下的傳真功能。在此基礎上,又實現了CDMA1X信號、EVDO信號對機場、部隊、城鎮、鐵路和公路沿線、旅游風景區的分區域覆蓋、交叉覆蓋,為保障3G網絡覆蓋和3G用戶規模在西藏的領先優勢提供了基礎保障[1]。
2.信息化系統及數據庫。2005年開發了諸多農牧業信息服務平臺(tastis.taaas.org),包括:西藏主要農作物種植資源數據庫、西藏主要動物種植資源數據庫、西藏藏漢文農牧科技文獻數據庫、西藏農牧科學儀器及設備共享數據庫等;以及西藏農村遠程教育與信息服務系統(edu.taaas.org)等。2007年底,西藏已有互聯網站760家,互聯網用戶82 858戶,網民約20萬,占總人口的6%[2]。863項目“基于國產Linux的多源信息融合與數據管理關鍵技術與應有研究”建設了500多個資源環境與社會經濟數據庫,產生了大量的適合西藏與青藏高原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科技信息和研究成果[3] 。
3.電子信息產品制造業。西藏大學教師洛藏發明了融合了藏、漢、英三種語言的鍵盤,“一鍵多符”和“一鍵到位”的智能化藏文計算機通用鍵盤布局與輸入法,藏漢英電子詞典《洛藏藏漢英電子詞典》,全藏文界面、完整藏文輸入輸出功能和藏文短信收發功能的“好易通”手機受到了廣大農牧民的歡迎。
4.軟件業。1997年藏文編碼國際標準和國家標準獲得通過,基于Windows平臺的藏文瀏覽器網頁制作工具實現了對藏、漢、西文的混合網頁編輯、制作及互聯網發布,藏文手機、計算機藏文平臺、藏文辦公系統、藏文網絡瀏覽器、藏漢英在線詞典……這些應用軟件的產生使得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與現代科學技術相結合,藏文進入了信息化時代。
5.信息服務業。西藏中小企業信息服務平臺免費幫助企業建立網站,為企業提供電子商務營銷服務;珠峰自然保護生態管理系統實現了對珠峰自然保護區的智能化分析;西藏綜合科技信息網、異構跨庫檢索系統和維普科技期刊全文數據庫、大型儀器設備共享平臺、西藏國際科技合作網、西藏旅游資源管理信息系統、西藏藏藥信息管理系統等的建成為西藏大眾的信息查詢、數據查詢、儀器設備共享使用、旅游資源保護、藏醫藥查詢等日常工作生活提供了良好的平臺。
二、存在的問題
在國家有關部委和各兄弟省市的無私援助下,西藏高技術產業發展良好。但高技術產業在西藏地區國民經濟中的總量較低,發展相對緩慢。
1.經濟增長總體質量不高。西藏在全國處于欠發達地區,2005年西藏國內生產總值(GDP)只有250.4億元。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能大幅度提升產業技術的高科技成果較少,創新能力薄弱,高技術產品附加值低,市場競爭力相對較弱,技術創新機制還沒有形成,資金投入不足等原因導致高技術產業規模較小。
2.數字鴻溝逐漸顯露。受地域特點和經濟發展的雙重制約,藏族地區的信息化水平與內地的差距逐漸拉大——“數字鴻溝”不斷顯露。西藏地區使用的很多軟件沒有統一標準,軟件互不兼容,使得數據傳輸和交流困難,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延緩了藏區的信息化進程。
3.整體認識不到位。對發展信息產業在促進西藏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提升藏區綜合競爭力,提高各族群眾生活質量以及維護邊疆穩定與安全的重要作用與影響缺乏全面、深刻的認識,具體的政策措施跟不上形勢。
4.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比較薄弱。西藏的數據業務發展與全國平均水平差距較大,與西藏電信自身發展也不協調,相比而言,通信業比較單一、服務內容不豐富、新增業務的利用率不高。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用戶數量不多,另一方面用戶的整體文化素質不高,新業務使用意識不強。另外,目前在西藏,除西藏電信推的藏文好易通電話和與之配套的藏文無線通信系統供藏文短信業務之外,適合廣大農牧區群眾的話音外的通信業務較少[4]。
5.科技人才嚴重匱乏。全區人口素質偏低,人才匱乏現象普遍存在。區內現有人才留不住,區外人才吸引難,造成了全區信息化建設與東部地區的巨大差距。許多縣以及鄉鎮都存在設備閑置,缺少專業人才使用的情況。
三、對策建議
1.轉變觀念,重視信息產業發展。發展IT業,首當其沖使西藏各族人民群眾了解信息產業對經濟發展的巨大作用,從而轉變廣大群眾思想觀念,逐漸產生信息需求從而刺激IT產業的發展。同時,在政策措施方面也應鼓勵IT業發展,改善IT產業的生存條件和運行環境,逐漸營造動力機制。
2.加強領導,發揮好政府導向作用。西藏發展信息產業的任務應由各級政府的黨政一把手親自分管,切實抓好實施。各級政府應高度重視并制定有利于本地IT產業發展、信息技術教育普及和信息化人才隊伍建設的特殊政策。政策一定要有保障,領導、機構、人才和經費需先行,從而使西藏的信息產業發展走上有組織有領導的發展軌道。
3.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應大力推進農牧區通信基礎設施建設,有效實施“網絡趕超工程”,建立起具有集團特色、西藏特點的信息技術產業體系。第一,完善產業體系,確保骨干產業穩定增長,著重增強計算機產業競爭力,推進視聽產業數字化轉型。第二,立足自主創新,突破關鍵技術,著重建立自主可控的集成電路產業體系,提高軟件產業自主發展能力,打造自有品牌。第三,以應用帶發展,大力推動業務創新和服務模式創新,強化IT在經濟社會各領域的運用,著重在通信設備、信息服務和信息技術應用等領域培育新的增長點。
4.重視信息技術專門人才隊伍的建設。西藏目前信息化人才隊伍存在人才結構不合理,一般人才多,高、精、尖人才短缺;年富力強的中青年專家匱乏;人才知識老化,亟待更新提高。另外后備軍的建設也要跟上形勢,IT教育要從娃娃抓起,中小學全面開展IT教育,大中專院校要進一步加大IT專業的招生量,加大IT人才培養力度。
5.利用好內地資源。一方面,爭取國家和各地區的援助,大力建設信息產業基礎設施,加大投入力度,使西藏信息產業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充實;另一方面,積極與各部委、各地區的科研部門聯系,加強交流合作,加大西藏適用技術的研究和引進力度,為信息產業的發展創造條件。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6.面向未來促進信息產業發展。由于資源的限制,西藏現階段還無法發展高技術材料生產和組裝等制造業,而應該以信息通信業、信息咨詢業、科技交流與技術推廣服務業等為突破口,逐步加強IT產業與其他產業的聯系,支持企業推廣應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逐步推進農畜產品加工和藏醫藥等傳統優勢產業的技術改造。
西藏農牧業和工業的騰飛,必須借助于信息產業的大力發展,充分發揮西藏的“后發優勢”,是擺脫西藏落后經濟形態的捷徑。
參考文獻:
[1]http://www.cnii.com.cn/yy/content/2010-07/06/content_777247.htm.
[2]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西藏文化的保護與發展》白皮書[Z].
[3]http://www.most.gov.cn/gjkjjctjptjs/hydfjz/200409/t20040927_15949.htm.
[4]普頓,旦增高娃.西藏通信業的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J].西藏科技,2007,(11).
[責任編輯 安世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