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瓊 舒底清
湖南省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開辦職教師資班,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中職學校專業教師緊缺的矛盾;職教師資培養基地不斷加強自身建設,努力改善辦學條件,為中職學校輸送了一定數量的專業教師,為湖南省職業院校專業教師隊伍建設做出了積極貢獻。但是,從總體上看,湖南省中職師資培養與事業發展的要求嚴重不相適應。
與中職事業發展相適應的中職專業教師培養體系尚未全面建立,主要表現在:
第一,缺乏政策支持。首先是投入嚴重不足。從調研了解的情況來看,職教師資培養基地收費標準為4000元/年/生左右,財政撥款每生每年3800元。據測算,工程類師范生的生均培養成本為10400元/年左右,收費加財政撥款全部用于教學也不能滿足需要,而兩個基地經費由學校統一管理,學校投入非常有限。國家和省對中職師資培養沒有經費扶持政策,由于經費投入不足,客觀上造成目前職教師資培養基地實習實訓設備設施條件較為落后,專業教師培養的規模、質量難以滿足中職專業教學的需求。其次是招生就業政策不利于吸引優秀人才到中職學校任教。在招生上以統一考試錄取為主,學校的自主權不夠,不利于吸引有實踐經驗的專業技術人員經過培養后到中職學校任教;在就業上缺乏相關的鼓勵引導和支持政策,中職師范生沒有享受師范生待遇,不利于吸引優秀畢業生到中職學校任教。
第二,尚未建立培養基地遴選機制。中職專業教師需分專業培養,必須按照錯位發展的原則,根據學校的辦學特色和專業特色遴選若干個師資培養培訓基地。從湖南省的情況來看,一是目前只有兩所普通高校的職院承擔中職教師培養任務,二是尚未形成中職師資培養基地的評價機制和動態管理機制,客觀上造成了培養基地教育教學改革的內在動力不足。
第三,尚未形成專業設置動態調整機制。一是尚未形成與中職專業設置調整相適應的師資培養專業布局,2009年,湖南省中職學校開設專業216個,但中職專業教師師資培訓的專業僅為20個左右。最近幾年,廣大中職學校根據產業發展需求,新設置了數控技術應用、模具設計與制造、汽車運用與維修等專業,這些專業沒有相關的學校培養專業教師。二是尚未形成與就業市場人才需求相適應的專業設置調整機制。中等職業學校必須根據就業市場的人才需求調整自身的專業設置,中職專業教師培養的專業也必須隨之調整,但湖南省中職師資培養的專業設置多年來變化不大,定位也沒有根據人才培養需要及時調整(具體見表1)。三是特色專業尚未形成。從總體來看,湖南省中職師資班涵蓋的專業太少,無法滿足中職學校專業調整的需要。但從兩所職院專業設置情況來看,存在重點建設專業不明確,專業集中度不高的問題,省內外有影響的特色專業尚未形成。

表1 2009年湖南省中職師資班開設專業情況
一是培養規模小。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十五”以來,湖南省中等職業教育事業迅速發展,在校生從2001年的48.26萬人增加到2009年的82萬人,對專業教師提出了迫切需求,但培養規模與專業教師需求嚴重不相適應,客觀上造成了中職專業教師來源渠道不暢。據調研,兩所職院從2000年開始招收中職畢業生和普高畢業生,其中,對口招生的中職畢業生作為中職師資培養,年平均規模在500人左右(具體情況見表2)。二是畢業生對口就業比例低。在調研中我們了解到,中職師資班學生自身定位不明確,眾多學生對自己的前途感到茫然。據座談反饋情況,大部分學生認為自身能力不能勝任專業教師崗位,對畢業后到中職學校擔任專業教師普遍信心不足;另一方面,由于中職學校專業教師教學任務繁重,招生壓力大,待遇不高,部分學生畢業后寧可到企業打工也不愿意到中職學校任教。由于上述兩方面的原因,十年來,兩所職院對口招生的中職師資班畢業生初次就業到中職學校的比例偏低。(具體情況見表3、表4)。

表2 2000-2009年兩所職院中職專業教師培養規模

表3 2000-2010年湖南師范大學中職師資班畢業生分專業到中職學校任教情況

表4 2000-2010年湖南師范大學中職師資班畢業生分年度到中職學校任教情況
兩所職院均屬于本科院校的二級學院,特別是農大職院自身缺少相應的專業教師和專業教學條件,專業教學大部分依托其他院系展開,客觀上導致教學自主權較少,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進程比較緩 慢,教學理念、課程改革等方面落后于我省職業院校尤其是辦學有特色的高職學院。
第一,教學理念較為落后。一是定位問題。在發展定位上,到底是辦省內外較有影響的職業教育師資培養基地還是辦普通本科,比較模糊;在專業定位上,專業設置過于分散,同一大類的培養規模不大,特色專業或品牌專業尚未形成。二是觀念問題。學院很少安排教師到行業企業參加調研和生產實踐,與職業教育界及行業、企業的交流較少,客觀上導致對行業、企業崗位的變化和就業市場人才需求的了解不夠,現代職業教育的教學理念學習和借鑒不夠。三是評價機制問題。本科院校對教師的評價比較注重科研課題、著作和論文,客觀上導致教師應用技術研究和課程改革沒有動力。
第二,課程體系比較陳舊。一是課程設置與普通本科的課程設置沒有多少差別,中職師資培養的課程體系就是簡單地將教育類課程和工程技術課程簡單疊加,基本上是“三段式”的課程體系,沒有將知識、技能、態度有效整合。在教學安排上,實踐教學的課時少,實習實訓少。二是教學內容比較陳舊,對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新標準吸收不夠,以產品(服務)為導向的課程改革探索不夠。三是教學組織形式以大班授課和理論講授為主,現場教學、分組教學、案例教學、項目教學推進緩慢。四是評價方式以理論考試和筆試為主,以學生作品為核心的評價方法探索不夠。
第三,素質教育重視不夠。一是缺乏對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缺乏對學生就業以及專業教師成長等方面的指導和引導,客觀上造成學生進校后就業定位模糊,對未來的成長缺乏規劃和設計。二是專業教學能力的培養明顯不夠。中職師資班雖然開設了教育學、心理學課程,但沒有針對專業教學改革的實際需要,培養學生專業課程設計和教學組織設計能力。三是職業精神培養欠缺。職業精神的培養尚未貫穿教學過程始終,企業文化沒有進校園,教師的基本素質和相關職業崗位職業精神的培養較為缺乏。
1.推進中等職業學校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全面落實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關于大力發展農村中等職業教育的決定》和《湖南省中等職業學校機構編制標準(試行)》(湘編辦〔2009〕22 號)文件精神,在對中等職業學校機構編制逐一核定的基礎上,大力推進中等職業學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引導、鼓勵中等職業學校全面實行聘任制,引導專業教師合理流動,真正建立起“編制到校、經費包干、自主聘任、動態管理”的教師管理機制;逐步推行績效工資制,將個人收入與學校發展和工作實績掛鉤,并向教學一線傾斜。
2.完善專業教師準入制度。按照“專業技能教學水平合格證書+教師資格證書”的要求,建立專業教師準入制度,鼓勵、引導高校畢業生按照專業對口的原則,在取得“教師資格證”和“專業技能教學水平合格證”后到中等職業學校任教。新進專業教師必須具備本科學歷和教師資格證書,同時獲得相應專業的專業技能教學水平合格證書。其中,從企業引進的技術能手和現場專家,學歷可放寬到專科,“教師資格證”和“專業技能教學水平合格證”可以“先進后考”。
3.完善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專業技術職務評聘辦法。一是將目前中專教師系列改革為中職教師系列,將所有中等職業學校(包括普通中專、職業中專、職業高中、成人中專)納入中職系列統一評審,并對外語要求適當放寬。與此同時,適當增加中職學校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申報指標。二是進一步完善《中專教師系列專業技術職務量化評審細則》,并作為正式文件頒發,引導中職學校專業教師提高專業教學水平,樹立市場觀念,加強應用技術研究和推廣。三是將專業教師培訓《學員日志》和是否取得專業技能教學水平合格證作為專業技術職務晉升的重要依據。
4.落實專業教師定期到企業實踐制度。遴選一批規模企業作為職業院校師生頂崗實習基地,推動地方政府落實企業接受職業院校師生頂崗實習的稅收優惠政策。將專業教師每兩年必須有兩個月到企業實踐制度化,作為專業教師評先、評優和職務晉升的重要依據。
1.加強中職專業教師培養基地建設。按照湖南省產業發展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和中職專業教師的實際需求,制定并實施中職專業教師培養基地建設計劃。一是加強已有的兩個職教師資培養基地建設。引導湖南師大職院和湖南農大職院進一步明確以中職師資培養為主的辦學定位,與此同時,按照錯位發展的原則,引導兩所職院明確一到兩個重點建設專業大類,提高專業集中度,形成中職師資培養的特色專業;引導湖南師大和湖南農大支持兩所職院發展,在經費投入、實習實訓基地建設、教師隊 伍建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等方面給予傾斜;支持兩所職院進一步改善辦學條件,允許兩所職院在重點建設專業大類內申報中央財政支持的實習實訓基地、省級重點實習實訓基地和專業教師專業技能教學水平認證培訓基地。二是遴選部分國家級、省級示范性高職學院的特色專業作為省級中職師資培訓基地,與其他本科院校聯合培養中職師資。三是建立中職教師培養基地動態管理機制。以人才培養質量、對口就業率為核心,建立中職師資培養評價制度,培養質量達不到要求、對口就業率低的培養基地逐步淘汰。
2.創新中職師資人才培養模式,全面構建符合中職教師成長規律的人才培養模式。實施中職專業教師培養方案開發計劃,從中職師資培養經費中單列部分經費,專項用于人才培養方案開發,采取教育廳牽頭或委托組織形式,建立教育科研機構、普通高校、高職院校、行業、企業聯合開發機制。一是構建以專業實踐能力和專業教學能力為核心的課程體系,引導中職師資培養基地按照中職教師成長規律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專業實踐能力的培養要以產品(作品)為核心,融專業理論、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于一體,重點解決“做什么、怎樣做、怎樣做更好”的問題。專業教學能力要突出市場調研能力、崗位分析能力、課程教學設計能力等。二是全面構建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中職專業教師培養基地的相關專業應與一到兩個相應產業領域內的規模企業建立穩定的合作關系,建立學員定期到企業實踐的制度,與企業聯合培養中職師資。三是改革教學方法。以“教、學、做”合一為總體原則設計教學方法,真正做到在“做中教、做中學”。四是改革課程評價方法,建立以學生學員作品為核心的評價制度。
3.加強中職專業教師培養基地教師隊伍建設。一是引導基地的管理人員和教師更新教學觀念,充分學習和吸收職業教育先進的教學理念,鼓勵支持管理人員和教師深入行業、企業和相關職業院校調查研究,及時了解就業市場人才需求的變化和中職專業教師的教學需求,鼓勵支持教師開展教學改革實驗,創新課程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二是加強培養基地“雙師型”隊伍建設。通過引進、聘請等辦法努力建設“雙師”素質和“雙師”結構的教師隊伍,鼓勵支持培養基地從行業、企業聘請現場專家擔任兼職教師,建立教師定期到企業實踐的制度,切實增強培訓者的專業實踐能力和專業教學的指導能力。
一是分專業類別制定“十二五”中職師資免費培養計劃,重點支持湖南戰略型支柱產業、新興產業和特色產業的相關專業的中職專業教師培養。二是建立中職專業教師師資定向培養制度。面向縣及縣以下農村中等職業學校,免費培養中職專業教師。畢業生在高考錄取前與相關中職學校簽定定向培養意向,畢業后回相應學校工作,工作滿五年后方可調出。三是改革招生考試辦法。中職專業教師師資班可以招收應屆普通高中畢業生和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也可以招收有實踐經驗的同等學力人員。與此同時,從高職院校畢業生中遴選部分優秀畢業生,培養兩年后到中職學校任教。招生考試以相關師資培養基地自主招生為主,考試內容主要為“公共文化課+專業知識+專業技能”。
一是中職教師特崗計劃主要面向縣及縣以下農村中等職業學校,專業為加工制造、交通運輸等大類的相關專業。二是按照“專業教學能力+專業實踐能力”的總體思路,制定“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特殊崗位招聘考試標準”,按標準招聘教師。三是進一步解放思想,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特崗計劃做到“不問身份、不問學歷、不問資歷,只問標準”,凡達到相關要求的人員先進入中等職業學校試用三年,三年內取得教師資格證和本科學歷后正式錄用為中等職業學校教師。
建議每年單列一定的成人本科計劃,專門用于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學歷提升。一是大幅增加理工科成人本科招生計劃,根據中職學校專業教師學歷提升的實際需求分專業設置成人本科計劃,專門用于招收中等職業學校在職教師。二是改革招生考試辦法,允許國家或省示范高職院校招收成人本科,以學校自主招生考試為主,考試內容充分體現中職學校專業教師的特點,以專業能力考試為主。
[1]李瓊,盧建.喚醒與超越:職業院校教師成長新探[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9(06).
[2]李瓊.湖南省中等職業教育招生的問題與對策[J].職教通訊,2012(02).
[3]孫傳遠.教師的個性化成長及其實現途徑[J].教育評論,2008(0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