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叢友 郭 奇 李 薇
電子商務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再構建
——基于整合職業能力觀的視角
□仲叢友 郭 奇 李 薇
電子商務專業的實踐教學改革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課題。本文以整合職業能力觀為依據,從實踐教學體系建設目標、校內實踐課程體系、校外實踐教學模式、實踐教學評價機制四個方面對電子商務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再構建進行了研究和探討,并提出了學生職業技能與關鍵能力的整合培養策略。
電子商務;整合職業能力;實踐教學
建構主義導向的整合職業能力觀是以具體的工作情境為基點,其內涵融合了行為主義導向的任務技能觀和整體主義導向的關鍵能力觀的內容,為能力構造了一個立體式的空間結構框架[1]。因此,職業能力作為能力的一種特定形式,應該被理解為一個“整體”,而不只是“各部分之和”[2]。
近年來,電子商務專業學生的就業數量與就業質量不盡如人意,除了國內外經濟環境變化等客觀原因,該專業學生的自身職業能力難以滿足企業等用人單位的要求也是其就業狀況不佳非常重要的原因。因此,加強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已成為我國高等院校教學改革的目標選擇。在高等教育中,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是人才培養體系的兩個重要環節,實踐教學是理論教學的深化和延伸,也是能力培養的有效平臺。實踐教學在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創新精神和職業能力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現有的電子商務專業實踐教學依然存在著不少問題,例如:實踐教學體系建設目標不明確,重視單項技能培養忽視復合技能培養,實踐課大都依附于理論課,實踐課程設置沒有充分考慮行業的需求,實踐教學內容相對薄弱,偏重于驗證性實驗,缺少綜合性、創新性實驗,多采用傳統的實踐教學方法和手段,對實踐教學管理與評價不到位等。因此,本文正是基于以上背景,以整合職業能力觀為依據,對電子商務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再構建進行研究和探討。
實踐教學體系建設要有明確的目標與要求。毋庸置疑,能力成為衡量是否是合格電子商務人才的最終標準之一,自然也成為了電子商務專業教育的導向。因此,本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再構建的目標是以電子商務人才的職業能力為其培養導向,以助理電子商務師國家職業資格要求為指導,合理構建校內實踐課程體系、校外實踐教學模式和實踐教學管理機制。通過實踐教學體系,科學訓練學生的職業技能,提高學生的關鍵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使學生具有較強的就業能力和未來可持續發展能力。
職業能力形成是一個螺旋式上升的過程,具有明顯的層次結構,因而,實驗課程體系應采取“基礎層→核心層→擴展層”分層遞進的方式加以組織構建,對應不同層次的實驗課程、實驗目的和實驗類型如表1所示。基礎層實驗是電子商務專業學生應知應會的基本實驗,與專業基礎課、專業課緊密聯系,主要夯實學生的專業理論基礎。在課程內容設置上,以專業認知和職業技能訓練為主;核心層是與專業課程和關鍵能力有關的實驗,是學生職業能力整合貫通形成的階段,強調技能訓練的綜合性,注重提高學生的關鍵能力,在該層次實驗課中,學生通過整體化地解決綜合性的專業問題,以實現職業技能與關鍵能力的有效整合;擴展層強調自主性和創新性,屬于研究型、創新型實驗,主要與學生參與各種學科競賽、實際科研課題以及學生課外創新活動密切相關。學生可以根據研究項目,自主學習、自主實驗和自主創業。

表1 電子商務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三個層次
校內實踐課程體系及教學內容是培養職業能力的最直接的載體和手段,直接關系到人才培養質量的好壞。根據本專業特點,結合助理電子商務師國家職業資格技能模塊的要求,依據學生理論知識體系和職業能力發展的過程,系統地安排實驗課程和實驗項目。據此,本專業可以優化整合實驗課的教學內容,單獨開設網絡使用實驗、網絡營銷實驗、電子交易實驗等實驗課程,彌補以往課內實驗附屬于某一門專業課程所造成的實驗內容分割和實驗教學過程分散的不足,見表2所示。校內實驗課程體系的建設需與電子商務行業發展相結合,這是實現電子商務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條件之一,因此,在課程體系構建中要有企業或行業專家的參與指導,以確保課程體系的適應性、系統性、職業性與可操作性。

表2 校內實驗課程體系
校外實踐教學模式是本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校外實習,學生直接接觸社會、企業和崗位實際,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有機結合起來。校外實踐教學模式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認知實習,認知實習是學生到本專業相關企業的實際部門、崗位進行參觀見習,以加深對企業各部門、崗位、業務流程的感性認識;二是頂崗實習,頂崗實習是學生到企業實際崗位上工作實習,以加強學生職業技能訓練,提升關鍵能力,并在實習中感受和養成相應的職業素養;三是第二課堂,第二課堂是指學生為主體參加的各類社會實踐、學科競賽、社團活動等課外活動。通過調動學生參與第二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促進學生增強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
校外實踐教學模式構建是一個系統工程,不僅需要學生和學校的參與,還需要政府、企業等其他社會組織的介入。學校、學生作為校外實踐教學主體,應加強與其他所有參與者的互動,充分發揮每個參與者的作用,形成“校企合作”、“官產學”、“產學研”等良性互動機制。
如何保證和提高實踐教學質量,如何對實踐教學進行合理的評價成為目前教學管理的重要課題。在對文獻進行分析的基礎上,針對實踐教學指標體系的構建,課題組利用訪談、問卷調查等方法開展了廣泛的調查研究,分別構建了學校和教師兩個實踐教學評價指標體系,根據因子分析法得出了每一評價指標的指標權重,以反映各指標在實踐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程度。其一,學校實踐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主要有實踐教學目標(0.24)、實踐教學過程(0.26)、實踐教學保障(0.24)、實踐教學效果(0.26)等一級指標。其二,教師實踐教學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主要包括實踐前的準備(0.176)、操作規范的掌握(0.168)、學生積極性的調動(0.165)、實踐的方法(0.168)、實踐過程(0.167)、實踐效果(0.156)等一級指標。
采用學校專家、企業專家和學生作為評價主體,分別對學校和教師的實踐教學質量及其效果進行有效評價,其目的可以推動實踐教學資源的優化配置,不斷地深化實踐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效果。在評價過程中評價信息必須客觀、準確,還應不斷地修改和完善評價指標體系,盡量客觀反映實踐教學的現狀。評價的結果還要及時向學校及教師進行反饋,據此進行實踐教學體系的調整,只有這樣才會達到評價的目的。
另外,構建合理的、體現崗位職業能力要求的實踐課程教學考核評價指標體系,需要根據每門課程的特點進行,以電子交易實驗課程為例,根據以標準電子交易業務操作流程為載體設計的實驗項目教學過程特點,建立課程考核評價指標體系,據此對學生進行科學的評價,只有這樣才能真實、客觀、全面地反映學生的職業能力水平[3]。
以往電子商務專業實驗主要是學生通過教學模擬軟件進行業務流程演示實驗,由于一些模擬軟件缺乏分析決策功能,致使實驗教學效果不佳。鑒此,可以通過改進實驗教學手段,將靜態的演示性實驗內容向動態的設計型、綜合型實驗內容上擴展,以電子商務物流管理實訓課為例,具體做法是要求學生在使用物流管理模擬軟件進行演示實驗的基礎上,能夠針對一些復雜的物流管理問題,應用仿真軟件建立模型進行仿真及優化分析,進行管理決策。如入庫分揀系統作業優化實訓項目,在教師給定的約束條件(系統規模、成本等條件)下,讓學生應用Flexsim仿真軟件,在計算機上仿真入庫分揀系統的人員操作以及機械設備現實的運行狀態,學生通過修改系統仿真模型,設計不同的入庫分揀系統方案,比較不同方案下仿真結果,從中評測可選的設計方案。通過利用仿真軟件的分析與設計功能,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知識綜合運用能力,使學生掌握了應用模型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技能。
為了能適應跨職業要求和職業崗位變遷的需要,培養學生關鍵能力是使其職業生涯可持續發展和終身發展的重要保證。為此,高校應注重培養學生交流表達的能力、與人合作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自我提高的能力。關鍵能力培養是一種行為活動的訓練,應融入一般實踐課程教學,以實驗課程中的項目活動為載體與專業技能一起整合訓練。職業技能與關鍵能力的整合培養還可以融入教學方法中,這些教學方法主要包括項目教學法、情境教學法、案例教學法、角色扮演法、基于問題的學習方法、課業學習法等[4],比如,電子商務系統開發課程設計,該課程可采用項目教學法,以項目促學生主動學習,在“做中學”、“學中做”。教師擬定課程中的工作項目應取自真實職業情景、具體職業活動,如B2C、B2B、B2G、C2C等商務網站的開發。學生根據工作項目,可采用自我式、合作式的學習形式,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按照制定的工作計劃要求完成工作項目,該課程教學過程主要包括查閱文獻、設計開發、撰寫課程設計報告和交流答辯等訓練環節。學生在課程項目的技能訓練過程中,同時也培養提升了職業素質、交流表達能力、協作能力、文獻歸納能力和寫作能力,實現了整合職業能力培養目的。
積極探索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中心,立足于學生課內學習和課外自學相結合,結合啟發式,討論式、開放式、探究式、體驗式等學習方式,利用校園網和自身網絡系統,采用數字模擬、網絡信息、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手段,建立一個開放式、共享式、多系統、跨專業的綜合實踐教學平臺。該平臺主要包括企業經營管理模擬系統、會計信息系統、客戶關系管理系統、供應鏈管理系統、職業技能測試系統、職業資格考試輔導系統、實驗室管理信息系統和教學資源庫等,能夠實現在線自主學習、在線實驗、在線實訓和智能化管理。跨專業綜合實踐教學平臺應能仿真企業環境、企業流程和模擬職能崗位,但不指向具體某個專業,而是關注行業、企業、崗位、任務的工作過程的綜合訓練,這樣可以拓寬專業面,拓寬基礎,從而拓展學生職業能力面。
資源建設是跨專業綜合實踐教學平臺的建設核心,資源決定了平臺功能,資源體現出平臺水平。跨專業綜合實踐教學平臺資源建設主要從兩個方面進行:一方面,信息資源建設,主要是構建實驗教學所需的電子教學課件、視頻庫、案例庫和資料庫等;另一方面,軟件資源建設,根據實驗教學的需要,更新和開發各類實驗軟件,完善和提升實驗功能和水平[5]。
基于自主學習模式的跨專業綜合實踐教學平臺的建設,符合電子商務復合型人才培養目標,有利于學生形成自主訓練、自主學習、終身學習的良好習慣,引導學生職業能力培養[6]。
創業實踐教育對于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創業技能,從而提高創業成功率具有積極意義,因此,學校可以構建“創業教育→創業競賽→全真創業”層層推進的創業實踐教育體系。其中“全真創業”是創業實踐教育體系的核心環節,學校可以通過建立全真創業實踐環境,即建立一個采用電子商務企業標準進行設計的校園創業實踐平臺,幫助學生把課本上的創業教育理論與具體創業實踐相結合[7]。如“飛購校園”就是由南京奧派信息技術有限責任公司和南京財經大學合作創辦的校園創業實踐平臺,是面向在校大學生集學習、購物、娛樂為一體的電子商務平臺,飛購校園采取“網絡+實體體驗店”的運營模式,運營主體為在校大學生,企業與校方共同參與團隊指導,采取企業化管理。學生通過親身參與全真創業過程,不僅培養了創業、創新能力,還提升了整合職業能力。
[1]陳鵬.職業能力觀演變的歷史邏輯及其理論述評——基于能力本位教育與培訓發展的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0(06).
[2]徐朔,吳霏.職業能力及其培養的有效途徑[J].職業技術教育,2012(10).
[3]周建華,王琦,方華.高等職業教育專業建設理論與探索[M].浙江:浙江大學出版社,2010.
[4]吳真.國外核心技能提升的主要途徑、方法及其啟示[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9(01).
[5]潘琰,黃志剛.經濟管理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7.
[6]張元萍,周遠.金融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J].金融教育研究,2011(09).
[7]施福新.高職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理論、現實與價值取向[J].職教論壇,2011(34).
仲叢友(1964-),男,天津市人,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經管學院教授,碩士,研究方向為電子商務;郭奇(1972-),男,河南方城人,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經管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為人力資源管理;李薇(1984-),女,黑龍江伊春人,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經管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人力資源管理。
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對接于現代服務業的應用性人才培養體系創新研究”(編號:GJA094025),主持人:仲叢友。
G712文獻標示碼:A
1001-7518(2012)27-0072-04
責任編輯 吳學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