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玉躍
摘要: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和大學畢業生的激增,創新傳統就業教育,加強創業教育已成為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推進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必然選擇。本文分析了高校創業教育的背景和意義,并探討了新時期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對策。
關鍵詞:大學生;創業教育;就業
隨著全球化經濟的發展和國家宏觀經濟形勢的變化,盡快轉變我國傳統的高等教育理念,深化改革高校人才培養模式,從傳統就業教育轉向創業教育,確立以培養創業基本素質為核心的教育觀,培養具有創造力、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是當前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務。
創業教育的研究背景
1989年在北京召開的“面向21世紀教育國際研討會”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最早提出“創業教育”,創業教育是指培養具有開創性的個人,使其具有首創、冒險精神、創業和獨立工作能力以及技術、社交和管理技能的教育。我國創業教育理念的提出始于1999年1月公布的《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計劃》,計劃中提到要“加強對教師和學生的創業教育,鼓勵他們自主創辦高新技術企業”。同年,我國舉行了首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并且產生了多家學生公司【1】。
進入21世紀,我國高等教育逐漸由“精英教育”向“大眾化教育”轉變,大學畢業生的激增使得大學生就業難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難題,也是全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因此,加強創業教育既是大學生適應知識經濟和高新技術發展之必要,也是大學生適應教育國際化和世界教育改革與發展之必要,是大學生自我發展以及大學生適應就業形勢變化之必要。
創業教育的研究意義
大學生創業教育,主要是指以培養創業人才為目標,通過創新教育模式和實踐,幫助大學生增強創業意識、培養創業品質、掌握創業知識、提升創業能力的教育。通過創業教育要使大學生掌握自我創業的方法和途徑,造就自我發展的能力,變被動的就業觀念為主動的創業思維。創業教育的核心是提高大學生的創業能力、擇業能力和適應能力,創業教育的關鍵是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創業教育是世界教育發展的方向,是引導我國教育走向世界、走向未來、走向現代化的一條有效途徑【2】,也是中國教育體制深化市場導向改革的必然選擇。
創業教育的對策探討
1 創業心理引導
(1)通過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學生的創業心理素質。
高校應將心理健康教育與創業教育相結合,大學輔導員老師應加強與學生的交流,充分了解學生的心理需要和創業心理效應;把心理健康教育貫穿到日常教育教學活動中去,注重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注重培養學生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和意識,幫助和指導大學生正確認識自己,健全自我意識,增強自我調控能力,提高創業心理素質。
(2)團體心理輔導激發創業動機。
運用團體輔導可以提高大學生的適應能力,既有較系統的理論依據,也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對提高大學生的自我洞察力,幫助他們發現自己的優勢和缺陷,培養其團隊合作能力,激發創業動機具有一定現實意義。
(3)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強化大學生創業動機。
將理想和信念教育、誠信教育以及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為主要內容的思想政治教育貫穿學生大學期間的整個過程,并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特點采取針對性的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與創業教育緊密結合起來,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并逐步引導學生規劃未來,制定階段奮斗目標,使他們明確自己的發展方向和目標,從而使他們有足夠的動力創業、敢于克服困難。
2 創業意識的培養
(1)完善創業教育課程體系
建立完善的理論教育課程體系,將創業教育滲透到課程設置當中。在基礎課方面,拓寬基礎性課程,注重基礎教育、專業教育、創業教育的結合,加強學生的通識教育。在綜合課程方面,增加綜合性課程,設置科學技術與社會科學等綜合性跨學科課程。另外,應單獨開設創業課程。創業課程要涵蓋建設一個企業應涉及的各個方面,包括如何融資、組織資源、招聘員工等一系列問題【3】。
(2)職業生涯規劃教育
目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普遍存在一些問題,職業生涯規劃知識相對缺乏,意識淡薄。調查顯示,雖然許多高校開設了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但將所學課程真正應用到就業擇業中的學生卻非常少,對未來的職業發展有詳細規劃的學生甚至不足10%。
大學生創業教育其實是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一部分,高校應切實開好職業生涯規劃這門課程,將創業教育融入進大學生個人職業生涯規劃中,重視對學生在創業方面的輔導。
(3)優秀創業代表講座
一是發揮專家教授的引導作用,幫助學生及時確立新的目標、樹立遠大理想,并在學生創業大賽中提供技術指導,提高學生創業實踐能力;二是搭建朋輩指導平臺,發揮優秀校友的傳幫帶作用,校友中涌現出創業的成功典型,他們有濃厚的母校情結,很樂意與學生談自己的成長之路和創業之路;三是基層創業者,他們可能不是大款,也不是特別知名,但他們有自己獨特的創業歷程;四是企業家,可以是國有大中型企業的管理者,也可以是民營企業的老板,用他們的成功經驗引導在校生認清方向,確立目標,少走彎路。
(4)加強大學新生創業教育引導
大學新生往往自我認知不深入,缺乏對自身優劣勢的分析和發現,對自身興趣、性格、能力和特長雖然有一些了解但還不夠深入,尤其是在自我認知的基礎上對自己在未來職業中的優勢和劣勢缺乏進一步的分析,不能從職業規劃的角度識自己。因此,應從大學入學開始就對學生進行職業規劃教育和創業教育,樹立大學生的創業意識,讓他們認識到將來創業也是就業的一個途徑,培養學生的創業激情【4】。
3 實用知識技能的培養
創業教育應注重培養學生的主動實踐能力,多參與社會實踐,豐富和發展課堂所學知識,營造良好的創業教育實踐氛圍,這樣才能使創業成功成為可能【5】。
(1)建立完善的實踐教育體系
完善課堂教學、課外活動、社會實踐的“三個課堂”整合機制,以實施“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為載體,整合深化教學主渠道外有助于學生提高綜合素質的各項活動的工作項目,使創業教育系統、規范、有序地進行。
(2)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
重視實驗教學和現場模擬教學;要安排學生承擔一些配合正課學習的工作任務;高校應單獨開設社會實踐課程,根據專業的不同設置不同的課程,并與生產同步,引導理論學習與社會實踐相結合。
(3)加強校園創業文化教育
應注重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定期安排各類研究講座,其中有些講座可以登記學分;鼓勵學生參加科研活動,允許學生參加校外的協作項目。發揮學生會、學生社團等學生組織的作用,通過組織創業計劃大賽、創業沙龍,參加“挑戰杯” 全國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等活動,加強校園創業文化教育。
結語
時代正在召喚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新一代勞動者,高校創業教育應從社會發展和時代需要出發,注重大學生創業啟發,激發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參考文獻
【1】梁蔚.美國大學創業教育的發展及其啟示[J].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5):86-88.
【2】王毅.美兩國大學刨業教胄之比較[J].遼寧稅務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18):70-72.
【3】蔡惠平,趙振,陳黎敏.關于創建大學創業教育教學體系的思考[J].北京印刷學院學報,2006,(14):82-84.
【4】陳琴.論大學生創業教育體系構建[J].企業研究,2011,(12):208-209.
【5】孫東升.關于開展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幾點思考[J].安徽理工大學學報,2010,(12):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