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復量,王淑云,李向陽,劉迎云,葉勇軍,楊蓉
(南華大學環境保護與安全工程學院,湖南 衡陽 421001)
基于Internet的《安全管理學》多媒體教學內容與方法創新探索
蔣復量,王淑云,李向陽,劉迎云,葉勇軍,楊蓉
(南華大學環境保護與安全工程學院,湖南 衡陽 421001)
現代教育主要以多媒體技術為實現手段,作者分析了多媒體技術在教學領域的應用情況后,結合《安全管理學》課程,從更新教學內容、利用網絡視頻資源和利用國外資源進行比較教學等方面,總結了在制作多媒體課件中的一些體會。教學實踐證明,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可以提高多媒體課件的質量和水平,改善教學效果。
安全工程;多媒體教學;安全管理學;網絡資源;教學創新
隨著信息科學及相關領域技術的不斷進步,多媒體技術愈來愈受到教師和學生的歡迎,它對實現教學手段多樣化、促進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大有裨益;同時多媒體教學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手段,對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和教學理論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自行制作多媒體課件標志著運用多媒體技術水平的提高,但是任何一種教學手段都有其自身的特點[1-6]。本文作者在總結多媒體教學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提出要充分利用網絡資源,不斷更新教學內容,特別是人文社科類的課程;充實網絡視頻資源,改善教學效果;有效利用國外資源,進行比較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可以從整體上提高多媒體課件的制作水平和質量,改進教學效果。
(一)多媒體技術概述
多媒體技術(Multimedia Technology)是利用計算機對文本、圖形、圖像、聲音、動畫、視頻等多種信息綜合處理、建立邏輯關系和人機交互作用的技術。真正的多媒體技術所涉及的對象是計算機技術的產物,而其他的單純事物,如電影、電視、音響等,均不屬于多媒體技術的范疇。多媒體是融合兩種以上媒體的人——機交互式信息交流和傳播媒體,具有以下特點:1.信息載體的多樣性:相對于計算機而言的,即指信息媒體的多樣性;2.交互性:用戶可以與計算機的多種信息媒體進行交互操作從而為用戶提供了更加有效地控制和使用信息的手段;3.集成性:指以計算機為中心綜合處理多種信息媒體,它包括信息媒體的集成和處理這些媒體的設備的集成;4.數字化:媒體以數字形式存在;5.實時性:聲音、動態圖像(視頻)隨時間變化。
(二)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情況
多媒體技術近年在高校教學領域應用日趨普及,筆者借助網絡在“百度”上搜索,以“多媒體教學”為題進行搜索,找到相關結果約6 490 000個;以“多媒體高校教學”為題進行搜索,找到相關結果約3 360 000個,都是上百萬條搜索結果。多媒體教學研究方面的論文近幾年總量也較大,本人在“中國知網”上以“多媒體”和“教學”這兩個關鍵詞進行期刊論文的搜索,2005年期刊文獻總量為337篇,2006年期刊文獻總量為444篇,2007年期刊文獻總量為453篇,2008年期刊文獻總量為481篇,2009年期刊文獻總量為484篇,2010年期刊文獻總量為551篇,2011年期刊文獻總量為490篇,每年的期刊論文都維持在500篇左右,說明廣大教育工作者和教育研究人員對多媒體教學研究的高度重視,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據不完全統計,南華大學青年教師中采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的比例幾乎達到了100%。但是,筆者認為目前廣大高校教師教學用的多媒體課件質量普遍不高,或者缺乏實用性,特別是在專業課程中,這一現象比較突出。
高校教師多媒體課件的來源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在網上下載教學課件,二是自己制作課件,前一種方法比較省力和便捷,但是這些課件必須結合配套的教材、考慮本校專業特色,需要進行適當的修改。筆者認為,如果時間允許,建議大家自己親手制作課件,一方面可以提高大家的計算機應用水平,另外可以為以后參加教學競賽和多媒體課件比賽積累素材。
(一)《安全管理學》課程簡介
《安全管理學》是我國安全學科教學方案中的一門重點課程,是社會組織管理及其運行過程中的安全問題的科學,即關于事故預防與損失控制的科學[7]。南華大學的《安全管理學》是安全工程專業和核安全工程專業的核心專業基礎課程[9]。
安全管理學有廣義和狹義兩種定義[8]。廣義安全管理就是預防事故和減少事故后損失的方法和步驟,其實質就是關于事故預防的科學,廣義安全管理學的內涵如表1所示。狹義安全管理是以安全為目的(不出或少出事故)的行為協調之行為,也就是對不安全行為的協調,內容就是滿足協調所需要的個人-組織-文化3個層面的理論和方法。

表1 廣義安全管理學的內涵[7]
(二)充分利用網絡資源,不斷更新多媒體課件中的教學內容
南華大學采用的《安全管理學》教材,由煤炭工業出版社2002年出版,內容很多已經陳舊,特別是法律、法規和標準等方面,這些在教學過程中都是需要更新的。而互聯網的出現,彌補了這一缺陷,相關學者撰文指出,在學習過程中,對于不懂的內容,通過“百度”等搜索引擎可以解決85%的問題。因此,高校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必須利用好網絡資源。現舉例說明:
1.《安全管理學》(煤炭工業出版社,2002年版)中第20頁中提到“我國工傷認定資格條件的主要依據有:1953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條例》及其實施細則、全國總工會1964年頒布的《勞動保險問答》、原勞動部1996年頒布的《企業職工工傷保險試行辦法》”,上述內容都已經過時,因為于2003年4月16日國務院第5次常務會議討論通過《工傷保險條例》,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而且《國務院關于修改〈工傷保險條例〉的決定》已經2010年12月8日國務院第136次常務會議通過,修改后的《工傷保險條例》于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2.《安全管理學》中第59頁中提到“我國國務院1991年5月1日開始實施的國務院令第75號《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報告和處理規定》和1989年3月29日頒布實施的國務院令第34號《特別重大事故調查程序暫行規定》”,都已經過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493號《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已經于2007年3月28日國務院第172次常務會議通過,自2007年6月1日起施行,該條例全面代替了第34號和第75號國務院令。這樣的例子還很多,因此要求教師在備課當中通過網絡手段對教材中的內容進行仔細比對,不斷更新課件中的教學內容,做到與時俱進。
為了配合課程教學,上課的過程中,給學生列舉了一些常用的網站,便于學生自學并更新知識,部分常用的中文網站如表2所示。

表2 與《安全管理學》教學內容相關的部分中文網站
(三)充分利用網絡中的視頻資源,提高多媒體課件的教學效果
教學質量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在課程教學過程中,對于一些基本概念,年輕老師可能理解得不夠深刻,這樣會導致教學效果較差。我們可以借助于網絡,就某個概念去網上搜索相關的視頻資料,一方面教師可以不斷加深對基本概念的理解,而且一些比較經典的視頻也可以嵌入到多媒體課件中,在教學過程中進行播放,這樣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安全管理學》中的第132面提到“安全目標管理”的概念,如果教師沒有很好地掌握和理解這個概念,這部分內容講授起來就非常枯燥。我們在“百度”視頻當中搜索“目標管理”,就會找到北大光華管理學院的一位老師的講授內容,這部分內容非常經典,下載后在講授該課程“安全目標管理”的內容時播放給學生觀看,效果非常好。
(四)充分利用國外的網絡資源,進行數據的對比分析,提高多媒體課件的吸引力
比較研究是常用的研究方法,同樣,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當中也經常采用比較教學法。筆者以“比較教學法”為題,在中國知網總庫中檢索到的文獻資源就達160條之多。比較教學法是指在教學活動中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認識對象放在一定的條件下,按照同一標準進行對照比較,從而確定認識對象屬性的同異、地位的主次、作用的大小、性能的優劣、問題的難易或認識的正誤深淺,以達到辨識、了解和把握認識對象之目的的一種方法。比如在講授《安全管理學》中的中美安全生產水平的時候,我們并不完全按照書本內容去講授,而是通過舉例和類比的方法來講解,這樣會在同學們的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們可以利用美國相關部門公布的數據,和中國官方的數據進行對比。比如同樣是采煤,美國的安全生產水平就要比中國高很多,我們可以上美國勞工部(http://www.msha.gov/)的網站,查找相關的數據,進而計算出2009年美國的每百萬噸煤炭死亡率約為:0.0185,而同期中國的每百萬煤炭的死亡率為0.832,中國為美國的45倍。這樣一來,多媒體課件中的內容往往就會給學生造成很大的沖擊,給他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部分與《安全管理學》教學內容相關的國外網站如表3所示。

表3 與《安全管理學》教學內容相關的部分國外網站
以上是筆者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利用網絡資源提高多媒體課件制作質量和水平的一些體會。近年來,多媒體技術發展非常迅速,已經滲透到國民經濟的很多領域,多媒體技術的發展徹底改變了以前的“一支粉筆”和“一塊黑板”的教學模式,給傳統的教學帶來很大的沖擊,到目前為止,一些老教授還在反對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但是社會發展的潮流不可逆轉。我們廣大高校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在使用多媒體教學的過程中還存在很多問題,這需要高校的管理層和教師自身根據具體問題采取對應的措施解決,在利用好多媒體技術改進教學效果的同時,防止出現“PPT就是‘騙騙他’”這樣的行為繼續存在,不斷改進教學效果和提高教學質量。
[1]何 楠.論多媒體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6(1):127-129.
[2]黃秋生.談談多媒體教學課件制作中的幾個問題[J].中國電化教育,2002(7):45-47.
[3]崔 剛,顧 巍.合作式教學在多媒體教學中的運用[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3,24(1):104 -108.
[4]吳建平.多媒體課件制作與多媒體教學方法的研究[J].學科教育,2004(4):8 -11.
[5]Carmen Medina- López,Rafaela Alfalla- Luque,Francisco Arenas - Márquez.Active learning in operations management:Interactive multimedia software for teaching JIT/lean production[J].Journal of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2011,4(1):31 -80.
[6]Chee-Kai Chua,Kah-Fai Leong,Chu-Sing Lim,etc.Multimedia courseware for teaching of rapid prototyping systems[J].Rapid Prototyping Journal,2010,16(2):80-89.
[7]傅 貴,安 宇,邱海濱,等.安全管理學及其具體教學內容的構建[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07,17(12):66-69.
[8]趙 顯,傅 貴,邢國軍.安全管理學及其實驗課程設計研究[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08,18(7):85 -92.
[9]蔣復量,李向陽,譚凱旋,等.專業認證背景下的安全工程專業特色教育研究與實踐[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10,20(1):12 -18.
G642.0
A
1674-5884(2012)07-0038-03
2012-04-11
2010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立項項目(編號:205),2011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立項項目(編號:192),南華大學(核)安全工程核類主干專業課程教學研究團隊項目
蔣復量(1978-),男,湖南永州人,博士,講師,主要從事安全工程領域的教學和研究。
(責任編校 羅 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