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國棟
上參評課是青年體育教師專業成長過程中一個重要的環節。參評課不同于常態課和展示課,上參評課時,由于教師要在短時間完成教學設計,并要立即在課堂上呈現給評委,這對于青年體育教師來說應該是有一定壓力的。故而,通常我所觀摩到的參評課教學質量一般來說是介于常態課之上,展示課之下。筆者在與青年體育教師溝通交流時了解到,讓他們感到最困惑的是上參評課時經常會出現拖課、課堂組織混亂、 “出彩”地方不夠等問題。那么,作為一名青年體育教師又如何才能上好參評課?筆者根據自身的成長經歷以及多次觀摩參評課感受,略談上好參評課的幾點建議,希望與同仁探討。
在看參評課的時候,我們經常會發現一些青年教師在教學時出現教學重點、難點不突出,教學手段針對性不強的現象,讓聽課的老師不明白這節課你到底想讓學生學習什么、提高什么,要發展學生哪些能力,組織教學的指向性不是很明確。如,一位教師在上跳遠 (水平二)一課時,他在基本部分教學時所采用的教學手段就是按照跳遠技術動作的四個環節來設計的,助跑→踏跳→騰空→落地四個技術環節的教學重點一個不落下,,一節課滿堂 “灌”顯然不是一節好課。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筆者認為主要是青年教師在處理教材時缺乏單元教學意識。我們知道,由于參評課的特殊性,一般上課的教材都是在上課前一天或幾小時才告知上課教師,這就要求上課教師必須短時間內根據所給的教材備好一份教學設計,一些青年教師在處理教材時沒有考慮到單元教學意識,總以為要把所給的教材內容中的技術動作完整地讓學生學會,從而出現每個技術環節的教學猶如蜻蜓點水,課時的教學重點、難點難以體現。如上例的跳遠一課,教師在處理教材,首先你要定位好這課時教學是跳遠單元教學中的第幾課次,在本節課你的側重點是跳遠技術四個環節中的哪個環節,這樣你才能更好地把握好課時教學的重難點,你的組織教學才會更有效。
合理的場地布置、科學選用活動器材、學生學情的掌握這些都是設計好一節課的重要因素。由于上參評課一般都是異校借班上班,這就要求參評教師在明確具體的承辦學校之后,積極主動地與承辦學校的體育組老師取得聯系,根據路程的遠近,確定你用實地查看或電話問詢的方式去全面了解該校的場地、器材、學生的知識、技能水平等情況,這樣在拿到具體的教材內容后,就能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設計,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避免出現,或因不知道學校的場地而導致的分組學練設計形式無法實施;或因不知道器材的數量和種類而選用低效的器材進行練習;或因不知道學生的技能水平而導致制訂的課時教學目標不準確,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練興趣。如,一位教師在上 《助跑摸高》 (水平二)這課時,教師使用了自己花了很多的功夫自制了 “摸高器”(標槍懸掛排球),結果學生在練習過程中,由于 “摸高器”的固定性能不好,加上個別學生技術動作掌握不準確 (向上摸高變成了向前上方擊打),出現了本應為學生學練、教師巡視指導的過程變成了教師為固定 “摸高器”而忙碌的尷尬局面。事后,筆者了解到承辦學校其實有一定數量的摸高器材,完全能滿足教師教學的需求,顯然這位教師做的是 “事倍功半”的事。
看一節課成功與否,評委首先是看你的這節課的完整度如何,該解決的課時重難點是否解決與突破,在此基礎上再來看你這節課有何創新獨特之處。有些課盡管在課中有不少“出彩”地方,但由于準備時間的不充分,出現偏題跑題的較多,對于解決課時的重難點效度不高,這樣的課是很難獲得評委的一致認可。如,一位教師在執教 《跨越式跳高》(水平三)一課時,教師在準備活動中安排很多的輔助性練習:踢腿、擺腿、兩人合作擺踢腿、助跑摸高等,結果準備活動時間就用了18分鐘,導致一節課下來學生嘗試完整的跳高動作只有2次 ,這樣的課顯然是失敗的。我們知道,一堂課的時間是很有限的,面面俱到顯然是不可行的,如果什么都教,那結果可能是學生什么都沒有學透。因此,作為參評教師在拿到教材后首先考慮的應該是如何圍繞本課時教材的重難點來設計教學過程,然后在此基礎上再考慮在各個教學環節中體現自己教學特色以及教學創新之處,這樣你的教學才不會出現 “本末倒置”的現象。
組織形式是否具有實效性是評價一節體育課的重要方面。作為上參評課的老師你必須從隊伍調動是否必要、課前準備是否便捷、前面課的場地布置是否會影響等幾個方面加以考慮,特別是在異校借班上課的前提下,在設計組織形式時要盡量多考慮做到精簡,要充分體現組織形式的實效性,避免在課上出現隊伍調動多、講解示范時太分散、學生學練分組過多等現象。如,一位教師在執教 《擲實心球、觸線往返跑》 (水平三)一課時,在教學擲實心球時,他采用了面對面投擲的組織形式,這樣的組織形式能減少學生來回撿球的時間提高練習次數應該可行的,但沒想到在教學過程中,每當教師講解時,他又把兩面的學生召集到一起,還原成準備活動時四列體操隊形來進行講解示范,更沒想到的是在組織觸線跑環節時,竟然讓學生轉成四路縱隊,帶到一個劃好起跑線和折返線的新場地進行教學。這樣的組織形式顯然是低效的,是不合理的。
在觀摩參評課時我們經常可以見到一些青年體育老師上課時精氣神不足,與學生交流時輕聲細語,嚴重影響了課堂的教學質量。筆者在課后與他們交流的過程得知,這些老師大多數是因為有眾多評委觀課,怕他們聽到自己一些不恰當的課堂語言。俗話說 “人有三寶:精氣神”,一節好的體育參評課,體育教師必須要有良好的 “精氣神”。當你一接觸到學生的時候就應該用飽滿的精神投入到課堂上教學中來,不要把說錯話當成心理負擔,要有 “我的地盤我做主”的“霸氣”。假如,教師在進入課堂后,說話有氣無力,可能會使學生原本高漲的情緒一落千丈。相反,一位教師語言輕松活潑,口令響亮、動作示范灑脫完美,將會使學生感到輕松和愉快,從而為參評課的成功打下扎實的基礎。其實,評委老師不怕青年教師出點錯、就怕你為了掩飾自己的錯誤而失去上課時應有的熱情,甚至出現要評委老師走向你、靠近你才能聽清楚你上課語言的尷尬局面。
拖課是青年教師上參評課經常會出現的狀況,少則1、2分鐘,多則10分鐘,嚴重影響了評委對整節課的評價。有時組織者為了考慮到下一位教師的場地布置,在下課鈴響時會鳴哨讓你停止教學,出現了教學中斷的尷尬局面。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教學設計不夠周全、講解不夠精煉、課堂紀律掌控不好等原因,但筆者認為參評老師對各環節的教學時間調控不夠是出現拖課現象的主要原因。體育教學雖然有其特殊的教學規律,各個部分也有相應時間分配比例,但不是固定的,執教者可以根據學生的學情、天氣狀況等原因作出微調的。同時,對于學生的學練次數也可以有適當的彈性,比如練習20米觸線跑2—3次。因此,作為執教教師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教學設計上的時間安排,在每一個教學環節將要結束前,對照一下原先分配的教學時間,如果超出了,下一個環節要適當做出調整,要按照原有安排的學練彈性次數,減少到最低的限制次數。為了調控好各環節的教學時間,一些教師把每個環節的結束時間寫在自己手上的小策略值得青年教師效仿。
一個漂亮、完整的示范動作對激發學生的學練興趣,提高學生對教師的信服感往往能起到重要的作用。然而,在觀摩參評課時,我們卻時常能看到一些教師的示范動作不準確,不到位,甚至出現錯誤動作,特別是平時不太重視的隊列練習這個問題顯得尤為突出,嚴重影響了參評課的教學質量。筆者認為,出現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隨著新課標三級課程管理模式的實施,教師往往會根據自己比較擅長的運動技能來選擇教材內容進行上課,忽視了體育教材系統性教學的原則,忽視了對自己弱項運動技能的練習。比如,在去年的市優質課評比過程中,出現好多教師無法正確示范 “向右(左)轉走”這個規定教學內容的隊列動作,整個評比活動下來,能做到口令與動作都正確的老師少之甚少。有些老師后面的教學內容上的比較精彩,但由于隊列教學時出現技術錯誤而影響了整節課的評分,確實感到比較遺憾。因此,參評老師在拿到上課的教材內容時,對自己不太熟悉的技能動作要多向優秀教師以及有經驗的同行請教,在課前加強練習,避免在教學中出現知識性、技術性的錯誤。
總之,青年教師要上好參評課要注意的問題很多,除了筆者例舉的以上幾點需要青年教師特別重視之外,其他的比如自己上課時的儀表儀容、帶好手表、口袋不藏硬物等一些細節問題也需引起我們青年教師的重視。當然,我們青年教師更要牢記一句話:認真上好平時的常態課,這才是你課堂教學能力提升的重要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