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 澤,張祖娟,王有忠
(云南省普洱市民族傳統醫藥研究所,云南 普洱665000)
佤族是勤勞、勇敢并充滿了智慧的民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省普洱市的西盟、瀾滄、孟連及臨滄市的滄源、耿馬等地。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佤族人民為了繁衍生存,在生產勞動中,一方面,不斷地發掘利用身邊的動物、植物和礦物資源,為佤族人民的生存提供豐富的食物和生產工具;并不斷地認識和積累利用身邊的動物、植物治病、防病、健體強身、延年益壽的經驗。另一方面,不斷地吸收、學習、借鑒其他民族醫藥理論、醫藥經驗,經過不斷的實踐、總結和完善,逐步形成了自己獨具特色的診療方法,建立了以植物藥為主,包括動物和礦物藥的用藥經驗。佤族醫藥為佤族人民的繁衍生息和繁榮昌盛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佤族醫藥是祖國醫藥寶庫的重要組成部分。佤族沒有自己的文字,佤族民間醫藥的傳承以口授心傳、祖傳等形式進行傳承,隨著社會的發展,醫療技術的提高,生存于大山中,不具備先進傳承方式的佤族民間醫藥將面臨失傳的危險。通過多年的走訪調查,搜集整理,筆者認為佤族民間醫藥的傳承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特點。
1949 年新中國成立以前,佤族尚處于原始社會,沒有文字,社會經濟的發展水平十分落后,按現代文明的標準來衡量,當時的佤族社會尚處于文明的初始階段(父系氏族階段)。解放以后,佤族社會和佤族人民開天辟地地于一夜之間由原始社會一步跨越到社會主義社會,社會、經濟、生活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由于佤族沒有文字,佤族醫藥的研究便存在諸多的困擾:佤族醫藥的理論體系是否存在?究竟如何?佤族醫藥的發展水平怎么樣?佤族醫藥的特點是什么?佤族醫藥與其它民族醫藥有何不同?……,無從知曉。佤族民間醫藥在傳承、發展等方面存在著許多神秘之處,有待于民族醫藥工作者來探索、發現和揭示。發掘、整理、篩選、驗證和提高佤族醫藥,揭開佤族醫藥神秘的面紗,并將之發揚光大,為人類的健康事業服務,是民族醫藥工作者當前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佤族沒有文字,佤族民間醫藥的傳承多以口授心傳、師帶徒、詩歌傳唱等形式進行傳承。
1.1 口授心傳 由于佤族沒有文字,佤族民間醫藥的傳承便缺少了極其重要的一環,只能將佤族民間醫藥的用藥經驗、診療方法、醫藥理論等,通過口授心傳的方式世代相傳或者是師父將自己的用藥經驗、診療方法、醫藥理論等通過口授心傳的方式傳給自己的徒弟,將這些寶貴的醫藥知識傳承下來。這是佤族民間醫藥最重要的傳承方式之一。
1.2 師帶徒 佤族民間醫生在行醫的過程,為了不使自己的醫藥經驗等不致失傳,當發現了各方面都符合自己要求的傳承人時,便收之為徒,將自己的醫藥經驗等通過師帶徒的方式傳承下去。佤族民間醫藥很重視傳承人的人品,要傳承佤族醫藥,從事為人醫治疾病這個職業,就必須要有犧牲精神。醫德和人品,在佤族民間醫藥傳承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1.3 詩歌傳唱 由于佤族沒有文字,其的傳承便缺少了極其重要的一環,為了便于記憶和傳承,一些佤族醫生就將佤族民間醫藥中的精髓編在民間詩歌(民歌)之中,通過詩歌(民歌)傳唱的方式傳承下去。在佤族中廣為傳唱的佤族創世史詩《司崗里》中,就有佤族民間醫藥的部分內容。
1.4 夢藥 佤族醫藥有的傳承方式有著神秘的色彩。在筆者進行實地調查的時候,很多被調查、采訪對象口述,他們沒有經過醫、藥培訓,不懂得如何行醫、治病,是通過“神仙指路”、“夢藥”及“按夢到的藥治病”等方式,治好病人之后,就學會了看病、治病。如:某人晚上做了一個夢,夢見一位老人讓他明天到橋旁、路邊或其他在當地有點名聲的建筑物旁,等待一位或幾位什么樣子的人,他們都身患疾病,需要治療。然后,告訴此人利用附近的一種或幾種藥草為那幾個患者治病,并將他們的病治好。第二天,此人夢醒后,按夢中老人的指點,治好了患者的病,完成了第一次的醫藥實踐,之后,經過不斷的醫藥實踐,不斷地接受夢中老人的指點,他成為了當地能解除患者痛苦的佤族民間醫生。
這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來,佤族醫藥自己獨具特色的診療方法、用藥經驗的形成,也是經過了幾代人不斷的實踐、不斷的探索。
2.1 佤族民間醫藥傳承的先天性缺失 佤族沒有文字,在醫藥傳承過程中缺失文獻記載這一重要環節。佤族醫藥的傳承多以口授心傳、師帶徒、詩歌傳唱等形式進行傳承,且常常以零散、殘缺不全的形式存在。要全面的、完整的研究佤族醫藥,必須進行更深入細致、全面周密的調查,并以此為基礎開展系統、科學研究。
2.2 佤族民間醫藥傳承中的宿命論 在對佤族民間醫藥調查過程中,筆者發現佤族民間流傳折壽宿命論,認為醫生每醫治好一個患者,自己的壽命就會減少或縮短要想當好醫生,學好醫術,為患者服務,就必須用自己的生命做賭注,以犧牲自己的生命為代價。此觀念對佤族民間醫藥的傳承帶來了致命的打擊。
3.1 進行更深入細致的科學研究 通過深入細致、科學系統的研究,使佤族醫藥理論體系揭開神秘面紗,重現天日,讓佤族醫藥獨具特色的一面展現在世人面前,讓古樸的佤族醫藥用藥經驗、診療技術,為人民大眾的健康事業服務。
3.2 打破佤族民間醫藥傳承中的宿命論 要在佤族聚居地區進行更廣泛的宣傳和動員,徹底打破佤族民間醫藥傳承中的宿命論,讓群眾敢于接受佤族醫藥,讓醫藥工作者敢于接受和傳承佤族醫藥,讓佤族醫藥發揚光大,傳承發展。
3.3 建立佤族醫藥支柱產業 在對佤族醫藥進行系統科學研究的基礎上,對佤族醫藥經典單方、驗方和秘方和獨特的診療技術,進行篩選、驗證和提高。對確有療效的民族民間單方、驗方和秘方進行升級、改造,申請醫院制劑批準文號,有可能的話,將民族藥物制劑升級為國家級新藥。從佤族醫藥中研發出一個國家級新藥,就可以依托這個國家級新藥建立一個制藥企業,制藥企業要發展就需要與之相配套的原料基地及原料加工企業,就要建立與這種藥品從原料、生產到銷售的相關的龐大生產經營體系,從而形成和建立起佤族醫藥支柱產業,夯實佤族醫藥發展的基礎,為佤族醫藥發展和振興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和保障。而從佤族醫藥中發掘出來的診療技術,可以依托這個診療技術建立具有佤族醫藥特色的專科、專病醫院,讓古樸的佤族醫藥為人類的健康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