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伴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的加快,我國的民辦高等教育得到了迅猛發展,民辦高校已進入迅速發展時期。就民辦高校現階段如何強化和優化教學質量,合理利用有效資源,提高教學和管理質量等問題,分析了民辦高校切實建立一套科學、合理、有效的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體系必然性與重要性,并簡要給出了構建方案。
關鍵詞:民辦高校;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體系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民辦高校的發展,已從規模擴張階段進入了以質量求生存、謀發展的階段。民辦高校擔負著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重任,教學工作是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提高教學質量是學校永恒的主題。因而,建立一套科學、合理、有效的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體系,成為民辦高校適應新趨勢、培育自身核心競爭力所需要關注的問題。
一、建立民辦高校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體系的必要性
質量是民辦高校生存和發展的生命線,提高教學質量是高等
學校的永恒主題。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取得了巨大成績,辦學規模快速發展,進入了國際公認的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但規模擴大后的整體教學質量出現了滑坡現象,民辦高校基礎設施薄弱、師資力量不足、管理不到位等問題日漸突出,所以民辦高校必須加強教學管理,建立一套科學、合理且行之有效的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體系,提高教學質量,這樣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獲得的長足發展。
二、目前民辦高校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體系存在的問題
1.教育質量觀定位不夠準確
民辦高校區別于公辦高校,其主要職能是培養高素質的應用
型人才,更要重視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民辦高校要想確保教學質
量,就必須首先轉變教育質量觀,突出以應用型為中心的人才培養質量觀念,建立具有民辦高校特色的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體系。
2.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范圍較窄,監控作用發揮不夠充分
多數民辦高校對于教學質量的監控與評價,還只是停留在對教師課堂教學效果評價的階段,評價范圍過窄、不夠全面。教學質量的監控與評價應包括所有影響教學質量的各方面,不僅是教學
管理、教學過程環節,還包括辦學條件、教學投入、師資隊伍建設、教風建設、學風建設和校園文化氛圍等范圍。
3.對發現的問題缺乏有效的跟蹤反饋與落實
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過程不夠規范,缺乏對監控結果和評價
數據的及時處理,時效性較差。多數民辦高校在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過程中,對發現的問題不能快速反應、跟蹤驗證和有效解決,只是指出問題,缺少解決問題的方法,沒有限期整改及到期驗證的措施和方法。
三、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體系的構建
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體系的建立,是保障學校辦學水平和人
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手段,是一項全方位、全程性的質量管理系統工程,這一體系的建立與運行涉及教學工作的各個方面,帶有鮮明的導向性。
1.建立學校、院系、教研室三級質量監控與評價體系
由學校、院系、教研室構成三級質量監控與評價組織,根據管理的職能,在不同層面上實施質量監控與評價。
學校相關部門實施一級監控與評價。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主要監控各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重大教學改革方案和人才培養
方案的制訂,專業建設與發展方向,指導教務處及各院系抓好教學基本建設。學校教學督導辦公室是學校獨立設置的教學監控、評估機構,是監控與評價體系運行的職能部門。主要監控與評價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質量以及教師職業道德、履行職責等情況,對教學和教學管理部門制度實施及相關教學管理狀況實施再監督。負責向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匯報,通過教學督導工作簡報向各院系及相
關處室、教師反饋相關教學質量信息。
各院系實施二級監控與評價。各院系重點監控與評價本院系各專業建設與發展、教學計劃實施狀況、教學文件的齊備、產學研結合、素質教育、教學資源配置等運行狀況。
教研室實施三級監控與評價。教研室主要監控《教研室工作規范》規定的各項職責的實施情況。重點是課程建設、教材建設、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分學期授課計劃的編制和實施、教學手段與方法改革、教師教案及教學水平的改進與提高等。
2.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體系的制度保障
教學管理和監控的最終目標是保證和提高教學質量,制訂高
質量教學標準及有關保證措施是有效的管理手段。
(1)聽課制度
學校領導、學校主要職能部門領導、院系領導及教研室主任應深入課堂定期聽課,開展教學調研,了解教學情況,指導教學工作,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2)教學督導制度
教學督導制度是民辦高校內部教學質量監控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教學督導工作以督導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環節為中心,對全校教師的授課質量進行監控和評價。在教學常規管理范圍內,尤其是對日常教學及其管理工作進行監督、檢查,保障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的提高。
(3)教學檢查制度
教學檢查制度的確立,能夠加強日常教學管理,確保全校教學工作有序、高效地運行。教學檢查一般包括學期初、中、末的檢查。通過教學檢查,可以全面了解學校教學工作狀況和效果,及時發現、解決教學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達到優化教學管理、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的目的。
(4)學生評教制度
學生評教工作的開展能夠定期收集課堂教學質量狀態信息,為學校改進教師教學和管理決策提供信息依據,推動課程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學生評教一般采用問卷調查、網上評教及學生座談會等形式,從教學的態度、方法和效果等方面對教師和課程進行
評價。
(5)學生教學信息員制度
學生信息員的確立,加強了學校教學工作的信息反饋,使得學校能夠及時、準確、全面掌握教學動態,充分發揮學生參與教學管理和自我教育的主體作用,完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
(6)開課試講制度
開課試講是教學質量監控的基礎環節,只有通過開課試講的教師才有資格任課。開課試講制度,對于加強教師隊伍建設與培養,確保教師授課質量和教學效果,保證教育教學質量,起著很好的保障作用。
(7)教學事故認定及處理制度
學校應制訂高校教學事故認定及處理辦法,并嚴格執行,促使教職工以高度的責任心,嚴肅的工作態度,嚴謹的教風從事教學工作,強化教學管理,確保教學秩序的正常、穩定,提高教學質量。
(8)教師教學競賽制度
學校要積極開展教師教學競賽活動,讓教師立足本職工作,展示講課才華,以激勵競爭意識,提高業務水平,促使民辦高校廣大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發展和完善。
四、對于民辦高校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體系的思考
綜上所述,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體系的建立和有效運行,對于民辦高校今后的發展具有一定的評價、激勵和引導作用,是提高民辦高校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整個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體系的建立,對于民辦高校近年來在持續擴招、生源質量相對下降以及教學資源短缺的情況下,保證教學質量不滑坡且穩步提高,起著積極的保障作用。
參考文獻:
[1]楊國昌,徐法文.民辦高校教學質量管理保證與監控體系的構建[J].中國高等教育評估,2011(02).
[2]宋永順,宋航.民辦高職院校校內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研究與創新[J].魅力中國,2009(05).
基金項目:
青島工學院2012年度校長基金資助項目“關于民辦高校教師教學評價機制研究”(2012JY021)。
(作者單位 青島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