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生若能具備七種課堂能力,課堂必將一路高效,課改也定會暢通無阻。其中,第一種能力就是目標咀嚼能力。
關鍵詞:感情調試;咀嚼的策略;個性化
美國哈佛大學有個著名的關于目標對人生影響的跟蹤調查,對象是一群智力、學力、環(huán)境等條件都差不多的年輕人,調查結果表明:目標對人生有巨大的導向作用。今天的生活狀態(tài)不是由今天決定的,它是我們過去生活目標的結果,明天的生活狀態(tài)也不是由未來決定的,它是我們今天目標實現的結果。
有人說目標是“指揮棒”,有人說目標是“控制器”,也有人說目標是“燈塔”、是“標桿尺”、是“催化劑”。這些都對,都體現了目標的重要性。
一位教育專家說:“學生若能具備七種課堂能力,課堂必將一路高效,課改也定會暢通無阻?!逼渲?,第一種能力就是目標咀嚼能力。
“咀嚼”一詞,一般指將食物放在嘴里慢慢地嚼??梢砸隇閷δ腿藢の兜奈恼禄蛘呤莿e的事物進行品嘗和品讀,從而領悟其中的深層含義。
對“目標咀嚼能力”的操作,結合我的數學課堂教學,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理解:
一、進行感情調試,為目標咀嚼創(chuàng)設情境
教學目標具有方向性,它是教學設計的依據。教學目標狹義上應具有階段性,即它是一堂課的開始,也是一堂課的結束。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課程標準十分強調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lián)系,在教學要求中增加了“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lián)系”“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但要求選材必須密切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際,而且要求“數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fā),為學生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教師也都已經認識到這一點,努力想把課堂教學同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在數學教學中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體驗和理解數學,從而對本節(jié)的學習目標有更明確的認識。
二、目標咀嚼的策略
課堂教學是嚴格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在課堂有限的時間內,實施和完成教學目標的過程。教學目標的實施不但有利于進一步端正教學思想,深化教學改革,變升學教育為素質教育,而且有利于減輕學生負擔,克服教學的隨意性、盲目性,克服教學評價的主觀性,建立科學的、恰如其分的教學評價體系。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做好目標咀嚼,我設計了以下策略:
1.必須充分預習,讀教材
在讀教材這個問題上,不管讀幾遍,要做到“三讀”,就是“通讀”“精讀”和“熟讀”。一要通讀教材,就是要從總體上了解主題教學的內容,把握單元、章節(jié)內容之間的關系。第二,要精讀教材,重在掌握教材中的基本教學內容、教學重點和難點。第三,要熟讀教材,對所要分析的內容準確而熟練地把握,能進一步吃透文本中的“十個著眼點”:目標的著力點、內容的重難點、資源的開發(fā)點、落實的知識點、培養(yǎng)的技能點、情趣的激發(fā)點、思維的發(fā)散點、合作的討論點、滲透的育人點、知識的引申點,初步形成自己的學習目標。
2.讀導讀單上的目標,生成自己的目標
引領學生逐字逐句地讀導讀單上的學習目標,并用紅筆標注,重點的詞、句畫“▲”,自己預習時不明白的地方畫“?”,自己已經學會的畫“√”,找出自己的目標與老師給出的目標之間的差距,調整自己的思路,生成自己的目標。
3.借助同伴,準確表述個性化學習目標
把自己的目標說給自己的同伴聽,告訴同伴我這節(jié)課要達到一個什么目標,比如說,我一定要學會解二元一次方程組,學會代入消元法等。讓同伴幫助自己、監(jiān)督自己,實現自己的目標。給全班同學展示自己的目標。一是能鍛煉自己的表達力;二是讓全班同學幫助你實現自己的目標;三是督促自己為實現奮斗目標而產生學習的動力。
4.對個性化的目標,做出評價和指導
教師要對學生闡述的個性化目標進行及時評價,斯塔弗爾比姆曾經說過:“評價最重要的意圖不是為了證明,而是為了改進。”教師對學生的積極的評價,是促進學生素質提升的“魔棒”。所以,教師應該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客觀、公正地給予評價,給予指導。在新課程標準理念下的教學目標,是反映學生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后產生的行為變化的最低表現水準或學習水平,也就是說學生的學習目標是三維的、具體的、可操作的、可檢測的。
5.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合理咀嚼個性化的教學目標
數學學習的過程是新的學習內容與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相互作用、形成新的數學認知結構的過程,教學設計的目的就是使學生順利地實現這個目標。因此,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為此,必須了解、研究學生的學習準備情況,包括了解學生已經具備了哪些有關的知識與技能;了解學生在學習新知識時,在學習動機、思維方式等方面可能產生的困難;了解學生數學認知特點的個別差異和他們的認知風格,這樣才可確定教學的出發(fā)點,從而制訂出具體、明確、切實可行的個性化的學習目標。需要指出的是,設置的目標要讓學生“跳一跳”能夠達到。
三、培養(yǎng)學生自我檢測學習目標的習慣
通過一次次對目標的咀嚼,訓練了學生認知活動的自我調節(jié)和監(jiān)控能力。如,自己會做計劃,會核對自己的成績,會檢查自己的解題方法是否合理、有效,會評價自己的作業(yè)水平等。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品質,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有人說,用教材有三個境界:用好、用活和活用。在真正領會教材編寫意圖的前提下,讀懂、讀透教材,做到五個“清清楚楚”:學什么內容,清清楚楚;在什么起點學,清清楚楚;學到什么程度,清清楚楚;怎么學,清清楚楚;為什么這樣學,清清楚楚。我們一定能在深入鉆研教材,做到五個“清清楚楚”的前提下,明確教師“教什么”和學生“學什么”的問題,借“單元問題整體學導模式”的東風,揚帆起航,駛向高效課堂的彼岸。
(作者單位 山東省濟陽縣競業(yè)園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