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南市隱珠中學,坐落于物產富饒的黃海之濱,風景秀麗的珠山腳下,所在的膠南市隱珠街道辦事處,是全國著名的剪紙之鄉。近年來,學校堅持科學的教育發展觀,全面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堅持“以質量創聲譽,以和諧帶隊伍,以特色求發展”的強校之路,突出校本教研、師生大閱讀、科技教育和藝術教育四個方面的特色,積極構建以“師生和諧共成長”為主題的“教師專業化發展,學生全面發展,學校特色發展”的辦學模式,立足于隱珠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實際,充分開發和利用地方教育資源,本著“課程資源的開發應為學生的發展服務”的宗旨,在課程資源的開發和應用上開展了一系列的創造性工作,構建起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校本課程體系。學校曾獲得“省規范化學校”“青島市藝術教育示范學校”“膠南市教育改革十面紅旗”“首屆膠南市中小學管理十佳學校”“膠南市校本培訓示范學校”“膠南市書香校園”等50多項榮譽稱號。
一、立足本土,在教育資源開發和利用上凸顯地方文化特色
一流的學校做文化,學校文化的管理是最高層次的管理。學校文化管理的基礎在于立足本土的特色文化。只有立足本土才能形成特色。我校所在的隱珠街道辦事處是膠南市東部新城區,是全國小城鎮建設示范鎮、全國鄉鎮企業示范區、青島市重點小城鎮,轄50個行政村,總面積98平方公里,至2005年區域面積達到1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達到6萬人。近年來,隱珠街道辦事處大力實施農村城市化發展戰略,走出了一條以工業化帶動城市化,以城市化提升工業化,工業化與城市化互為依托、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路子。從文化資源上分析,隱珠有著豐厚的特色文化資源,形成了以泰發集團為依托的工業文化,以剪紙為特色的傳統民間藝術文化,以隱珠廣場為中心的小城鎮文化,以小珠山為輻射的旅游文化,以青島臨港產業加工區為中心的臨港文化。這些豐厚的文化資源,為學校校本的開發提供了豐厚的文化基礎。特別是剪紙藝術,在隱珠是最富地方特色的文化。隱珠地處黃海之濱,珠山腳下,人杰地靈,物產豐饒,是全國聞名的“剪紙之鄉”。
二、選題立項,在研究成熟的基礎上形成校本
針對隱珠地方文化特色,我校首先確立了以“漢妃抱娃窗前耍,巧剪桐葉照窗紗”的剪紙藝術為綜合實踐研究的課題。學校以教科室為責任科室,成立了剪紙藝術課題研究小組,以美術教師為主力,廣泛開展剪紙藝術研究。課題研究小組將課題分為“剪紙的歷史沿革”“剪紙的門類派別”“剪紙的技法”“剪紙作品欣賞”“隱珠剪紙藝人”等五個子課題,分別利用圖書資料和網絡資源進行廣泛的研究。研究小組吸收了對剪紙藝術有興趣的學生參加研究,作為研究性學習的一項重要內容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研究探討。通過反復地修訂,結集出版了校本課程《剪紙》一書。
三、建立組織,為校本資源開發和利用提供有效的管理機制
校本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是一項系統工程,政策性、業務性強,做好校本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就要在組織領導和管理體制上做好準備,加強全面指導與整合,動員督促學校內部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參與課程改革。
四、抓好師資建設,夯實校本課程的教育基礎
校本課程開發和利用工作如何,教師素質是關鍵。為此,我校十分注重教師培訓工作,為校本課程實施教師成長搭建“三個平臺”,建設一支“業務精、能力強、素質高”的校本課程實施教師隊伍。
五、抓好校本課程教學,提高校本課程的開設質量
課堂教學是校本課程應用的主渠道。為提高校本課程專兼任教師的課堂教學質量,我們做到了“三個加強”:一是加強骨干帶動。充分發揮教研組長、骨干教師的帶頭作用,開展了“結對子”活動,取長補短,共同提高。二是加強集體備課。以教研組為單位,積極推行集體備課,集思廣益,精心備大綱、備教材、備學生,準確把握備課這一教學環節,為確保課堂教學質量做好充分準備。三是加強觀摩交流,積極開展聽評課活動,不斷探索校本課程教學中現代教學手段的運用,努力提高教師的授課水平。
六、抓好校本課程的實施,使教育資源的利用開花結果
幾年來,在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下,校本課程《剪紙》一書在具體教學應用的過程中結出了累累碩果:參加“膠南市‘汽運杯’農民年畫、剪紙比賽”,有8位小選手的剪紙作品獲獎,占全市設獎總數的33%,學校也被表彰為優秀組織單位;膠南電視臺《膠南新聞》《藝海風景線》《文教衛生雜志》等欄目多次報道我校開展的剪紙活動,并展示學生作品;2004年1月,青島電視臺《生活在線》欄目組到我校進行專訪;2004年1月12日,《青島晚報》頭版刊登了我校學生郭彩霞和她的剪紙作品《申猴鬧春》大幅照片……
七、對校本課程開發和利用的幾點思考、認識
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利用是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提高教育效益和人才素質的重要舉措,其意義是深遠而廣泛的,它打破了傳統的必修課一統天下的格局,為學校辦出個性、特色注入活力、拓寬渠道,為學生的創新意識提供“陣地”,同時也為教師“一專多能”的發展提供更多機遇。校本課程的開發,從本質上講應是學校根據自己的辦學思想、自主進行的課程開發,不存在統一的模式,不應搞“統一”開發,學校和教師應是課程開發的主體,是積極主動的參與者、貢獻者。基于以上思考,我校對課程開發實施提出以下意見:
(1)校本課程的開發是學校自主開發,同時應發揮教育科研機構的作用。組織骨干教師編寫各種適合本校學生全面發展的教材,充實和完善統編課本所缺少的內容。
(2)加大跨學科綜合能力課程的開發,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供肥沃的土壤。
(3)建立由教科研牽頭的校本課程管理機制,確保校本課程按課程、課改精神健康有序地發展。
(4)從根本上協調好國家課程與校本課程之間的關系,從源頭上把師生負擔減下來,逐步實施綜合課程。
(5)校本課程的設置應區別不同辦學模式,賦予不同比例的課時計劃。
(作者單位 山東省膠南市隱珠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