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隨著歷史開卷考試的實施,開放性試題的呈現,同時也是應對開卷考試的必然要求。如何在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巧設情景,誘發創新意識
歷史不是現實,與學生的生活有差距,有的甚至差距很遠,但歷史畢竟是生活。因此,歷史知識是能和學生認知結合起來的,從而產生內心體驗,誘發創新意識。
首先,情景要符合教材內容。新教材增設了大量的學生能讀懂的感性材料,教師就要巧設情景,為激發創新意識做好準備。其次,創設情境要和學生生活拉近,七年級歷史中,學生最難懂的就是紛繁復雜的漢族與少數民族的關系。其實,每個朝代都有與少數民族的關系,每個朝代都有與少數民族的戰與和,學生往往就會把少數民族當成敵人來認識民族沖突。特別是兩宋和少數民族政權并立,教師可用熱點——臺灣問題來說明。而且,北宋與遼、西夏,南宋與金,就類似于臺灣問題。一下子把學生思維同現實結合起來,學生就會帶著好奇心積極參與學習,對民族沖突的認識產生新見解。
二、善設疑問,激發創新思維
問題是科學研究的出發點,是開啟學生思維的鑰匙。設問就會有解決問題的思想、方法和知識。從本質上講,問題是學生能夠產生創新思維的根本原因。
首先,問題設置要新。新穎的東西才有吸引力,新穎的問題更能啟發學生思維,激發學生強烈的參與意識,但是,新卻不能脫離教材,不能脫離學生實際故弄玄虛。其次,問題設置要靈活。教師不能死搬教材中的問題,這樣學生會覺得索然無味,很難產生思考的欲望。當然,問題設置還應把握好課堂進度,從而達到啟發學生思維,喚起參與意識,體驗思維樂趣的目的。
三、激發興趣,激活創新思維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針對已遠去的歷史,學生感到枯燥,因離生活實際太遠,且實用性不強,很難提起興趣。因此,教師應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在教學藝術上下工夫。
總之,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教師肩負著重要責任,教師應從多方面下工夫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創新能力,這樣才能使學生靈活應對新教材的學習和歷史開卷考試,真正達到“開卷有益”,同時也為自己的教學創造一片新天地。
(作者單位 湖北省房縣第三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