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在實際教學中,一堂課下來,教師、學生辛辛苦苦,時間花了,精力耗了,結果卻是頭腦昏昏,收效甚微。為了改變這種狀況,就需要我們廣大教師堅持不懈地探索如何構建高效課堂。“構建高效課堂”就是要最大限度地發揮課堂教學的功能與作用,在規定的時間內最大限度地完成教學任務,最完美地實現教育教學三維目標的整合,以求獲得課堂教學的最大效益。葉瀾教授常說:“在課堂中的教師和學生,他們不只是在教和學,他們還在課堂中感受生命的涌動和成長。只有這樣的課堂,學生才能獲得多方面的滿足和發展,教師的勞動才會閃現出創造的光輝和人格的魅力。”那么,應該怎樣去建設課堂,才能達到葉瀾教授所說的課堂情景呢?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總結了以下幾點經驗。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實現高效課堂的前提
高效來源于教師充滿智慧的指導和學生的積極主動參與,主要的還是學生的課堂態度。要讓學生在課堂上活躍起來,這是高效課堂的前提。只有學生對這個學科感興趣、對這堂課感興趣,才能轉化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參與意識,才能提高課堂效果。那么,如何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
在語文教學中,可借助趣味材料,如,故事、佚事、典故、謎語等,以幻燈片、圖片、課件及相關文字材料的形式展示出來。這樣往往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有利于學生互動參與,使學生不由自主地走進教學內容的情境,從而積極、主動地思考,感受領悟。也可以根據學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這一特點,在每一節課的開頭,根據教學內容設計出一個或幾個有趣的問題作為導語,設懸置疑,吸引學生,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西方人有這樣一句諺語:“通往成功的道路上,鋪的都是錯誤的鵝卵石。”因此,教學中有時視情況還可故意創設“搭錯梯子爬錯墻”的錯誤問題情境,如此就可在教學內容和學生的求知心理之間創設一種不協調,激發學生弄清未知和錯誤,尋求真知的迫切愿望,學生就會自己去動手動腦,自己去推敲文本,去探索、去發現,直至走出錯誤的迷宮,這比簡單地塞給他們一大包知識,灌進一肚子理論和思想更有好處。通過問題促使學生思索、探究,相互交流、爭論和啟發探討,使學生始終在問題中學習,養成提問題、想問題的習慣,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說過:“成功的真正秘訣是興趣。”學習興趣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形成和發展的。其實,不論采用哪種方法把學生帶入課文描寫的情境之中,都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帶入情境不是目的,在學生進入情境后,要充分利用他們進入情境的感受、情緒,來理解教材,掌握教材語言,構建出高效課堂。
二、合作學習是實現高效課堂的保障
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任務,有明確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合作學習能滿足個體與他人交往的需要,在這種交往中,學生不但會看到自己在小組合作中的力量,而且能感受到人與人之間達成融合、溝通的快樂。
獨學而無友,進步自然慢。契訶夫曾指出:“學生有一種交往的需要,他們很想把自己的想法拿出來跟同學老師交談。”小組合作學習正好為學生創造了這樣的環境。因此,我們可以在語文教學中合理地按優、中、差搭配或者其他的搭配形式形成合作式學習小組,發揮小組合作學習、互幫互助的長處。實踐證明,小組式合作學習明顯優于個人獨自學習。因此,合作學習有助于實現高效課堂。
三、情感教育是實現高效課堂的催化劑
語文課程標準已把情感教育提升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認為“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是共同構成一堂課的三個維度。沒有情感這個因素,任何筆調都不能打動人心。創設良好的情感氛圍,披情入文,能讓學生在“我要學”的狀態下愉悅地學習。
在實現語文教學目標的過程中,對學生的情感教育是不可缺少的,而課堂教學就是實現這一目標的主陣地,教師應調動學生的情感因素,靈活運用教學方法和手段,尋找作者、教師、學生的心靈契合點,從而產生心靈共鳴,實現高效課堂。
四、巧用多媒體是實現高效課堂的捷徑
利用多媒體教學可以更加有效地加大課堂教學容量,提高教學效率,切實構建高效課堂。
多媒體充分運用了現代科學技術,突破了教育信息傳播“時、空”的界限,使信息傳遞的范圍更廣、速度更快,人的各種感覺得到延伸,教學視野不斷擴展,教學時間相對縮短。傳統的45分鐘,課堂教學往往是教師講解知識點、板書占用的時間太多,學生參與語言實踐的機會少,教學效率低,而多媒體輔助教學能加快課堂節奏,增加課堂信息容量,加大語言輸入量,盡量為每位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
在教學時,我們把重點、難點、課文、圖片、詞句、課文朗讀、練習題、板書要點等都設計成課件,任意調用、重現,大大節省了講解和板書所占用的時間,為新材料的操練騰出了時間。教師可以精講,學生可以多練,加快課堂節奏,教學程序環環相扣,這樣就加大了課堂訓練的密度,提高了訓練的效率。
建設語文高效課堂是一個系統工程,只有將“硬件”與“軟件”都兼容到最佳狀態,才能夠形成真正的高效課堂。
(作者單位 江蘇省邳州市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