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基于提高學生能力和素質的角度,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提高學生數學知識運用能力等方面總結了關于加強新時期職高數學教育的幾點思考。
關鍵詞:新時期;職高數學;教育
職高作為專業技術性的高中,是我國教育事業的有機組成部分。在當今以金融、技術、信息為主導的知識經濟時代,培養實用型的高素質人才已成為職高學校教育工作者探討的重要課題。同時,職高數學的教學目的明確指出數學教育要以培養學生運用數學工具的能力和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為目標。然而,目前在職高數學教育中,仍存在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不大、課堂參與積極性不高、數學知識實踐運用能力差等一系列現象,嚴重影響著學生數學能力的提高和素質的培養。因此,作為職高數學教育工作者,新時期要積極探討加強學生數學能力發展的對策,在培養學生素質的同時提高教學質量。
一、運用“探究式”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即是問題,是引起思考的動因,是激起學生學習欲望和探究精神的最積極因素。對于未知的事物,學生往往具有較強的好奇心和興趣。而“探究式”教學方法即是教師為實現一定的教學目標,以某個問題作為突破點,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課堂探究活動,讓學生自己通過質疑、思考、調查、討論、分析等途徑去發現、研究,進而掌握相應的原理和結論的一種學習方法。通過問題的提出,引發學生認知需要,進而產生一種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積極參與對所學知識的思考、探究和認知。
如,在《正弦定理》的教學中,筆者開展了如下“探究式”教學:
師:一天,甲方在A處執行巡邏任務時,忽然發現其正東處有一乙方敵艇B正以30海里/小時的速度朝北偏西40°方向航行。于是向其發射速度為60海里/小時的魚雷予以打擊。那么,甲方怎樣才能確定發射角度可擊中敵艦?(提出軍事化題材的問題,充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在強烈求知欲望的驅使下開始質疑。有疑必有思,有思必有探)
生:可以根據幾何模型來分析。(學生根據已有的認知結構開始探尋解決問題的思路)
師:很對,用幾何模型模擬魚雷及敵艦行蹤,可抽象出一個解三角形問題。(對學生的探究思維給予充分的肯定,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師:那么,如何利用三角形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呢?
生:要計算出考察角A的范圍,可利用“大邊對大角”的性質。
……
這樣一步一步地引導、點撥,啟發思考、啟發探究,激發學生對三角形正弦定理的探索、發現和證實。既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培養了學生的探究意識,促使學生養成大膽猜想、善于思考的品質,并體驗成功的愉悅,發揮了趣味數學的作用。
二、傳授“靈活解題”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創造性是未來社會人才所必須具備的能力素質之一。而數學教學中,過于呆板、單一的教學和學習方式,容易導致學生對已學過的知識感到生疏,對正在學的知識難以鞏固,對沒有學習的知識缺乏興趣,久而久之,容易導致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排斥和厭倦心理。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在把握整體的教學進度,強調重點章節的精講、普通章節的細講的基礎上,注重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吸收和運用,傳授“靈活解題”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使學生達到鞏固、深化知識的目的。
所謂靈活解題,主要包含兩方面,即“一題多解”和“多題一解”。一題多解,就是啟發和引導學生為實現解決問題的目的,站在不同的思考角度、依據不同的數理原則、運用不同的運算方法來解答同一類型的數學題。該學習方法一方面可引導學生對問題所隱含的特征和規律進行總結和歸納,并對已有的數學知識和經驗進行綜合運用,去探究不同的解題思路,進而提高學生解答數學問題的技能技巧。另一方面,能開拓學生在日常學習中的思路,誘導學生選擇靈活的學習方法,進而培養學生細致的觀察能力、成熟的歸納總結能力和創造性的思維能力,發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獨創性。多題一解則是在多種多樣、千變萬化的問題中發現諸多問題的本質都是相同的,進而采用一種方法和思路進行解題。該方法能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遷移運用,訓練學生化歸的數學思想,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創造性思維。
三、創設“生活實踐”課堂情境,提高學生數學知識的運用能力
情境創設是教師創造一種形象、直觀、趨近實際的教學環境,并將教學內容融入特定的情景中,有利于促進學生更好地接受和運用知識。職高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尚未充分開發,知識運用思維潛力正待發展。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創設特定的“生活實踐”課堂情境,選擇學生周圍熟悉的事物來設計數學問題,讓學生真正體驗數學與生活的關系。并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功能,擴大學生的思維空間,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由形象感知過渡到建立表象的層面,從而遷移所要學習的知識于實際生活問題的解決中,達到提高學生數學知識運用能力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趙國江.淺談在職高數學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1(5).
[2]李曉華.關于職高數學教育的幾點體會[J].科學咨詢,2011(18).
(作者單位 江蘇省徐州保安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