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樂是師范院校音樂專業的重要教學內容之一,隨著聲樂演唱、教學水平的不斷發展與提高,我們發現演唱者的心理素質對演唱技巧的發揮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分析心理素質的形成以及在聲樂教學中培養、提高學生的歌唱心理素質,對于演唱及整個聲樂教學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通過多年的教學探究,我覺得良好的歌唱心理素質應該從以下三個方面去培養:
一、培養學生和諧的心理狀態
為培養學生和諧的心理狀態,教師在教學中要做好充分的準備,一首歌曲介紹給學生后,齊唱要求集體共同努力,培養學生整體協作配合的觀念,用統一的聲音塑造完美的藝術形象。每個學生都應養成傾聽整體歌唱的效果,適當調整自己聲音與唱法的良好習慣。這也有助于形成學生的集體意識與守紀律的良好品質。在集體演唱中,發現某一個學生歌唱狀態特別好時,可以請他出來為大家表演,不僅可以活躍課堂學習氣氛,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培養學生強烈的歌唱欲望
歌唱本是件愉快的活動,學生的歌唱欲望是需要教師來激發的,教師首先應該富有激情的教態,在充分理解歌曲內容的基礎上積極激發學生歌唱的興趣。教師在教學中還應根據學生不同的年齡、不同的年級特點進行因材施教。人天生聽覺就很靈敏,對音調有很強的模仿能力,稍長大便咿呀學語,再大些就能自編自唱不成曲調的歌,可以說學唱歌是孩子的一種本能,孩子正是通過歌唱來接觸音樂,熟悉音樂,了解音樂,養成音樂興趣的。因此,愉快地歌唱,是培養學生良好音樂素質的重要途徑。在學生歌唱時,要通過教師生動的范唱(或錄音)及對歌曲的分析介紹,指導學生用統一的歌唱基本方法與技巧演唱,其中包括氣息的運用、音量的控制、正確的歌詞讀音、表情風格的一致以及表達歌曲意境的準確性來喚起學生的歌唱熱情,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歌唱欲望。
三、培養學生的毅力與應變能力
每位學生在演唱時都會遇到意想不到的情況,特別是在課堂教學中,一些學生單獨演唱時,一旦唱錯就很難繼續下去了,而且常常只得從頭再唱,結果往往心理格外緊張,缺乏完成歌曲的毅力,因而越唱越糟。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應注意給學生一些練習的機會,給學生創造一些練習的條件,如兩個人之間對唱、組與組之間輪唱,或集中幾位學生,可以互相練習,互相觀摩,創造一種正式演唱的氣氛,學生準備充分了,唱熟悉了,也就有了自信心,單獨演唱時才能完整地演唱。還要啟發學生動情與用情,在進行歌曲演唱處理的教學時,教師不要簡單地規定這里唱響,那里唱輕;這里唱得連貫,那里唱得彈跳等。因為,學生能否做到有感情地歌唱,既取決于學生對歌曲感受程度的深淺,又取決于學生對歌曲藝術形象的把握理解程度,所以在進行演唱處理時,應幫助學生認真分析,細細揣摩,把握歌曲藝術形象的特點和藝術風格上的特點,啟發學生準確感受音樂。只有讓學生自己感受和理解音樂,讓歌曲的藝術形象來教育啟發和感染學生,學生才能真切完美地表現音樂。
總之,良好歌唱心理素質的形成,是建立在良好的發聲基礎上的,更是建立在日積月累的練習及教師正確得法的教學中的。因此,教師應具有創新思維,以新穎的思路更好地設計課程,使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體,讓他們盡情地用歌聲來表達自己的情感,不斷提高歌唱的心理素質。
(作者單位 吉林省通化市師范學院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