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體育教學對于學生的成長發展有著直接的現實意義,在體育教學中融入游戲,更容易讓學生發揮聰明才智與創造能力,從而調動起學生進行訓練的積極性,增強學生對體育技能的運用與把握能力,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與積極進取精神以及果敢的意志品質。從建立人格、啟發思維、營造氛圍、約束規范四個方面對此問題加以闡述。
關鍵詞:初中體育;游戲教學;提高效率
游戲是人類一種有意識的活動,它對人的意識有一種特殊的吸引力。在游戲過程中可以有效地發揮個人的主觀能動性、創造性以及團隊紀律性。結合游戲特點,把它引用到日常的體育教學活動中去,利用學生對游戲的濃厚興趣,變相對學生的身體素質、智力以及情商發育進行培養教育。
一、確定學生中心,建立良好人格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在體育的游戲化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中心,寓運動技術于游戲之中,讓學生體驗運動后的身體快感。這種快感是以學習的進步和學生的身體愉快體驗為基礎的,是一種深層次的心理快感。游戲還能激發學生的成功感,從而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例如,50米快速跑,過去就是一味強調練習次數,學生覺得又累又討厭,只要改變方法,利用游戲和競賽,將學生分成組,進行追逐跑、接力跑以及利用擺放體操棒或實心球進行跨步跑等,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練習興趣,還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在練習中多用一些鼓勵性的語言以及教師的示范性動作,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練習興趣和練習密度。
二、啟發思維活動,促進智力發展
在體育教學中,體育游戲多是在輕松愉快、生動活潑的情境中進行的,能啟發人的思維,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教師應鼓勵學生創造性地自己設計、創編一些有趣的游戲,且在游戲過程中,為了取勝,游戲前各組學生需要商定戰術配合問題等等,從而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形象思維能力、觀察力、判斷力等。
比如,排球課的教學,以往教學就是教師做示范,單調講授。如果加入游戲或者比賽,采用講規則的形式,教師就可以先講規則,以裁判的身份講解。在游戲的過程中,講解動作技能和起步動作等,不按要求者扣除分數,以打比賽的形式呈現。學生在比賽中經過教師的指導會進一步加強對傳球技巧的記憶。
三、營造健康氛圍,培養組織能力
體育課不僅僅只關注于學生鍛煉身體,塑造學生強壯的體魄,同時還要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提高學生的組織能力和環境適應能力。在游戲中鍛煉學生的組織能力是通過挑選游戲的學生組織者實現的,在游戲教學中,游戲組織者可以由教師指定,也可以讓學生推選,還可以讓學生輪流擔任。筆者在組織學生進行游戲時,一般會選在上一游戲中表現出色的學生來擔任下次游戲的組織者,這樣能使學生體驗作為一名游戲組織者的驕傲感,也能起到培養學生組織能力的目的。
例如,籃球的運球技術教學,可選用運球中“保護與破壞”游戲。學生在教師規定的活動范圍內,每人一球,在運球過程中主動破壞他人的球,并力爭保護好自己的球不被破壞,這種游戲的運用加大了練習的難度,增添了練習的趣味性,有效地鞏固了運球技術,提高了控球能力。
四、科學約束規范,提高教學效率
將游戲引入體育教學,對初中體育教學效率的提升具有莫大的幫助,但是如果沒有科學的約束和規范工作,也很容易出現體育教學游戲化的現象。體育教學游戲化,指的是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體育任課教師過度地將運動技術的學習活動寓于游戲之中,而忽略了學生基本的運動技術的培養和教學的根本要求,使得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認知僅僅停留在怡情的層面,而無法真正擁有體育文化的體驗和積淀,這不但不利于學生運動技術的學習,而且不利于我國體育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例如,中長跑可以有效鍛煉學生的心肺功能,培養學生的意志品質。但大部分學生對跑步,尤其是中長跑不感興趣。因此,可以把奔跑和一些趣味性的游戲結合起來,如“占領敵方高地”“男女混合接力”等游戲,使學生在快樂的氣氛和豐富的想象中達到教學目的,在這些游戲中,教師必須及時地給予適當的提示或指導,進行約束和規范,避免過于游戲化。
總之,在初中體育教學中,要運用好體育游戲,就必須切實了解初中學生的特征,并合理選擇好體育游戲。教學實踐證明,體育游戲是一種特殊的體育文化,它深受學生的歡迎。教師只有在充分考慮學生條件、游戲特點、環境變化和設備器材等主客觀因素時加以實施,才可能收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張永和.體育游戲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的應用之我見[J].體育博覽,2011(7).
[2]裴嵐.淺析體育游戲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意義[J].貴州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3).
[3]張智文.試論體育游戲在體育教學中的作用[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S1).
[4]尤勇.淺析游戲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的作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1(5).
(作者單位 江蘇省無錫市宜興市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