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堂教學是傳授知識的基本形式。優質、高效的課堂教學是促進學生有效學習的前提條件,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已成為當前教學模式改革的主要方向。結合新課程改革的成果,從學的角度來探討如何提高機械制圖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互動交流;精講多練;有效教學
機械制圖是中職學校機械專業主要基礎課之一,教學質量的優劣將直接影響到學生專業實踐課的學習。從目前中職學校的機械制圖課程教學現狀看,教學方法過于陳舊。作為中職學校機械專業教師,需要轉變教學觀念,積極主動地投身于教學模式改革的研究和實踐中,探索更多有效的教學方法,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引導學生熱愛本專業。筆者從事機械制圖教學多年,在機械制圖教學中探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下面談一談個人的一些觀點。
一、互動交流是提高機械制圖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前提
教與學是課堂教學的兩個主體。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對完成教學任務、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至關重要。傳統的教學模式是教師講、學生聽,缺少必需的互動和交流,往往是教師講得頭頭是道,學生卻聽得迷迷糊糊,即使有師生間的互動,也僅僅是停留在學生回答教師的提問上。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無法適應機械制圖課程的教學要求。因此,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就必須改進教學模式,側重于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自主探索,開展合作學習,把教學過程變成師生之間情感交流的過程,從而加強師生間的互動關系,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機械制圖的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心情愉快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促進他們創造性地學習,提高學習效率。例如,在講鉛垂線的投影特性時,教師可以先在黑板上某個投影面內畫一個“點”,問學生這個代表什么,學生會異口同聲地回答:是一個“點”。這時,教師可以把粉筆放置在點的位置上,讓學生明白這個“點”代表的是一條鉛垂線,從而引入鉛垂線的概念,并讓學生進一步分析它的其余兩面投影,最后師生共同歸納出投影面垂直線的投影特性,從而加深印象。
二、手段并用是提高機械制圖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途徑
多媒體教學是一種新型的現代化教學手段,較傳統教學方式內容更豐富、表達更生動、手段更完善、收效更顯著。使那些用傳統方式無法講清或難于講清的教學內容化難為易,使抽象的視圖變得直觀、形象、生動。例如,“組合體的組合形式與表面連接畫法”的教學,教師可利用多媒體課件繪制實際生活中看到的實物、模型或零件,引導學生觀察得出其組合形式,在此基礎上,討論得出不同的組合形式,像“端面平齊”與“端面不平齊”,“相交”與“相切”等在畫法上的不同,學生在直觀、形象的感知條件下認識組合體的組合方式,更有利于接收知識和加深印象。
多媒體教學較傳統的教學方法有許多優越之處,但也不能一味地依賴先進的多媒體教學手段,應把它與傳統的教學手段相結合,使其相得益彰,凡涉及制圖方法的內容,教師最好在黑板上邊講解邊演示作圖過程,便于學生掌握所學內容及制圖的規范要求。
三、精講多練是提高機械制圖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方法
教學過程是一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認知過程,教學中必須突出學生是主體、訓練是主線的精講多練的教學方法,以講導練,以練促思,以練激學。“精講”就是在講課時要抓住知識的重點和難點,對那些學生一時難以理解、比較抽象的知識點,要循序漸進、有條不紊地分析引導,運用準確、生動、精練的語言傳授書本知識,最終實現難點的順利突破。例如,在講解直線的投影分析中,把三種位置直線的投影特性歸納概括為:一般位置直線——“三斜線,無實長”;投影面平行線——“一斜線,兩直線”,斜線反映實長;投影面垂直線——“一點,兩直線”,直線反映實長。這樣便于學生記憶掌握,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機械制圖的興趣,在教學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多練”就是要多觀察、多動手,通過做練習檢驗“精講”的內容,加深對圖形的感性認識,進一步促進制圖能力的提高。題目要有針對性,使之有利于幫助學生歸納和掌握教材的要點,有利于討論解題思路和分析常見的錯誤等。題目還要有思考性,使之有利于訓練思維方法和培養空間想象能力。通過多練、多應用,鞏固和加深對概念和概念系統的理解。例如,上面提到的直線的投影特性經教師“精講”后,學生立即進行練習,并運用前面歸納的“三句話”判斷直線的空間位置。這種類型的“多練”一來可以將“精講”過程中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二來可以檢測、鞏固學生所學知識。
綜上所述,課堂教學是一個多因素、多層次的系統。要提高機械制圖課程的教學質量,朝著有效教學的成功目標邁進,首先必須轉變我們的教學理念,將傳統的以“教”為中心、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改變成以“學”為中心、以“學生為本”的新的教學模式,全面提高學生讀圖、繪圖的綜合技能,朝著機械制圖有效教學的成功目標不懈努力,不斷邁進。
(作者單位 江蘇省建湖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