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學英語課程的邊緣化使該課程的教師面對的前所未有的挑戰。提出大學英語教師自我發展應順應形勢,著手學習“第二專業”和強化科研水平,并提高人文素質,提升精神境界,從而走出人文困境。
關鍵詞:大學英語;人文困境;教師發展
一、教改的大背景下大學英語教師的邊緣化與人文困境
近十余年來,中國見證了外語教學理念的更新,大范圍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推進,以及由此帶來的顯著成效。但隨著時間的推
移,顯著提高的四六級過級率,與普遍學生英語運用能力的提高,又成為高校減少大學英語學分學時的最好理由。以筆者所在的學校為例,從原來的四學期16個學分壓縮至三學期14個學分,并
且,從2012級起,學分還將進一步削減,學時從三學期壓縮至兩學期。不僅如此,授課內容從原有的一套《大學英語》教到底,分化為《大學英語》與所謂“提高課”兩部分。其中“提高課”則納入全校性選修課,與其他學科的選修課一起競爭候選,不再是必修內容。隨著形勢的發展,大學英語這門本來為時兩學年的必修課,逐漸變成只上一學年,這意味著英語教師的工作量下降了一半,并且,不可避免的,需要加強自身學習去上“提高課”,而這種新出現的課型,雖與大學英語有關,但卻與其他專業有關,而且還是選修課。由此可見,大學英語與大學英語教師在大學教育體系中正在被邊緣化。
盡管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已是當今的主導思想,教師仍然是整個教學活動中最關鍵的環節。在教改的過程中,教師需不斷地更新思想,調整教學手段,適應新形勢。尤其在網絡平臺投入使用以后,原有的教師身份更演化為學習指導員、學習監督員(檢查網上與課堂的學習質量)、網絡管理員、關系協調員(協調各個小組的活動與關系)、氣氛調動者、新知識與理念的傳播者等等。學生自主性的提高帶來課堂不可預見性的增加,這也加大了教師備課
的難度與深度,也增加了教師心理的壓力。在廣大大學英語教師辛苦努力與付出終見成效之時,大學英語課時學分卻減而再減,職業的邊緣化加重了教師的人文困境。
二、大學英語教師的自我發展
由上可知,大學英語教師現在面臨著職業危機與心靈危機。在職業邊緣化與人文困境的雙重挑戰下,大學教師必須看清形勢,走自強之路。
1.看清形勢,應對邊緣化
正如前文所述,教師面對的一方面是工作內容的復雜化和多
樣化,另一方面是自己默默付出努力求索后工作前途變數卻增加。在這種情形下,筆者認為,大學英語教育的邊緣化是不可改變的發展趨勢,廣大大學英語教師只有順勢而為,主動求“變”。而大學英語教育的轉型問題,是許多外語教學專家近年來重點關注和熱議的話題。今年來許多學者先后均以不同研究方法與角度推論出相類似的結論:綜合的大學英語教育將來將走向ESP(專門用途英語)或學術英語。目前不斷萎縮的大學英語課時,日益增加的所謂“提高課”也是這一發展趨勢的前奏與信號。在更大規模更具革命性的教改浪潮中,是被動的被淘汰,還是主動的迎接,將取決于自己的目前的行動。筆者認為,大學英語教師在干好目前工作之余,還要抽時間學習將來工作將需要的知識與技能。其中,最關鍵的,就是要選定一個自己比較感興趣或比較擅長的另一門專業,作為自己的“第二專業”,以專業的角度學習并成長為能夠基本上指導該專業
學生學習的專業教師,而不是只停留在一些專業術語的英文翻譯能力上。其次,要加強科研能力。尤其是將來有志于教授學術英語課程的教師,不能僅僅局限于只在語法或論文結構層面指導學生,而是要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水平。
2.提高人文素質,走出人文困境
首先,在提高教師人文素質的問題上,涉及三方面(魯定元,2009):一是在一定的專業化標準構成下的專業化水準。這一點前文已經論及;二是成就動機和對教師職業的信念,也就是教師對自己能否成為優秀大學教師的信心;三是大學英語教師的文化底蘊。這三點與目前教師所處的人文困境息息相關:人文困境嚴酷地考驗著教師的職業水平、職業信念與文化底蘊,而只有升華了的精神境界,才能為教師不斷求索的行為提供精神支柱和動力,只有對學生真正的愛才能給學生心里播下人性光輝的種子,而不只是一個會講一些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工具;過硬的專業能力和文化底蘊,是教師站穩講臺的基本功。要走出人文困境,除了社會、學校等提供好的環境和引導以外,就教師個人來講,就是要從整體上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質。具體來講,首要的就是要提高精神境界,認識到教學工作,不只是職業,更是事業,是幫助學生實現知識、技能、思想等綜合發展的美好事業,為此付出,雖苦猶樂。當職業變成了事業,內心的幸福感與責任感可以增加教師對抗壓力的能力,甚至化壓力
為動力,從而更好地強化自己的專業素養和文化底蘊。當能力素養提高后,教學質量改善,師生之間形成相互的信賴和默契,這又會增加教師執教的幸福感,實現愉悅的工作狀態。
大學英語教學的邊緣化帶給大學英語教師的是巨大的生存挑戰與人文困境。面對當前形勢,教師應該注重兩個方面的問題:
(1)學習“第二專業”和強化科研能力;(2)提高精神境界和豐富文化內涵。把教書從職業升華為事業,用過硬的專業知識技能折服學生,以豐富美好的人文精神感染學生,化壓力為動力,從而走出人文困境,實現自我的良好發展。
參考文獻:
[1]蔡基剛.綜合英語還是學術英語:一個必須正視的方向性問題[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01).
[2]魯定元.論大學英語教師的人文素質[J].瘋狂英語:教師版, 2009(02).
[3]張貫之,曾宏偉.大學英語教師的人文困境、人文關懷與大學英語教學[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2(01).
作者簡介:
董茜,1975生,女,四川江油人,重慶工商大學外語學院講師,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碩士。研究方向:外語教學、跨文化交際。
(作者單位 重慶工商大學外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