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文作為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提高學生寫作功底及語文素養方面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尤其是在當前新課標形勢下,對學生的寫作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來提高作文教學的質量,成為擺在相關教師面前亟待解決的問題。下面做具體的研究和分析。
關鍵詞:作文教學;閱讀習慣;作文講評
一、培養學生積累素材的能力
素材是作文寫作的基礎,文章一旦離開素材就猶如無源之水、
無本之木,可見素材的重要性,因此,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積累素材的能力。為此要著重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首先,教師要積極關注社會熱點話題,重視對社會焦點問題的收集和研究,在作文課堂上請同學們對這些熱點問題作出討論和分析,鼓勵他們發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其次,引導學生觀察生活。生活永遠是素材最根本的來源,學生只有用心體會生活,獲取真實情感,才能真正寫出自己內心的思考和感受。
二、培養學生勤于動筆的習慣
勤于練筆是提高作文寫作水平的最有效舉措之一。當前很多高中學生面對教師布置的作文題目,常常感覺無從下筆,無話可
寫,即使寫出來了也都是類似于流水賬似的文章,嚴重缺乏新意和深度。要改善這種狀況,教師就必須要注意培養學生勤動筆的習
慣。比如,要求學生及時記錄下自身對生活的感悟,對事件的看法。鑒于高中學生課業任務繁重,教師可以不要求學生每天都記日記,但是一旦有想法了就要及時記錄下來,平時注意寫寫讀書心得。這樣通過長期的訓練,相信學生不僅會提高寫作的興趣,還會強化書面表達能力。
三、培養學生課外閱讀的習慣
學生進行廣泛的課外閱讀,不僅能開闊視野,擴大知識面,還能提高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因此,教師一定要重視對學生課外閱
讀習慣的培養,鼓勵學生多讀書、讀好書,并適時地向學生推薦一些適合他們閱讀的優秀書籍,向學生介紹一些名人的讀書方法,并要求學生做讀書筆記,將自己在讀書過程中獲得的點滴體會記錄
在書面上。這樣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鑒賞能力,而且還能為作文能力的提高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將創新精神融入作文指導過程中
對于高中學生而言,要想使自己的作文脫穎而出,就必須有新鮮的元素加入其中,即讓作文出新。這不但是培養創新能力的需要,同時也是新課標形勢下語文教學的要求。因此,教師在輔導作文的過程中,要注意加強以下幾方面的指導。一是指導學生在取材方面進行創新,不能一歌頌教師的師德,就敘述教師帶病上課、深夜還在批改作業等,一寫到好人好事,就論述攙扶老人過馬路等。這些材料都過于老套、陳舊,沒有一點新意可言,也不會引起別人的任何注意。要突出材料的新意,教師就要指導學生在進行選材時注意緊跟時代節拍,突出自身鮮明的個性。二是指導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抒發自己的真實情感,做到我筆記我心,客觀表達內心的想法和感悟,把自己思考的真知灼見敘述出來,把自己在某些方面的獨特發現傳達給讀者。這樣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才會感知一些新的東西,領悟一些新的見解,進而感染他們的情感。
五、教師要重視對作文的講評
在進行作文講評課之前,教師要注意事前把作文按照優、劣、中的標準進行分類,這樣會極大地方便講評。教師可把較為優秀的作文當做范文讀給學生,并請同學們討論文章好在哪里,閃光點在哪里,并請同學們注意學習。教師還要著重講解學生普遍犯的錯誤,對于寫得不太理想的文章,教師要在鼓勵的基礎上,仔細分析學生欠缺之處在哪里,盡量使學生在下次寫作過程中能夠避免。
從以上內容的論述中我們可知,要提高高中學生的寫作能力
絕非一日之功,需要教師和學生做出長期艱苦努力。教師要積極采取各種行之有效的措施,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和熱情,幫助他們學會積累素材等,保證學生能夠順利地完成寫作任務。
(作者單位 重慶市開縣陳家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