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社會發展對職業教育有了新的需求和期待,傳統的教學方法由于學生在現有知識和學習能力上的差異,從而出現“吃不飽”和“吃不了”的現象,從中等職業學校車工實訓入手,真正做到“以人為本,承認差異,只有發展,沒有淘汰”,實現目標的共性和個性的完美統一。
關鍵詞:車工實訓;分層教學;途徑方法
中等職業學校的任務是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實訓課作為
學生今后立身之本,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面對學習能力參差不齊的學生,如何讓每個學生都學有所得、學有所用?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現就中等職業學校車工實訓課分層教學這一問題淺述之。
一、分層教學的必要性、可行性
多年來的教學一直采用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所提出的班級授課制,雖然其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加強了學校工作的計劃性,但僵化的、“一刀切”的教學模式,無法顧及學生的個別差異,使我們的教學達不到預期的目的,從而在學生中出現了“吃不飽”和“吃不了”的現象。
分層教學就是教師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能力水平和潛力傾
向,科學地把學生劃分為水平層次不同的學習群體并區別對待,以使這些群體在教師恰當的教學策略和師生互動中得到最好的發展和提高。它集中強調了這樣幾點:(1)學生現有的知識、能力水平;(2)劃分層次;(3)所有學生都得到應有的提高。
分層教學模式除了古老的個別差異和因材施教理論外,現代的“掌握學習”理論、“最近發展區”理論和“教學形式最優化”理論都為其奠定了理論基礎。
二、分層教學的途徑、方法
1.學生分層
由于同班的學生在現有知識、學習能力和動手能力上的差異,同一班中的學生在不同時期出現的差異也不相同。如,2008級數控技術專業的車工實訓,該班共有學生50人,動手能力和學習能力好的學生有9人,中等水平的學生有35人,能力差的學生有6人,根據實際情況,在車工實訓課時將學生分為三個層次:A層(理論知識扎實、學習能力和動手能力較好的學生);B層(中等水平的學
生);C層(基礎差、動手能力弱的學生),再在三個層次中建立互助的合作學習關系。需要明確的是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應根據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根據平時反饋的信息,及時、靈活地控制分層的標準,相隔一段時間就應對學生進行動態分層,然后調整自身的教學措施,盡量使各個層次學生得到的指導與個別需要相適應,避免了教學中出現“吃不飽”和“吃不了”的現象。
2.教學目標分層
分層次教學不僅應對學生進行分層,而且教師的教學目標也
要分層。職業學校培養的目標是具有某行業或某崗位需要的高素質的勞動者和中、初級專門人才,教學目標的制訂不應只注重形式和教學大綱的進度,不管學生能不能理解都采取“一刀切”教學,需根據學生學習的具體情況對教學目標和教學要求做出分層處理,發揮好教學定位、導向和激勵的作用。具體目標分層如下:A層可適當超過大綱要求;B層根據大綱制訂教學目標;C層可以低于大綱要求,以基礎為主在原有的水平上進步,并逐漸向大綱提出的要求靠攏。
3.評價分層
對不同層次學生的評價應采取不同的評價方式,即對C層學
生要多給予表揚,尋求其閃光點,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使他們看到希望,逐漸消除自卑感。對B層學生,采用激勵評價,首先肯定他們的成功、進步,同時又指出不足與努力的方向,促使他們不甘落后,積極向上。對A層學生,采用競爭評價,堅持高標準、嚴要求,促使他們在學習中更加勤奮、求實、創新,向更高的目標邁進。同時還應注意對學生的評價要及時到位,發現問題及時改正,要改變過去那種“期末一次性算總賬”的單一評價方式,針對學生在不同階段、不同時期甚至在一節課中的不同時段所取得的成績和表現,抓住時機,及時作出評價。
除上述之外,我們還可以對實訓教學、實訓輔導等進行分層,使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
三、實施分層教學必須關注的問題
1.分層教學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
心理學告訴我們,人人都希望自己得到別人的承認,受到教師的表揚,即便學習很差的學生也不愿聽到別人和教師批評自己,最起碼不要明確表現出來。但被分到B層、C層的學生會有怎樣的感受呢?被歧視?被淘汰?沮喪?自暴自棄?這些情況都會發生,在這種心理狀態下,就需要我們教師及時地疏通和引導,使不同水平、不同需求的學生在發展中柔性銜接,使學生在學習中獲得信心、希望。
2.分層教學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師不能再“拿一個教案用到底”,而要精心地設計課堂教學活動,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選擇恰當的方法和手段,了解學生的實際需求,關心他們的進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創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形成成功的激勵機制,確保每一個學生都有所進步。
參考文獻:
[1]蔣增福.車工工藝與技能訓練.[M].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祝水根.職業學校分層教學綜合探討[J].職教論壇,2005(26):7-8.
[3]林秀平.提高分層教學實效促進全體學生發展[J].新課程研究,2008(6):8-9.
(作者單位 江蘇省吳江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