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只有因勢利導,組織適合學生自主參與、創新的教學活動,充分開發和利用課程生成性資源形成教學契機,才能使我們的課堂教學煥發出新的生命力。旨在對自己有效利用生成性資源的教學實踐做一些嘗試性的經驗提煉和總結,以達到提高歷史教學效益的目的。
關鍵詞:歷史教學;動態;生成性;教學資源;有效利用
所謂動態生成性教學資源不是教師預先準備好的靜態的備用資源,而是通過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生與文本對話等活動在課堂上即時產生,是在教師預想之外動態產生的教學資源。歷史課堂教學中的有效生成,必須是以特定的歷史教學素材為基礎,選準歷史課堂教學過程中某個關鍵點作為切入點,然后展開精彩的師生交流碰撞后的動態有效生成。那么,如何有效利用歷史課堂中的“動態生成性資源”呢?
一、營造氛圍,滋養動態生成
在課堂教學中,經常會出現“不和諧音符”的情況。這時教師如果裝聾作啞,便會挫傷學生思考的積極性;如果嚴詞斥責,將會泯滅學生智慧的火花;如果敷衍搪塞,將會使學生疑竇倍增,如墜云霧。因此,教師應因勢利導,真心實意地傾聽每一個學生的發言,發現他們思想和語言的閃光點。生成的問題應該順勢利導,讓學生自己深入下去找到答案,是疏導,而不是堵塞或簡單的“談話”。學生的思考中包含著他們自己的見解,包含著他們獨特的思維,由學生動態生成的教學資源,可以超越教師的思維,更顯珍貴。
二、柔性預設,動態處理課堂
為了更好地生成,課前教學預設應當從以“教”為中心轉向以“學”為中心,教師需要更多地研究學生、面向學生,要以學生的學習狀態、認知水平、情感體驗作為教學的立足點和出發點。課前的教學設計要從教學目標、情境的設計、問題的設計、活動的設計及評價等方面體現出多樣性、選擇性、靈活性和開放性,為學生的活動和發展留出更多軟性的、彈性的和柔性的空間,把“預設”與“生成”和諧統一為一體,才會步入理想課堂的境界。因此,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應該在“預設”上多下工夫,更多的柔性預設會讓我們的教學事半功倍。
三、合理導航,駕馭動態生成
生成的課堂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即便教師做了充分預設,期間必然還有許多非預期的因素,即便教師對學情考慮再充分,也有“無法預知”的情況發生。這時我們教師要合理“導航”,允許學生個性化語言、情緒的表達,鼓勵學生創造性的意見、建議的提出,給學生質疑、爭論、反駁的機會,并加以引導、點撥。如,在對唐朝和吐蕃和親的評價時我也做了預設,引導學生從對雙
邊關系、邊疆開發、民族交流等方面的影響進行評價,但一位女學生突然提出:和親證明了女性是中國古代政治的犧牲品。一個新奇的評價,引起一片“騷動”。在讓其闡明觀點后,我把問題重新引到如何客觀評價和親的歷史影響上,還“順便”實現了情感升華。我想正是這種審時度勢、合理導航調整教學預設的態度,才能使學生有更充分的時間投入到主動學習、積極探究的活動中,獲得思想啟
迪,促進思維拓展,真正感受自身的價值,感受心靈成長的幸福。
四、注重反思,升華動態課堂
生成性資源是稍縱即逝的動態資源,合理地利用對豐富教學
內容,活躍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效率和教師的教學水平都能發揮巨大作用。因此,在課堂教學完成之后及時整理,做好再利用是非常必要的。如,執教《建國后的科技發展》一課時,學完了原子彈、導彈、氫彈爆炸試驗成功等相關知識后,總結說:“我國‘兩彈一星’的研制成功,大大地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話音剛落,一個學生在下面小聲嘀咕:“不對,‘三彈一星’?”課后我記錄了反思:實際上,學生提出的“三彈一星”正是學生的疑惑之處,也涉及本節課的核心知識。之所以稱為“兩彈一星”是將研制成功的原子彈、氫彈歸為一類,二者均屬于核彈。如果核彈由運載工具發射出去,就成為(核)導彈。課本上按照時間順序依次列舉了我國原子彈、導彈、氫彈三種核武器爆炸試驗成功,顯然學生從文本的閱讀中得出“三彈一
星”的結論,不是沒有道理的。這里就涉及對課堂的“意外”問題或學生的質疑,我們備課時事先未預料到的情況下應如何處置及所持的態度,可能是我們在備課時準備得不夠扎實,知識有疏漏。這樣的教后反思可以做到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
新的境界和高度,形成質的飛躍。
總之,課堂動態資源無處不在,我們應及時捕捉、恰當處理歷史教學中遇到的生成性教學資源,充分發揮教學智慧,有效地促進課程資源的生成,并加以合理利用,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師生間的互動,使課堂煥發出生命活力,為有效教學的開展提供一個廣闊而開放的空間。
參考文獻:
[1]葉瀾.重建課堂價值觀.教育研究,2002(5).
[2]曾玉葉.論動態生成性課程資源的有效開發[D].湖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
[3]李煒.新課程課堂教學:從彈性預設到動態生成[J].當代教育科學,2005(10):39-42.
[4]崔允漷.有效教學:理念與教學:上[J].人民教育,2001(6):46-47.
[5]成浩.走向智慧型教師.教師博覽,2003(11):3.
(作者單位 江蘇吳江汾湖經濟開發區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