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職業教育隨著現代化建設事業的發展,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因中職學生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普遍較差而且大多學生喜歡專業課、討厭文化課現象嚴重。因此我們的德育教學顯得較為困難。針對現狀,從六個方面提出了建議,希望對同行能有所啟發。
關鍵詞:德育低效;認清現狀;重新定位;德育與專業結合;轉變觀念
雨果說:“多建一所學校,可少建一座監獄?!笨梢娊逃闹匾?。隨著我國現代化建設事業的發展以及與國際社會的日益接軌,職業教育的發展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而職教人才培養的規格和質量也受到了許多批判和指責,職業教育面臨很多困惑和挑戰,而德育課作為職業教育的一門基礎課程,因中職學生行為習慣和
學習習慣普遍較差,而且大多學生喜歡專業課、討厭文化課現象嚴
重,因此我們的德育教學大多處于低效或無效的狀態。
中職德育有效教學應以市場需求為依據,以專業課程為依托,以提高中職學生的基本文化素質和專業技能為目標,培養具有一
定職業素養和職業能力的高素質技能人才。這對于改變傳統的職業教育培養模式,提高中職生必要的德育素質有著重要的意義。
要實現中職德育教學的有效性,我們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探索嘗試。
一、要認清中職德育教學面臨的實際現狀
中職德育教師面對的中職學生組成日趨復雜化,大多中職學
生學習目的不明確,行為習慣較差,而教學內容多,有的知識枯燥,有的知識學生在今后的學習和實踐中用得少,有的知識與其他課
程有重復,因而學生對學德育課不感興趣,在課堂上學生睡覺或玩手機等現象普遍存在。教師反映德育課堂沒有生氣,有的學生甚至放棄學習德育。中職德育教學大多只是教師的一廂情愿辛苦地照本宣科。如今中職學生的專業又呈多樣化,對德育知識的需求進一步提高,各行業對人才的需求又趨專業化、實用化。為了適應市場的需要,德育教學必須認真貫徹“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教育理念,提高中職生的基本德育素質,有助于學生的就業和發展。中職德育教學改革應改變傳統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探索出一
條對中職德育教學有實效的改革之路。
二、重新定位中職德育培養中職學生成為合格職業人的職能
普通中學德育教學提倡“德育育人”,而中職學校德育教學更應提倡“德育育人”。我們面臨的學生大多不但文化基礎差,而且行為習慣也較差。中職德育在教學過程中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在教學中應讓學生深切地感受到:德育能提高思想素質,是任何學科都無法替代的;德育知識與專業知識密不可分,讓他們認識到學習德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中職德育有效教學還體現在教學過程中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培
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通過分組活動,讓學生學會團結協作。中職德育教學改革應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為專業學習和學生的職
業發展需求服務,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學、會學、會用、夠用,由被動學習轉換為主動學習,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溝通能力及團結協作的職業能力,會用德育的思維、方法去思考和解決實際問題。如今,很多用人單位普遍反映中職學生文化底蘊較差,學生的文化素養離不開基礎學科知識的熏陶,中職生要成為具有綜
合能力的職業人,德育的育人作用不言而喻。
三、中職德育知識必須與專業知識有機地結合
大多中職學生因文化基礎知識較薄弱升入普高學習困難,從而選擇了讀職高,他們的愿望是選擇好一門自己喜歡的專業,掌握好一兩項專業技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他們普遍對學習專業感興趣,因而德育教學不應該脫離專業進行單一、枯燥的傳統式教學模式,忽略學生的實際、背離客觀規律的無效教學只能讓學生生厭、產生抵觸情緒。德育教師應該充分地利用學生熱愛專業學習這一實際,把德育知識與專業知識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深切地感知德育在專業學習中的重要作用,理解德育學習的必要性,因而產生學習的興趣和動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引導學生如何運用德育培養的能力解決行業中的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使課堂變得有生氣,學生能學以致用,才能更好地為專業學習服務。
四、轉變中職德育教師傳統的教育教學觀念
教材只是一個載體,光有好的教材,沒有好的教師教也是徒勞
的。教師應該與時俱進,不斷更新教學方式、方法和手段,把大批的學生吸引上來,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對學生負責任的角度出發,認真執行“人人學有用的德育”的教學思想。中職德育作為一門基礎教育學科,要真正發揮它的“輔助”作用,教師應該在教學中盡量把德育的概念講得簡單明了、通俗易
懂,逐步培養中職學生的基本德育能力,密切聯系生活和實際,把德育與行業聯系起來,為學生更好地學好專業技能以及學生的后
續學習打好堅實基礎。我們的德育教師還應多走進行業中去,深入了解行業對學生的需求,探索一條中職德育有效教學之路。中職德育的教學應該體現職業特色。
五、不斷更新教學方法、教學手段
教學方法應與時俱進,根據學生的需求不斷更新教學手段,尋求激發學生興趣和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教學方法,變學生被動學習
為主動學習,實現由討厭學德育到喜歡學德育的轉變;教學形式應呈多樣化,在教學內容上既要有紙質的,又有電子的、網絡的非紙質的;加強課堂內外的社會實踐活動,提高德育的感性認識,只有讓學生親身經歷、感受,才能真正認識德育知識。我們應盡可能地為學生創造動手的條件和機會,讓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與發展,更好地理解、靈活應用知識;重視學生德育能力的培養,增加德育閱讀材料,拓寬對德育的認識,多角度、多層次地編排德育應用的內容,合理地運用案例、多媒體教學等手段,開設德育辯論課,促進理論與實際的有機結合,加強學生德育能力的培養。
六、建立科學、完善、合理的評價體系
中職有效德育教學應讓學生通過學習在德育知識、專業能力、職業道德三個方面都得到不同程度的進步和發展。以前對教師和學生的評價也只局限于期末或畢業考試成績來評價教師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業,這樣的評價方式有失科學性。教師教學評價體系可由授課班級學生的平時、期中、期末成績,學生對老師的評價,教師課堂教學、業務能力、科研成果、學生喜歡德育的程度等組成;學生學業評價體系由學習態度,平時、期中、期末成績,課堂表現,完成作業等組成。為助推職業教育的發展,評價體系也應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著力研究中職德育教學與學業的評價,構建一個科學的、可操作的中職教師教學質量與學生德育學業評價指標體系,實現
中職德育的有效教學。
中職德育教學越來越受到社會各方面的關注,中職德育教學存
在的問題也引起了從事教育研究人員的關注,有一些知名人士也
開始加入中職德育教學方面的研究中來,國內很多中職學校也充
分認識到德育學科在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上所起的作用,都在紛
紛進行一些新的改革嘗試。作為德育學科教師,身上的擔子還很
重,我們任重而道遠,應積極探索研究,開拓創新,探索出一條中職德育有效教學的新途徑。
(作者單位 重慶龍門浩職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