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從信息技術課堂管理現狀出發,結合其難于管理的原因分析,對存在問題的解決對策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信息技術;課堂管理;解決對策
曾見一個帖子,題目是“信息技術課的課堂紀律如何把握?”回者甚多,都在感慨為何現在的信息技術課如此難教,從各個角度提出許多好的建議和意見。
作為一名信息技術課教師,看完之后我也深有同感,感觸頗多。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如此情形?筆者結合自身實踐教學經驗,總結了信息技術課堂管理難的主要原因,并針對存在的問題嘗試
給出了解決對策。
一、信息技術課堂管理現狀
記者隨機進行了“上信息技術課時,你最喜歡做什么”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46.2%的學生選擇了玩游戲、瀏覽網站或聊天,只有
9.98%的學生會認真聽講。更令人吃驚的是,其中某校調查問卷中,竟然沒有一位學生選擇認真聽講。可見,信息技術課堂管理問題不容樂觀,也不容忽視。
二、信息技術課堂難于管理的原因分析
造成信息技術課堂難于管理的原因很多,歸納起來主要有以
下幾個方面:
1.對信息技術課程的重視程度不夠
盡管國家有關部門非常重視信息技術教育的發展,但由于受中考、高考等的限制,該學科被許多行政主管部門視為“非主流”科目,在學生和家長眼里更屬于休閑類課程。目前在好多學校,信息技術成績不被列入總體成績,影響著學生對該課程的價值認可。
2.對信息技術教師角色定位不明確
到目前為止,信息技術教師仍沒有明確的定位,尤其是在一些領導心中更是如此。作為一門新課程的教師,應該從其他雜事中解放出來,把精力投注在新知識的學習、教學的設計和業務水平的提高等方面。但在學校里,由于現代教學設備的普及,似乎有關電的都與信息技術有關。
3.學生水平參差不齊
受家庭、社會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學生所受到的信息技術“啟蒙教學”的起點不同,因此造成學生水平的參差不齊。據觀察,部分高一學生能進行Office系列軟件等操作,部分學生甚至都不會開、關機。學生信息技術水平具有如此大的差異,致使信息技術教師左右為難。
4.信息技術課程自身的特點
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學活動大多是在微機室進行的,微機室的環境與教室環境有很大的不同,較易分散學生的注意力。
此外,信息技術教材內容編排也存在一定問題。目前,信息技術教材一般都是采用“零起點”的原則,如何更好地實現小學、初中、高中內容的銜接,“零起點”成為當前信息技術課程內容研究的重點問題。還有硬件因素等,比如學校硬件設備不完善、機器配置低、運行速度慢、機器故障率高等。
三、信息技術課堂管理難的解決對策
1.轉變領導觀念,提高信息技術教育的相對地位
信息技術教育不僅要傳播計算機的基礎知識,還要把計算機
作為一種工具,以此來提高中小學生的素質,培養他們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各種能力。改變教育觀念,不是一個簡單問題,其深度和廣度都應該受到重視。
2.采用興趣教學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抓住學生的興趣愛好順勢誘導,這樣學生才可能樂學、愛學、活學,從而徹底扭轉不利局面,解決信息技術課堂紀律雜亂的問題。
3.以任務驅動為教學原則,注重學生的個別差異
任務驅動教學模式是教師把一學期要完成的教學內容設計成多個具體的任務,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掌握教學內容。“任務驅動”教學可以將同一教學目標設計成不同層次任務,以適應不同程度的學生。當然,設計的任務要有一定的深度和難度。
4.加強教師培訓,提高教師專業素質
要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需加強教師培訓,對他們進行教育教學理論和專業知識技術的培訓,以加強信息技術教育師資隊伍建設。
信息技術教師還要時刻關注IT行業的動態,教學內容要不斷更新,并致力于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
5.優化軟、硬件環境,構建信息化教學環境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沒有好的硬件裝備和軟件,就不可能搞好信息技術教育。在構建信息化教學環境方面,我們應加大網絡教學和教育教學資源庫的建設力度,從不同渠道進行建庫。
6.改革評價方式
信息技術理論教學與實踐操作相輔相成,構成完整的教學過
程。信息技術教學的評價是教學過程的重要環節。要提高中學生的信息技術能力和信息技術課教學質量,就要建立科學、完善的評價方式,健全評價機制。
信息技術是一門新興學科,難免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這就需要我們積極地去面對,并努力探索、解決和商討對策。
(作者單位 陜西省延安市吳起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