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從四個方面談了如何上“活”歷史課,實現高效的歷史課堂。
關鍵詞:高中歷史課;高效課堂;上“活”
高中歷史作為一門升學考試的重要科目,實際上是一種綜合學科,內容廣泛,包括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生活等各個方面,特別是對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正在形成的青少年來說,歷史的學習對他們的成長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從實際的教學情況可以看出,我們的學生喜歡歷史故事,喜歡看有關歷史的影視劇,但偏偏對歷史教科書的內容不感興趣,這是為什么呢?是教科書的問題,還是教師的問題,還是學生的問題呢?細細分析,我們的教科書是沒有問題的,有問題的是學生對歷史課沒有興趣,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授課模式不能調動學生探究學習的積極性。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讓學生在歷史課堂中,找到學習的興趣點,要上“活”歷史課,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師預設的活動中,為實現高效的歷史課堂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創設問題情境,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
問題是學生進行探究活動的基礎,學生只有產生了問題意識,才愿意去探索。然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主宰整個課堂,一些教師認為這樣的教學模式是歷史課堂本應該有的,一章章的漢字描述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掌握到更多的知識,完成教學目標,在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績。其實不然,不管是哪個年級的學生,他們需要的課堂都不是死板的,他們都希望在和諧愉快的環境中進行學習,這樣他們才能自由地展示他們的思想,發表他們的看法和意見。所以,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既可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可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使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
如,學習“文化事業的曲折發展”時,在導入新課時為了使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我給學生設計了這樣的問題:(1)何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2)為什么要提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3)你知道哪些文學作品出自當時嗎?(4)這些文學作品的主要特點都有哪些?問題的創設是為了讓學生能夠去探究歷史,能夠在探究中找到心中的疑問,解決問題。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讓學生在心中產生疑問和答案,再進行正文的學習,讓學生解決問題的思想驅使他們參與到課堂的學習中,既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又可以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二、自主學習,以學生為本
對于高中生來說,他們的思想正處在逐漸成熟的階段,他們有自己獨特的學習方式、記憶方式、理解方式。所以,在教學中,我們要給學生以自主學習的空間,使學生用自己熟悉的方法進行學習。
如,復習階段,教師不要認為自己是有經驗的,帶領學生進行復習是最好的,是最能減少學生走彎路的方式。在復習的過程中,對有些內容,我們要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讓學生自行整理一些考試重點,這樣可以加深學生的記憶,使學生能更好地面對各種考
試,如,在復習“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潮流”這一章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進行自主整理,整理各節的知識點、重點,在整理的過程中,將自己沒有掌握牢固的知識進行總結,再進行重新掌握,既節約了復習時間,又提高了學生的復習質量。
三、借助影視資料,輔助教學
歷史展示的都是一些發生在過去的事情,對于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學生來說,他們對一些歷史事件是不能夠單靠這些理論知識去理解的,他們無法用他們現在已有的思維和生活的現象來解釋課本上的知識。對于這樣的內容,學生要想取得好的成績只有依靠死記硬背才能完成。所以,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借用影視資料,對學生進行輔助教學,讓影視還原事件發生的背景,讓學生在影視形象的展現中去理解歷史。
如,學習“孫中山的三民主義”時,教師可借助“辛亥革命”影視片段,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三民主義產生的背景,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讓學生明白孫中山與時俱進、順應歷史潮流的精神是永遠值得我們尊崇和學習的。而且,這個過程,還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得到全面健康的發展。
四、進行多元評價,營造和諧課堂
不管什么樣的課堂都不能缺少教師的評價,對學生的學習評價是歷史教學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反饋、調控教學并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功能。因此,教師要善于用多元化的評價,幫助學生提高學習的自信心。在教師的評價過程中,教師要捕捉學生的點滴進步,并對其做出及時的評價。我們可能認為,一點點小小的進步不算什么,沒有必要進行大肆的鼓勵和表揚。其實不然,我們要知道,不論學生學習的好與壞,他們都需要教師的肯定,因為,這是一種承認,一種尊重,一種關注,當學生接受到教師的關注的眼神和肯定的語言時,就會愿意去學習這門課,甚至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成為學生模仿的對象,進而形成和諧的歷史課堂,使學生在寬松的環境中學習歷史。
總之,教師要將歷史課堂上“活”,讓學生在課堂上找到學習的興趣,明確學習歷史的重要性,讓學生能夠學到歷史知識,提高學習效率,并在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績。歷史教材中包含的人生道理、民族精神、人文素養等,都能在教師“活”的課堂中得到提高,最終促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
(作者單位 浙江省長興縣華盛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