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合作探究模式的運用是基于任務型教學與互動交流基礎上而形成的動態化教學模式,是對教學過程和方法的一種優化。以合作探究為特征來激活學生英語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在彼此合作交流中增強認知體驗,是提高其綜合語言表達運用能力的有效辦法。合作資源優化、任務運用過程、探究策略指導則是該種教學模式的核心,也是教學優化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高中英語;合作;探究;表達
倡導運用合作探究模式進行教學,能夠使得課堂教學過程更為深化,更能夠體現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和作用。通過合作探究模式來優化教學資源、課程文本資源、活躍課堂教學環境氛圍,為學生提供接近真實語言學習環境,豐富學生思維情感,促進其英語知識技能,有效內化生成。合作探究過程是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不斷發現問題、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深入,起到互相幫助和互相學習的作用。這樣的合作探究更是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和人文化教學理念,增強了學生英語的內驅動力。
一、統籌主體資源,合理組合合作團隊
合作探究模式是基于學生互相幫助和協調配合基礎上的團隊學習模式。利用學生的課程學習主體地位,優化統籌資源安排,能夠在合理組間搭配學習團體力量的同時,更能夠幫助學生形成有效的學習載體,發揮團隊學習的優勢。
在組間學習小組基礎上,應該按照學生的英語學習習慣和不同層次學生的英語學習發展需要,鼓勵學生能夠在自愿選擇和教師指導的基礎上合理搭配學習小組。首先,應該尊重學生的自由選擇需要,可建議學生根據性格特征以及課程學習內容等方面來合理優化與選擇學習同伴。其次,教師可對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考察指導,注意合理搭配學習優秀和學習困難的學生,以形成一定的互相搭配與互相配合的團體。再次,明確小組成員之間的學習任務和角色,采用動態化的形式來予以循環流動,讓學生能夠有不同的學習任務。這種運用主體資源來進行搭配優化,能夠有效激活學生的學習動力和信心。
二、精選探究任務,增強學習理解體驗
在確定探究學習任務之后,可要求學生能夠承擔相應的學習任務,以此來深化課程教學過程。教師則應該從課程教學重點和難點出發,梳理出相應的課程教學知識結構體系,為學生設計優化好相應的課程學習探究任務。
教師在精選探究任務的過程中,可針對課程教學目標任務和知識體系結構進行有效統籌安排和設計。首先,明確一定的課程學習任務,要求學生能夠就課程教學內容進行自主閱讀和主動探究,
提出相應的學習疑難之處。其次,教師可根據學生的疑難問題進行整體歸納總結,找出學生的共同錯誤之處,以便進行總結。再次,提出相應的學習任務,要求學生能針對自身的學習問題,引導學生能夠運用合作探究形式完成任務探究,以增強學生的認知感悟和綜合運用能力。通過這樣的形式來優化學習探究任務,更能夠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增強學生的認知感悟。
三、注重策略指導,提高綜合運用能力
教師對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的策略指導,能夠幫助學生形成適合自己的英語學習運用能力。這些策略指導,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靈活性和地道性,更能夠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養成自主
學習和主動探究的學習習慣。
在策略指導過程中,可結合學生的學習認知特點,注重資源調控、學習合作、綜合表達等方式策略的運用。可要求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養成質疑思考的習慣,鼓勵學生能夠針對文本不同的學習需要,嘗試和探索運用多樣化的形式來感悟文章,表達學習內容,運用多元化來表達合作探究所得,培養學生的總結反思學習策略方法。這些方法的運用更為提高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奠定堅實的基礎。
總而言之,合作探究模式運用對優化課程教學過程和方法,活躍課堂教學氛圍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組織好合作,引導學生探
究,幫助學生積累語言運用技能則是教師主導作用的重要體現。依據學生的學習實際優化教學模式定會更受到學生的理解和歡迎。
參考文獻:
[1]施永靈.高中英語合作探究學習模式運用之我見[J].中學英語之友:高二版,2009(02).
[2]趙麗茶.高中英語合作學習的探究和實踐[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0(23).
(作者單位 江蘇省運河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