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合作學習是目前新課改普遍采用的一種富有創(chuàng)意和實效的教學理論與策略體系。但在中學課堂實施的過程中,效果并不是很好,主要針對實際操作中出現(xiàn)的問題提出了一些解決措施。
關鍵詞:高中地理;合作學習;策略探析
合作學習作為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所強調和提倡的新型學習方式之一,已成為新課程改革中的一個亮點,是廣大中小學教師在教學實踐工作中正在積極使用和探索的教學方式。地理學是一門兼有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性質的綜合性強、涉及面廣的學科,教材中有一些難度大和實踐性、探究性強的內容,若采用傳統(tǒng)的灌輸式、接受式教學方式,則會抑制學生地理學習能力的發(fā)展和學生主體性作用的發(fā)揮,而若采用合作學習方式進行教學,則更有利于學生加深對教學知識的理解,增強感性認識,并有利于地理學科教學的開展。
一、合作學習中出現(xiàn)的問題
盡管合作學習給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都帶來了諸多好處,但在實際教學中,還是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問題出現(xiàn),給課堂教學效果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主要表現(xiàn)在:
1.班額容量大,小組編排不合理
目前高中班級容量一般都在50人以上,有些中學甚至高達
七八十人,合作學習小組的成員一般是就近原則組合,而有些學校學生座位的編排是按考試成績自己挑選座位,這就造成學習成績稍好的就聚集在一起,成績不好的會聚集在教室的后面。這樣若按照就近原則組建小組的話,就出現(xiàn)“組內同質、組間異質”的情況,而在討論過程中,教師仍然給出相同的任務,則必然會出現(xiàn)兩極分化現(xiàn)象。
2.小組合作學習流于形式,缺乏全員參與
在新課改的要求下,許多教師把合作學習運用于課堂,但真正在實施過程中,由于沒有明確的任務分配,所以并不是每個成員都能積極參與進來。在合作過程中,有些小組干脆保持沉默不合作,自己獨立思考;有些小組雖然活動了,但也只是平時活躍的學生在講解,其余學生只是靜聽,并不發(fā)表意見;只有極少數(shù)小組是全員參與討論。
3.合作解決的問題隨意化
有些教師只為追求課堂活躍的氣氛,碰到問題就讓小組合作解決,也不管問題的難易程度。如,上《地球的運動》一節(jié)時,有涉及地球自轉、公轉的知識點,教師讓討論的問題是:地球自轉和公轉的旋轉中心、方向、周期和速度,這些問題只要學生認真閱讀課本就可以自己思考出答案,很明顯,這個問題不適合學生合作學習。若采用小組合作學習,只能是降低課堂的效率,起不到實質性的
作用。
二、解決策略
針對上述問題,我認為現(xiàn)行課堂的合作學習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改進。
1.合理的小組編排
在組建合作學習小組時,可以按照“組內異質、組間同質”或“組內同質、組間異質”的形式來組合,小組成員一般是4~6人。合理分組是合作學習取得成功的保證。
“組內異質、組間同質”是將不同性別、能力和家庭背景的學生分配在一組,這樣保證了小組成員的多樣性,提供了更多機會讓學生去認識不同的對象,使全組成員能更好地達成小組學習目標。而對后進生來說,通過好學生的幫助或影響,則會提高自己的學習主動性,促使其進步。
“組內同質、組間異質”避免了前一種分組中因小組成員的差異而給個別后進生帶來壓力的情況,這種分組形式主要是將學習成績、思維能力相近的學生分在同一個小組,每組成員基礎相當,但小組之間出現(xiàn)了層次性,這就要求教師對不同的小組給予不同的合作任務,即實施分層次教學。
2.明確任務,責任到人
在合作學習前,教師要給每個小組定好合作內容,并確定一名小組長,然后由教師或由小組長分配組內各個成員的任務,這樣每位學生在討論時就會有的放矢,不至于盲目而無所事事。如,在講到《熱帶雨林的開發(fā)》一課時,涉及當?shù)鼐用瘛⒄賳T、開發(fā)商等諸多角色對雨林是否應該開發(fā)的議論,教師可以讓每個小組選定一個角色,然后再確定每個組內各成員承擔的任務,如記錄員、紀律維護員、監(jiān)督員等角色,保證每個成員都有任務,都能動起來,這樣就能體現(xiàn)出合作的價值所在。
3.精心設計合作的內容
合作學習適合于有一定難度,具有一定探究性質的內容。對于較簡單的內容,只需學生獨立思考就能解決的不適合合作學習,而對于知識點過于密集的內容,適合教師精講,也不適于合作學習。合作學習的內容對學生來說應是一個新情境,他們不能立即解決,但憑借以前的知識、經驗又能解決的。如,在講世界地理時,由于世界有七大洲,若每個洲都詳細講的話很花費時間,而且效果也不一定好,這就可以采用合作學習的方法,給每個小組分配一個大洲
(由于亞洲各個部分差別較大,可以再分幾個小組完成),然后每個小組再分別從氣候、地形、河流、農業(yè)等多方面進行準備,最后把各自的成果匯總在一起,派代表進行講解。這樣,不僅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了,而且在準備的過程中,由于結合了前面學過的內容,所以學生的底子也變得扎實了,可謂是雙重收獲。
總之,合作學習有力地彌補了傳統(tǒng)教學的不足,在提高學生學業(yè)成績、形成學生對學科的積極態(tài)度、發(fā)展批判性思維能力等方面有積極作用。作為地理教師,在今后的教學中,還應努力發(fā)現(xiàn)其中的問題,積極改進,使合作學習的效率更高,質量更好。
參考文獻:
[1]馬蘭.合作學習[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靳玉樂.合作學習[M].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3]王坦.合作學習的理念與實施[M].北京:中國人事出版社,2002.
[4]段玉山.地理新課程教學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單位 山西省運城市萬榮縣萬榮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