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實驗在物理教學中有著重要的作用。要讓學生學好高中物理,必須讓學生做各種實驗,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實驗操作能力,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關鍵詞:高中物理;物理實驗;創造性思維
眾所周知,實驗探究是物理等理科學習的基礎,當然,實驗也必須是高中生需要掌握的重要物理技能和基本研究方法。豐富多彩、奧妙神奇的物理實驗,不但能給學生具體形象地展示物理生成和發展的全過程,而且還能矯正并強化學生的感性認知,最終達到提高學生物理探索能力的目的。
因此,筆者建議,學習高中物理必須從注重和切實加強實驗教學開始。鑒于此,筆者從課堂實踐經驗出發,對如何從實驗角度做起學好高中物理進行闡述和討論。
一、物理實驗能激發學生興趣,誘導探究
愛因斯坦告訴我們:“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設計的可以闡釋生活現象和規律的、新奇的物理實驗,能廣泛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在指導學生觀察物理實驗時,教師一定要提醒學生注意觀察和探究整個物理過程和現象以及產生的條件、物理過程和物理結果等。例如,我們在學習“熱學”講解壓強與溫度的關系時,可以設置一個富有生趣的“小噴泉”實驗來牽引大家探究:在一支玻璃瓶內裝的水,并用一個穿有較細塑料管的瓶塞塞緊
瓶口,并使塑料管的下口伸進水中,然后將瓶放到適當溫度的熱水里,一會兒學生就能觀察水從塑料管中噴涌而出,狀如“噴泉”。如此設計,讓學生通過趣味十足的物理現象來激活探究興趣,更有助于提升他們的觀察和理解能力。
二、在驗證實驗中感悟實驗方法
現行教材里有許多驗證實驗,我們可以從那里學習豐富多彩的實驗方法,而這些實驗方法正是我們在物理探究和設計實驗中必備的技能和儲備,所以,我們要適時留心掌握和靈活運用這些實驗方法。比如,在驗證動量守恒的碰撞實驗中,我們在實驗室很難測定小球碰撞前后的速度,這時我們就可以學習教材提供的“轉換思想”,即將兩個小球置于同水平的高臺上,讓兩個小球作對心碰撞,碰撞后兩個小球從同一高度作平拋運動,飛行時間肯定相同,如此轉化就能用小球平拋運動的水平位移來代替小球碰撞前后的速度,將測量速度轉換為測量位移,測量位移則很容易用實驗方法測定,從而保障實驗的順利進行。
三、引導學生養成注意實驗細節的良好習慣
高中物理實驗是培養學生探索更深層次物理知識的基本立足點。因此,在物理教學實踐中,我們就需要幫助學生養成獨立實驗的習慣,培養獨立實驗的能力。物理實驗前務必做好實驗設計和實驗準備,我們可先要求學生預習實驗原理,熟悉相關物理實驗器材,認真落實計數、讀數和科學處理數字結果,并掌握通過分析實驗現象、體味物理過程來推理探索正確的結論。學生只有在操作中體會,才能切實掌握基本實驗技能,夯實基礎知識,才能培養學生獨立進行實驗操作的能力。
通過物理實驗,我們不僅可以觀察物理過程和物理現象,領悟物理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觀察物理現象,探索實驗中的問題,能夠很好地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四、倡導課外實驗,提升學生動手實踐能力
說白了,物理實驗就是一種形象直觀、有針對性、有目的的探索實踐。學生在親自動手完成小實驗、小動作的同時,鼓勵他們進行發散性思維,積極動手,激活高漲的探究欲望。譬如,物理教材中的“測量液體的表面張力系數”“鐵絲穿冰課外實驗”等比較符合學生生活經驗的小實驗、小探究,有很強的知識含量,符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情趣,比較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符合學生喜歡動手、多疑多問的心理特征。最后,我們再在課堂上加以有針對性的點評,不但可以活躍課堂氣氛,還可以給不同知識結構的學生提供積極
思考和動手實踐的機會。
五、用對比實驗,闡述抽象概念
高中物理有許多現象和概念學生理解比較困難,于是我們就可設計對比實驗來抽象出物理現象的本質特征,幫助學生理解抽
象的物理概念,完成理論上的認識和技能上的飛躍。如,伽利略當年為了證明“在沒有摩擦力的情況下,滾動的小球不會停止”這個猜想,就是用對比實驗的方式來將抽象的概念展示出來的。伽利略的實驗如下圖所示,讓小球沿光滑的U型斜面滾下,它就會滾到差不多對面相等的高度然后返回。于是他猜想,這是因為有摩擦力,如果沒有摩擦力,小球肯定會達到相等的高度。然后,他減小對斜面的傾斜度,這次雖然滾動距離遠了,但是小球在對斜面上還能到達等同高度。再減小傾斜度,小球滾動距離在增加依舊可以達到等同高度。于是問題來了:如果對斜面放平了,小球會滾多遠?結論指向一個答案:小球將永遠滾下去。
以上是筆者在教學實踐中對高中物理實驗學習的心得與體會。總而言之,物理實驗是幫助學生解放思想、發散思維、提升認知能力的有效方法。因此,一線物理教師需要摒棄傳統的照本宣科的講述物理概念、描摹物理現象的方法,把精力集中到培養學生全面提升動手實踐能力的實驗探究中來,這樣才能提高課堂效率,才能完成新課改賦予我們的歷史使命。
(作者單位 山東省海陽市第二中學物理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