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學是人們生活、勞動和學習必不可少的工具,是一切重大技術發展的基礎。目前,大部分學生動手能力差,應用意識弱,要從以下幾方面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一、認清數學知識的實用性,生活中充滿著數學,要善于從學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數學問題;二、課堂教學應該聯系實際,教學中應該注重從具體的事物提煉數學問題;三、開展數學知識應用競賽,定期開展數學知識應用競賽活動,這是培養學生用數學意識的好形式;四、加強數學課外實踐,經常讓學生去實踐,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就會逐漸形成。
關鍵詞:認清實用性;聯系實際;開展應用競賽;加強課外實踐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提出以來,通過一年多的實踐,筆者發現,許多學生,學習了有關數學知識后,不知道怎么應用,以致對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不夠深刻,經常不用學過后不久就會忘記。針對這種現象,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思考了幾點體會,供各位參考。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提出:數學是人們生活、勞動和學習必不可少的工具,是一切重大技術發展的基礎。因而,我們應該讓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逐漸形成應用數學的意識。目前,大部分學生動手能力差,應用意識弱。長此以往,必將學而無用,適應不了社會發展的需要。
那么,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以下談談我的教學體會。
一、認清數學知識的實用性
數學知識的應用是廣泛的,大至宏觀的天體運動,小至微觀的質子、中子的研究,都離不開數學知識,甚至某些學科的生命力也取決于對數學知識的應用程度。生活中充滿著數學,作為數學教師,我們要善于從學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數學問題,使學生感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從而產生興趣。
如,“黃金分割點”講完之后,可讓學生了解自己身上的許多有趣的黃金分割點:人的眼睛在臉部的一個黃金分割點處;腋窩在兩臂加身寬的黃金分割點處;肚臍在人身高的黃金分割點處,這樣的人看上去最和諧。在舞臺上,如果報幕員站在舞臺的黃金分割點處時,說話的聲音就最悅耳,音響效果也最好。
我們借助于溶液濃度的概念,把衣服上殘留的臟物看成溶質,設那桶水的體積為x,衣服的體積為y,而衣服上臟物的體積為z,當然z應非常小,與x、y比可忽略不計。
第一種洗法中,衣服上殘留的臟物為■,
按第二種洗法:第一次洗后衣服上殘留的臟物為■,第二次洗后衣服上殘留的臟物為■,顯然有■>■,
這就證明了第二種洗法效果好一些。
事實上,這個問題可以更引申一步,如果把洗衣過程分為k步(k給定),則怎樣分才能使洗滌效果最佳?
學生對這個問題的進一步研究,無疑會激發其學習數學的主動性,且能開拓學生應用數學的思維能力,養成善于發現問題、獨立思考的習慣。
二、課堂教學應該聯系實際
從知識的掌握到知識的應用不是一件簡單、自然而然就能實現的事情,沒有充分的、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是不會形成的。教學中應該注重從具體的事物提煉數學問題,去引導學生聯系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問題用數學知識來解決,這有助于學生數學應用意識的形成。
如,講“兩點之間,線段最短”時,可利用一個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甲、乙兩地有多條路相通,你怎么樣去走的路最短。學生聯系生活便會知道,選一條筆直的直接到達的路就行,此時,再理解“兩點之間、線段最短”就容易多了。
三、開展數學知識應用競賽
數學知識應用競賽實質是由“知識型人才”向“智能型人才”過渡的教育策略。定期開展數學知識應用競賽活動,是培養學生用數學意識的好形式。競賽的內容可制作教具、模型、實地測量、講解實物、計算實際問題、面畫。此類競賽與書面形式的競賽相比,由于形式新穎、實際操作性強、應用知識靈活,可有效地促進數學教學質量的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也得到很好的培養。
四、加強數學課外實踐
實踐對于知識的理解、掌握和熟練運用起著重要作用。聽到的終會忘掉、看到的才能記住,親身體驗過的才會理解和運用。因此,要加強課外實踐活動。
如,“垂線段最短”性質學完了,利用體育活動時間讓學生跳遠,并測出自己的跳遠成績;統計初步知識學完了,讓學生自己估算學習成績波動情況等。這樣做,學生既理解了知識,又學會了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經常讓學生去實踐,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就會逐漸形成。這也是課堂教學轉變教育觀念、實施新課程標準的有效途徑。
(作者單位 江蘇省南通市新橋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