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把素質教育貫穿于高中語文教學之中,使語文教學能為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服務,是當前語文教學實踐中必須做的一件事。
關鍵詞:轉變觀念;素質教育;高中語文教學
把素質教育貫穿于高中語文教學之中,使語文教學能為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服務,是擺在我們廣大語文教師面前的一項極為迫切的任務。
一、轉變觀念,構建語文教學的素質觀
轉變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前提。轉變觀念的關鍵首要的在于努力落實學生在課堂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通過語文教學教育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辦事、學會健體、學會創造。語文教學的目的就是面向全體學生,不僅培養他們的語文素質,還要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由于學生知識、技能、能力不盡相同,學生之間存在著個體差異,所以,教師要創設條件,使每個學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和提高。
二、語文教學中素質教育的內容和途徑
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過程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參與、相互作用的過程。課文是情感信息的載體,閱讀學習過程是學生經歷美感、理智感、道德感等情感體驗和情感熏陶的過程。我們在實施語文教學中的素質教育時,應根據語文本身的特點,在傳授語文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同時,積極探討語文知識與素質教育的最佳結合點,讓學生通過閱讀將課文的語言轉化為自己的語言,把課文的思想變為自己的思想,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
(一)道德情操的培養
1.愛國主義教育
教師可通過教材中很多描繪和贊美祖國山河壯麗的內容教學使學生感受到祖國河山的壯麗與可愛,從而萌發熱愛祖國的情感,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同時,也可以通過介紹課文作者的愛國事例,揭示他們的偉大人格,來啟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2.良好的學習態度和習慣培養
語文教育的目的不僅在于傳授語文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語文學習和實踐,使學生逐步掌握良好的行為方式,如具有濃厚的學習興趣、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勇于創新的精神等,并把這些良好的行為方式轉化為學生自己的習慣,終身受用。所以,培養良好的學習態度和習慣也是語文教學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
(二)應用語文能力的培養
語文是一種語言,是認識世界必不可少的方法,運用語文的能力是未來公民應當具有的最基本的素質之一。所以,教師要把學生遇到的實際問題抽象成語文知識問題,使學生形成用語文的意識。
1.重現知識形成的過程,培養學生用語文的意識
語文課文內容大多是實際問題的形象表達,因而在進行語文課文的教學中,我們不應當只是單純地向學生講授語文知識,而忽視分析和形象的感知。我們應當從學生已有知識出發,盡量結合實際事例逐步引導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概括,了解語言對人類思想的影響,從而使學生形成對學語文、用語文所必須遵循的途徑的認識。這不僅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還能激發學生學語文的興趣、增強學生用語文的意識。
2.創造條件,讓學生運用語文解決實際問題
很多學生認為語文沒有什么用處,實際語文課文中所要表達的思想是人類對世界知識與方法形成的規律性的理性認識,課文中包含了許多人類先進的思想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手段和工具。所以說,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明白語文的思想方法是人類思想的精髓再現,只有掌握了語文思想方法,才算真正掌握了語文。
(三)思維能力的培養
國民素質高低的重要決定因素是我們是否擁有優良的思維品質。為了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我們必須高度關注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思維活動,必須研究語文思維活動的發展規律,研究語文思維的有關類型和功能、結構、內在聯系及其在語文教學中所起的作用。我們應充分利用語文把思維能力的培養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在教學中,我們尤其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使學生的思維既有明確的方向,又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既有思路的廣度,又有看問題實質的深度;既敢于創新思維,又能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實施素質教育,是一項迫切而又艱巨的任務。我們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要積極探索,努力實踐,充分發揮語文教師自身的主動性、能動性和創造性,將素質教育與語文教學活動融合在一起,切實把素質教育落實到教學工作中,這樣學生綜合素質必將進一步提高。
(作者單位 甘肅省會寧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