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學階段是學生關鍵的學習階段,也是他們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階段,這一時期的學生大多處于叛逆期,加上家長和學校片面強調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忽視對學生的心理教育,所以導致近幾年校園暴力事件屢見不鮮,對中學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長造成嚴重損害。研究校園暴力心理觸發因素,做好校園暴力心理干預,是有效預防和解決校園暴力問題的重要舉措。就此,研究如何通過心理干預來預防和控制校園暴力。
關鍵詞:心理干預;校園暴力;心理問題
校園暴力是近些年校園管理中的一個突出問題,心理干預在校園暴力的管理和預防上能起到重要作用。通過洞察校園暴力學生的心理,從心理上建立校園暴力防范的長效機制,尋找預防的根本措施。
一、校園暴力的內涵
校園暴力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校園暴力是指發生在校園中的,本校學生或者是校外人員對學生進行人身、財產或精神侵害;廣義的校園暴力指在校園內發生的,由校內學生、校外人員、教師對學生進行人身、財產、精神侵害的行為。校園暴力是影響校園安全的重要問題,要想保證校園安全,就必須遏制校園暴力的發生。發生校園暴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重要原因是施暴者的心理長期受到壓抑和扭曲,心中壓力積怨已久,以這種暴力的方式尋求發泄,或尋求刺激。所以,對有暴力傾向的學生進行心理干預,是預防校園暴力發生的重要方法。
二、校園暴力的心理原因
1.生活和學習中的挫折感導致暴力
據筆者了解,校園暴力的施暴者一般是學習成績不理想或家庭成員構成比較特殊(單親家庭、重組家庭、父母常年在外的家庭)的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他們沒有父母的指導和關心,生活中遇到問題之后沒有傾訴對象,導致問題越積越多。有很多學生的家長對成績要求較高,但是這些學生由于受自身學習能力水平的限制,學習成績并不理想,所以在學校被老師批評,在家中又被父母批評,學習上的挫折感讓他們感到壓抑和自卑,感覺自己不是學習的料,對學習喪失信心和興趣,無處宣泄的他們轉向外在暴力的實施來釋放壓抑,尋找心理快感。客觀上來說,由于學習的時間少了,花在其他事情上的時間就多了,有的學生沉迷于網絡、早戀,有的則開始拉幫結派,打架斗毆。校園暴力中一個重要的方式就是勒索敲詐,這種行為的出現與學生家庭經濟原因有直接的關系。總之,這些生活和學習上的種種壓力是學生參與校園暴力的一個重要動因。
2.盲目崇拜與模仿引發暴力
近年來,隨著網絡影視的發展,不少暴力的、不適合未成年人觀看的影視作品等進入了學生的視野。通過報刊、圖書、網絡等媒體,青少年很容易接觸到暴力場面。多年前的《古惑仔》給青少年和社會造成的影響之廣泛、之可怕,可以想見。現今網絡上流行的各種暴力視頻,這些畫面,大人看著都覺得觸目驚心,更何況是青少年,如果他們也效仿視頻中學生的行為,那后果將不堪設想。筆者所在的學校中也發生過不少校園暴力事件。這些學生都普遍地受到暴力文化的侵染,都對暴力文化有一種盲目的崇拜感,認為暴力可以讓他們“強大”,讓人們都怕他們,因而盲目地進行模仿。
3.以暴制暴的攻擊性本能觸發
筆者在調查了解中發現,不少參與校園暴力的學生本來是校園暴力的受害者,他們因為不堪忍受暴力學生對他們長期的折磨與傷害,因此,有的學生自己拿著刀子進行“自衛”,有的則也拉起“幫派”進行反擊而不是選擇向老師和家長尋求幫助,有的則加入到施暴者隊伍中去了。這些學生的心理中普遍都有“以暴制暴”的思想,這也是校園暴力心理的一種。
三、校園暴力心理干預方法
1.開展心理疏導
開展校園心理教育活動是及時發現和治療學生心理問題的良好方法。一般情況下,對于那些有可能產生暴力行為實行的學生,教師要對其進行定期的談心,了解學生最近的生活、交友、學習情況,如果發現問題,則要及時幫助其解決,幫助他們搞好人際關系。同時,要建立起相應的心理檔案,方便為其制定比較完備的疏導方案。通過心理訪談等方式,可以及早地發現一些危險信號,從而做到防患于未然。在心理干預過程中,學校、家庭、學生要相互合作和溝通,在每一個環節上都要排除危險產生的可能。
重視學生的價值觀教育,注意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在重視學習的同時,也要注重德育教育,關心學生的心理健康,多組織集體活動,讓學生在集體的關懷和合作中去鍛煉與人相處的能力。加強心理知識和技能的培訓,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避免學生因為小事而發生校園暴力。
2.對校園暴力進行心理防范
學校在處理校園暴力問題時,要注意方式方法,要以化解矛盾為目的,不要因為處理方式過當而激化了矛盾。要重視校園暴力防范教育,先讓學生了解什么是校園暴力,了解校園暴力的危害,并以書面形式進行警示教育,要讓學生自己判斷出校園暴力的危害。同時,要教會學生在遭遇校園暴力時以何種方式進行處理,是以暴制暴,還是忍氣吞聲,亦或是向老師、家長、警察尋求幫助。要教會他們應對技巧,在面對暴力時,保持冷靜和機智,避免硬碰硬,要先設法躲過,然后再向家長、學校或警察報告,尋求幫助。
校園暴力的心理干預機制是預防和制止校園暴力的重要措施,學校教師和管理人員要重視以心理角度為突破點,減少校園暴力事件,提高校園安全。
參考文獻:
[1]梅志罡,湯志超.中學校園暴力:社會化視角的透析[J].青年探索,2007(4):20-21.
[2]朱海榮.初中生暴力傾向的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科技信息,2007(15):7-8.
(作者單位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富蘊縣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