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教師,通過教學、訓練和在現場觀看全部比賽,結合相關的文獻和理論知識,以廣州市醫藥職業學校第九套廣播體操比賽的多個參賽班級為研究對象,分析探討了2010級31班、32班在強手林立的比賽中脫穎而出的原因。結果表明,要想在廣播體操比賽中脫穎而出、獨占鰲頭,教師教學方法、學生訓練態度、學生對比賽的重視程度都是比賽取勝的法寶。
關鍵詞:廣播體操比賽;教學方法;動作分解;脫穎而出
自從1951年11月中華全國體育總會籌備委員會等九部委聯合頒發了《推廣第一套廣播體操的通知》以來,距今已有61年的歷史,在這期間共先后頒布了九套廣播體操,可以說廣播體操簡單易行、運動量適宜、易于普及和推廣,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是名副其實的“國操”。最新的第九套廣播體操是在2011年8月8日全民健身日由國家體育總局等面向全國隆重推出的。瞬間在神州大地上第九套廣播體操比賽就如雨后春筍般蓬勃開展起來。2011年9月廣州市醫藥職業學校在全校范圍內推廣第九套廣播體操的教學,2012年5月進行全校性的第九套廣播體操比賽。2010級31班和32班以動作技術規范、動作路線清晰、動作方向明確、動作幅度舒展大方、動作有力而不僵硬以及充滿激情和自信的表情在61個參賽班級中脫穎而出,分別獲得了冠、亞軍。在此,我分析和研究他們取勝的原因,為以后教學、訓練和比賽提供有價值的數據和信息,供同行們借鑒和參考。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以2010級9班、10班、31班、32班4個教學班為研究對象。其中,實驗組為2010級31班、32班共107人,對照組為2010級9班、10班共116人。實驗時間為兩個月。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主要查閱第九套廣播體操手冊、視頻、圖解和相關資料,參閱運動訓練學等教材,分析與歸納兩班有關在廣播操比賽中脫穎而
出的原因和特點,從中尋找理論依據。
2.問卷調查法
在文獻資料法以及咨詢部分體操專家的基礎上,設計調查問
卷。問卷主要內容包括:最有效的訓練手段、采用分解動作訓練的必要性等方面,問卷調查的形式,采用無記名集中填答方式進行。共發放問卷223份,回收223份,問卷回收率為100%,其中有效問卷220份,問卷有效率98.7%,符合社會學調查問卷要求。
3.動作分解法
廣播體操的動作分解法就是把一組完整的動作拆分成多個分部,然后一個步驟一個步驟地分步練習,直到每個步驟都熟練后再把這些分步動作連接起來。如在訓練全身運動的時候,可以把動作分解成三部分。第一部分:下肢動作分解練習:(1)兩腿開立稍寬于肩;(2)體前曲練習;(3)并腿全蹲、兩手扶膝練習;(4)站立成立正姿態。第二部分:上肢動作分解練習:(1)兩臂經側擺至上舉交叉、抬頭、眼睛看手指尖的方向;(2)兩臂經側落擺至體前交叉。第三部分:把下肢動作和上肢動作連貫起來,但每拍動作都要停頓,直到全體學生都能做到動作定型狀態才逐漸加快到正常速度,這點非
常重要。
4.比較分析法
將2010級31班、32班與2010級9班、10班進行比較,并結
合廣播體操專業理論、訓練學理論進行分析。
5.觀察法
觀察學生上課和訓練的表現,了解學生在實驗前后對第九套
廣播體操學習訓練的積極性、主動性的變化。
二、結果與分析
2012年廣州市醫藥職業學校第九套廣播體操比賽共有61個班參加,從整體上來看競爭十分激烈,不到最后一個動作結束都不知道誰勝誰負。
2010級31班和32班在比賽中都表現出了應有的水平,尤其是31班,從進場開始精神面貌自始至終都表現出充沛的精神狀態,以自身的活力、激情和自信完成所有動作并感染裁判和觀眾;在展示動作的時候技術規范、路線清晰、方向明確,動作幅度舒展、大方,動作有力而不僵硬,全班同學以均衡一致的動作準確度完成全套動作,賽出了冠軍隊伍所應有的風范。而32班則因為在做第6個動作——全身運動全蹲的時候稍欠整齊而屈居亞軍。
(一)實驗前后問卷調查的結果分析
實驗組對“最有效的訓練手段”問卷調查顯示:實驗前,贊成:口令—動作分解的學生有11人,占10.3%,贊成:口令—連貫動作的學生有37人,占34.6%,贊成:跟音樂—連貫動作的學生有59人,占55.1%;實驗后,贊成:口令—動作分解的學生有69人,占65.5%,贊成:口令—連貫動作的學生有15人,占14%,贊成:跟音樂—連貫動作的學生有23人,占21.5%。通過比較實驗后覺得最有效的訓練手段:口令—動作分解的人數比率顯著提高。(見表1)
對照組對“最有效的訓練手段”問卷調查顯示:實驗前,贊成:口令—動作分解的學生有13人,占11.2%;贊成:口令—連貫動作的學生有47人,占40.5%;贊成:跟音樂—連貫動作的學生有56人,占48.3%;實驗后,贊成:口令—動作分解的學生有19人,占16.4%;贊成:口令—連貫動作的學生有42人,占36.2%;贊成:跟音樂—連貫動作的學生有55人,占47.4%。通過比較,實驗后覺得最有效的訓練手段:口令—動作分解的人數比率變化不大。(見表2)
(二)實驗前后的觀察結果
在實驗前和實驗后對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訓練的積極性進行了仔細觀察。實驗前不管是實驗組還是對照組的學生都對口令—動作分解的訓練方法不感興趣,甚至有排斥心理,認為這種訓練方法太累太辛苦,愿意參與這種訓練方法的積極性不高。隨著實驗的進行,實驗組的學生覺得自己能逐步做到動作規范,動作幅度、力度、一致性都有了明顯的提高,慢慢地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由淡轉濃,由排斥到接受,由接受到喜歡,最后認為賽前進行分解動作訓練很有必要。(見表3)
表3 實驗組實驗前后學生對分解動作訓練必要性程度的調查結果■
實驗后,實驗組的2010級31班和32班分別以86.7分和84.7分的成績分別獲得冠亞軍;對照組的2010級9班10班則分別以74分和71.3分排在第35名和44名,實驗組與對照組比較,動作質量具有非常顯著的提高。
三、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實驗證明,在廣播體操比賽前兩個月進行動作分解訓練,對于學生動作質量的提高具有非常顯著的作用;能有效地鍛煉學生意
志品質,增強自信心;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主動參與訓練的積極性;能有效而迅速地提高學生在動作準確性、動作幅度、力度和一致性的完成質量,對在比賽中取得優異成績有很大的作用。
(二)建議
實驗證明,動作分解訓練在廣播體操比賽中可以取得顯著的
效果,這是我在20多年體育教學中的心得體會。教無定法,但教學需得法。動作分解是教學方法的其中一種,是經驗的提煉和總結,是在理論指導下教學策略的生成和凝集。
(作者單位 廣州市醫藥職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