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語教育是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以實際生存和人生發展需要為基礎的外語職業教育。隨著經濟全球化以及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職業教育的辦學方針、指導思想、人才培養模式、知識體系和技能要求等都已經發生了變化。為適應新形勢,《中等職業學校英語教學大綱》對中等職業學校英語課程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與要求、教學評價等提出了新的要求。
關鍵詞:中等職業學校英語教學大綱;新理念;英語教學
一、就業導向下的英語課程改革
教育部對中等職業教育辦學方向的定位:以就業為導向,以服務為宗旨。這表明:中職教育要以素質教育為重,以提升文化素養為主,以培訓技能技術為核心。針對中職教育的目標與方向,教育部對《中等職業學校英語教學大綱》(以下簡稱大綱)進行了科學合理的修訂,從學生角度出發,向社會需求看齊,遵循科學求實的原則,并做出了相應調整。大綱規定:“中等職業學校英語教學要在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等語言技能,初步形成職場英語的應用能力。”同時也要將對學生英語興趣和學習習慣的培養列入教學目標,并力求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就業導向下的英語課程改革不僅局限于由淺入深的語言知識的重新編排,而且以行業的崗位需求為教學出發點,培養學生與某個行業相關的語言應用能力,這意味著中職英語課程改革要突出職業導向
性、技能主導性和內容實用性。
二、英語教學大綱的新理念
(一)教學內容“職業化”
中職英語教學是以就業為導向進行的職業技能培養,因此應
該注重英語的工具性和實踐性,將滿足學生未來在職場交際的需
求作為基本準則,使英語教學職業化、情感化、系統化。大綱要求中職英語教學以語言運用能力為目標,教學內容突出職業和生活場
景,而不再僅僅是單詞記憶、語法學習。
(二)教學模塊新劃分
大綱將英語課程的教學內容分為基礎模塊、職業模塊以及拓
展模塊三個部分,其中基礎模塊進行了基本要求與較高要求的區
別,也就是說針對學生不同地域、不同學習水平的差異相區分地進行教學,職業模塊契合了中職學校的人才培養方向,以相關行業的工作任務所需要的學習內容為參考增加專業詞匯等知識,注重應
用能力的培養,拓展模塊為滿足學生繼續學習和發展的需要提供
了空間。
(三)教學實施與考核評價的“人本化”
首先,在教學建議中突出以學生為主的理念,強調學生自主性的發揮,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信心,進而鼓勵學生進行實踐,嘗試英語能力的實際應用。第二,因材施教一直是我國教育理念秉承的傳統原則,在實際教學中因材施教的落實卻
需要花費十足的精力,大綱對這點給予了充分的重視,考慮到學生的個性發展問題,尊重學生差異,將基礎、職業、拓展各個模塊進行了系統的分析與規定。第三,在考核評價中的考核更加注重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學習態度等方面的考查,合理分配評價比例等。
(四)教學資源的深入開發
語言學習需要創設良好的應用環境,因此大綱提倡新的學習
內容、學習手段、學習途徑的開發,拓寬學生英語學習和應用的途徑,特別是多媒體的應用。隨著當前先進科技手段在教育事業上的廣泛應用,引領學生進入模擬情景中或是了解語言應用環境等都能夠為職業需求定位和綜合素質的提高起到促進作用。
三、中職英語大綱新理念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一)職業、生活場景的融入
大綱中強調形成職場應用能力是教學的首要問題,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認識到英語學習對于未來職業要求的重要性。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有職業、生活場景的融入,可以把教室當作一家超市、一座花園、一間飯館、一間診所等。學習活動可以是調查采訪、角色表演、游戲競賽、畫外配音等,當然還可以唱一唱、畫一畫、做一做,讓課堂與生活相鏈接,把世界引入課堂,而職業、生活場景的設計要具有語境的真實性、角色的真實性和語用目的的真實性。
(二)分層教學的應用
1.依據學生水平科學劃分層次
首先,分層教學應該是隱性化的,避免學生產生自尊心受損等情緒,教師根據對課堂以及作業的完成情況對學生的英語知識
水平以及家庭環境、興趣愛好等進行觀察和了解,對學生進行不同層次的劃分。分層教學的方式就需要在備課方案中根據三個模塊進行設計,既能照顧基礎知識薄弱學生的接受能力,又能進行教材內容的拓展。
2.教學內容的科學順序
教學內容既要契合學生的職業需求,適應未來的生活環境和工作環境,同時也要注意基礎模塊的夯實。在教學過程中每個單元的教學都要進行聽說讀寫等多方面的訓練。具體教學當中可以從聽力訓練入手,進行課文講解、詞匯學習,并通過語法的提煉和閱讀的訓練鞏固基礎知識、拓展語言能力,做好單元的總結與練習環節。而職業和生活場景要融入各個教學環節中。
3.練習與課后作業的分層布置
學生的練習與作業的完成情況能夠有效反映教學質量,同時也影響著學生對自我學習效果的認知,布置這些內容時對于基礎知識薄弱的學生要多以教材為出發點,繼而進行學習方法的傳
授,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對于知識掌握水平處于中游的學生要進行針對性的練習,而學習情況良好的學生則需要更深層次的引導,鍛煉其口語、寫作等多方面能力。重要的是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有所收獲,產生英語學習的興趣,提高教學效率。
(三)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習興趣的開發會成為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的重要驅動力量,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無疑為興趣的培養提供了一個強有力的平臺。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則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首先,學校應加大對英語配套教學設備的投入,特別是互聯網、音像視聽等,這樣能夠讓學生直觀感受到語言環境的先進科技教學手段;其次,教師要充分利用并有效開發教學資源,探尋有效的教學途徑和手段,豐富課堂學習內容,特別是在教學中利用英語報刊、語音室等資源為學生營造良好的
學習氛圍。
(四)教學中情感教育的融入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主體,也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考慮其需要的知識要求和情感訴求,鼓勵學生。與此同時,還要不斷從學生的反饋中找到自己工作中缺失的部分,通過學生的學習成績進行自我檢驗,虛心聽取學生的意見,形成教學工作的雙贏。大綱要求在考核評價中對學生要給予充分的肯定與鼓勵,對于不
同基礎的學生要更多地看到進步的方面,著眼于學生自身成績的前后對比,增強其學習信心,這都體現了大綱所提倡的“人本化”。
英語大綱的新理念充分考慮到了中職學校的教學特點和學生特點,指明了英語教學的大方向。中等職業學校的英語課程,既要具有一般英語課程的特點,又要突出職業教育本身的特色。它既具有為專業課程的學習打好文化基礎的功能,同時又能使學生了解相關行業的知識,拓寬視野,為將來就業打好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喬玲.淺談在中等職業學校進行英語學科分層次教學[J].學理論,2011(17).
(作者單位 廣東省林業職業技術學校英語教研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