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省”即內心的檢討和自我評價,使自己的言行符合職業道德標準的要求。所謂“慎獨”,是指在沒有外界監督,獨自一人的情況下,也能自覺遵守道德規范,不做任何對國家、對社會、對他人不道德的事情。它是一種重要的道德修養方法,又是一種高尚的精神
境界。
要使學生達到“慎獨”的修養水平,只有學生獨立的“內省”是不夠的,必須有教育者付出巨大的努力,采用多種行之有效的方
法,有的放矢、因地制宜、持之以恒地開展工作。
一、積極指導學生進行道德規范的自我評價
自我評價是用道德規范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分析判斷的過程。學生如果能正確地評價自己,就能確定合理的行為方向,把道德認識變為個人的自覺行動?!叭斯逃凶灾鳌保鋵嵢耸呛茈y正確認識自己的,認識自我一般要經歷一個從能對別人作出評價到能對自己作出評價的發展過程。
在學生還只能評價他人的時期,應著重抓好的是:(1)通過介紹革命導師、英雄模范、科學工作者、德高望重人物的事跡等自我修養方面的事例,使學生學有榜樣,評價有標準,從正面提高學生分辨是非的能力,為正確的自我評價奠定基礎。(2)大力宣傳校園、班內的先進典型,表揚好人好事,批評壞人壞事,使學生從正反兩方面受到教育,提高識別善惡是非的能力。(3)要指導學生廣泛地聽取意見,特別是批評意見,提高學生謙虛、誠懇的品質。(4)師生之間要建立密切的關系,只有學生對教師心悅誠服,達到心理相融,學生才會愉快地接受教師指導。
在學生開始意識到對自己的評價時,應主要從以下幾方面給予指導。(1)通過多種途徑引導學生學習道德規范,加強學生的道德認識,以道德規范為鏡子,使學生逐步掌握運用道德規范指導控制自己行為的方法。(2)及時、恰當地對學生集體和個人的表現作出評價,運用教材和日常生活中的典型事例,與學生的實際相對
比,促使學生通過評價別人,更清楚地認識自己,時刻警戒自己的言行。(3)對學生的思想道德評價堅持客觀公正的原則,把個人自我評價、學生相互評價、教師評價相結合,實行量化,劃分等級,使學生在班集體中找到自己的位置。(4)根據學生存在的主要問題組織辯論會,開展相互評價和自我評價的活動,在自我評價的基礎上指導學生進行自我規劃。
二、陶冶學生情感,引發學生自我教育的內在因素
道德情感是學生形成良好道德品質的重要因素,教師要重視指導學生努力形成思想道德優良品質的情緒體驗。道德情感中的
羞恥感、自尊心、同情心是自我教育最直接的情緒體驗。
羞恥感是義務感和責任感等道德情緒的表現。學生只有對自己違反道德的行為感到知恥、慚愧、悔恨,才能對自己的錯誤行為進行反省,才能由內心的譴責發展到控制自己的錯誤行為。
自尊心是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前提條件,是促使學生前進的
內在動力。教師要重視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對犯錯誤的學生講究批評的方式、方法、時機,多進行個別批評的教育,盡量減少公共場合下的批評。
同情心是形成團結友愛的班集體,讓學生之間友好互助的情
感基礎。教師要注意教育學生養成與人為善、將心比心、恭敬謙讓,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的美德。要經常教育學生體諒父母的辛勞,尊重教師的勞動,珍惜同學間的友誼,教育學生養成克己忍讓、“痛別人之痛、樂別人之樂”的思想,互相幫助,共同提高。
三、在實踐中促進學生自我教育習慣的養成
學生思想品質自我教育的增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奏效的,必
須堅持不懈地努力,引導學生在實踐中鍛煉,才能養成自我教育的習慣。(1)引導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2)從各種競賽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自我認識水平。(3)在實踐中不斷強化職業道德意志,幫助學生建立自我教育的決心,讓學生在集體面前表決心與承擔
義務,并努力幫助他們獲得成功,使學生獲得成功的愉悅體驗。要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忍受痛苦、舍棄私利,通過多種手段培養學生克已制欲的功夫。(4)通過學生的自我管理,促進學生職業道德自我教育習慣的養成。在班主任老師的指導下,班級管理大部分由學生自己去完成。在具體班級管理工作中,使學生領悟到什么是工作責任,逐步形成認真負責、兢兢業業、勤勤懇懇的工作態度,從而提高學生的職業道德修養水平。
促使學生“內省”的方法很多,每個教師要根據自己的特長,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具體情況,選取恰當的方法,這樣才能盡快使學生的職業道德修養達到“慎獨”的水平。
(作者單位 河南省延津縣第一職業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