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央教科所曾對我國眾多企事業單位調查研究后指出:現代企業和市場選擇人才時看中的不僅只是學生擁有的文憑和證書,更看重的是學生個體的職業素養。如何培養學生職業素養是職業教育永恒的課題。就中職學生的職業素養培養提出了看法。
關鍵詞:中職生;職業素養;培養;興趣
職業素養是指在職業活動中發揮重要作用的內在基本品質,包含職業道德、職業行為、職業作風和職業意識等,職業素養的高低不僅決定了畢業生就業機會的多少和就業能力的強弱,也會影響到他們今后的職業生涯。企業對學生的要求除了專業能力以外,更強調對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要求,如責任心、守時負責、誠實正直、愛崗敬業等職業道德和自我學習和自我發展的職業能力以及與人交流、與人合作的職業精神等。
一、開展入學教育,培養職業意識
入學教育,是新生進入新的學習環境的第一課,要上好這一課,不能僅停留在常規教育上,還要及時灌輸職業信息,培養職業意識。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如果有了學習專業的興趣、熱情,教育可以事半功倍。中職生的特點是學習動力不足,學習習慣差,自我控制能力差,缺乏理想和志向。所以這“第一課”還得做個全面規劃。讓這些“被遺忘的角落”重拾信心和斗志。首先是了解專業,通過詳細介紹專業,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專業前景,專業講座是最直接的一種形式,也可以利用文字、視頻等手段,通過舉例、優秀畢業生介紹等比較生動的方式讓學生更多接受專業信息,當然還可以發揮學生主動性,布置學生通過網絡搜尋各種關于專業的信息,并組織交流和討論,使學生對所學專業有初步的了解。其次,為幫助學生進一步進行職業定位,有意識地介紹所學專業的性質、學習內容及特點、學習要求,包括學習方法的指導,讓學生有正確的認識和明確的學習方向,更要在理解的基礎上制訂好學習計劃,從規劃中便于我們及時掌握學生對專業的認識
程度和對職業的理解程度。通過循序漸進的教育,培養學生職業
意識。
二、立足課堂教學,培養職業能力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有效地組織教學活動是教師的主
要任務。目前職教課堂教學改革已取得一些成效。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中心”成為教學研究的方向,應勢而生多種教學方法使學生學習興趣有所提高。“項目式教學”“理實一體化”“教學做合一”成為新課程改革的熱點。所有的這些理論都要考慮學生因素,中職生在中學時代大都被“邊緣化”,導致自信心缺失,對學習缺乏理性的思考和把握,長期分數的困擾和失敗的經歷,“不愛學習”成為必然結果,所以我們的課堂面對的是這些帶著對學習“厭惡”情緒的學生,要培養他們的職業能力,簡單的“做項目、做任務”都難以取得一定的成效,唯一的途徑是從興趣著手,重拾他們對學習的信心。比如機械專業的學生首先要學習機械制圖這門基礎課,我們可以根據
學生實際情況對教學內容先加以整合,分成四個部分:認識平面圖形、體的認識、零件圖的識讀、裝配圖的識讀。圍繞這四個部分展開相關知識的學習,對中職生來講,識圖是最重要和實用的。所以省去一般教材中理論性的內容,多增加實踐操作。每門課程都要從學生實際出發,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為目標,根據課程內容分層、分階段安排學習,從興趣的初步形成到加強至自主學習,讓學生對專業課的學習保持高度熱情,是每位教師值得研究和探討的課題,同時通過形式多樣化的課堂教學,增強實效性,指導學生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也是我們立足課堂,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的
關鍵。
三、加強校內實習,培養職業技能
中職生人才培養的目標是:企業一線的操作工人。他們必須具備一定的操作能力,要實現學生與企業無縫對接,校內實習是很好的平臺。如今大多數學校致力于校內實訓基地的建設,學校的實訓場所能按企業生產線要求布置機床設備,學生按企業上崗要求穿工作服,嚴格按企業6S管理制度執行,教師以企業管理員的身份對學生進行產品質量督導、管理和考核,學生以員工身份進行零件產品的加工,通過工作環境的營造,讓學生體驗企業工作氛圍。同時根據專業職業資格標準要求,制訂學生專業技能各環節嚴格的
實訓流程、考核和標準。規范學生實習態度與行為,把“每一次專業實習都是一次真實的工作過程”的實習理念貫穿在實習教學中。提前讓學生以職業角色進入職業生活,以職業實踐解答職業命題,以職業責任規范職業行為,從而構建知識,養成職業能力,優化職業素養。
四、組織校外實踐,規范職業行為
近幾年來,校企合作正如火如荼地開展,頂崗實習是最普遍的一種實現手段。在頂崗實習中,學生學習的內容是真正的工作,但頂崗實習受到企業、學校、學生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約,作為綜合實踐環節都安排在學生學習的最后一個學期。其實,學校還應多給學生創造平時實踐鍛煉的機會,比如提供暑期實踐崗位、課程參觀實踐項目等,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企業、接觸社會,通過多看、多聽、多做讓學生明確職業人的能力、要求和素質養成、溝通與合作、總結與創新能力,進一步規范個人職業行為。當然,學校相關制度的建設、考核管理也必須到位,特別要注重建立科學的指導體系,比如崗前培訓、通過網絡、現場等方式的指導和與企業掛鉤的考核都是促進學生養成良好職業習慣的不可缺少的環節。
在發展中完善,在完善中發展,中職生的現狀隨著時代的變化在不斷地變化,新的課題不斷地出現,這就要求我們繼續研究和探索,為企業輸送合格的專業人才。
(作者單位 江蘇省惠山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