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計算機網絡越來越深入到我們學習、生活的各個角落,而教師遠程網絡培訓也越來越流行,甚或成為教師培訓的主流。筆者從2007年開始參加了很多不同類型的遠程網絡培訓,從事管理工作,有時也直接參與培訓。從遠程培訓最初的青澀到后來的逐步走向完善與成熟,在學習和管理中感到,我
們的培訓有可作為經驗的部分,也有走入歧途的地方。現就目前遠程培訓當中的問題和經驗進行一個探討。
一、遠程培訓的管理
其實,大家在提到遠程培訓的效果時,最易看到的往往是培訓資源的質量。這個固然重要,但是,以筆者的經歷來看,遠程培訓的管理才是網絡培訓的基礎。這個管理工作是分管理者管理和參訓者管理兩個部分,二者缺一不可,一個培訓工作做得好與不好,從兩者的工作情況就可以直接判定培訓的效果了。
二、培訓內容走入誤區
現在好多遠程培訓的時間是一周到半個月或是一個月,時間其實說來是不長的。但是,很多培訓為了彰顯培訓的“質量”,往往設定很多課程和考核項目,其實這并不科學。在有限的時間段內,作為成人學習者往往沒有太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到專門學習幾門課程內容上。很多時候并不是內容多、測評項目繁雜就代表質量效果顯著。成人學習有它的特殊性,而我們很多制作網絡課程的機構不能把握其中的要點,只是生搬普通教育和學生教育的模式,
用到成人遠程教育當中來。成人遠程培訓的培訓內容要注意成人時間的隨意性和學習接受的便易性,簡單并不代表沒有效果,測
評方式少并不代表不科學。正因為簡單,成人學習起來才更易上手,才會把注意力放到培訓的內容上來。在培訓內容的選擇上,要考慮每次培訓只需要解決一到兩個問題,而不是企圖一次把所有問題都解決,那樣只會流于形式,并不能提高培訓和學習的效率。只有簡單、入手快,才會提起參訓者的學習興趣,而不是一開始就被嚇倒。所以,1~2周的培訓內容只要考慮1~2個要解決問題或是課題就行了。一次培訓最多也不要超過4門課程,否則,即使參訓者把數據做得再好,也達不到培訓需要達到的效果。
三、測試手段的時間性
其實,從題目看,這個不應該和前面的內容并列,但是,在遠程培訓中,很多培訓犯了同樣的錯誤。所以,在這里進行強調,成人學習者在學習上沒有固定的時間,也不會有固定的地點。因此,測試本身就不應該有時間限制,這種不應該是指在培訓期間進行開放,而不應該放入某一個時間點。比如,培訓時間在1個月內,不應該把測試定于某一天,而應該人性化地把它定于從培訓一開始起,培訓截止時停。要方便參訓者自己把握時間來完成測試,而不會因為工作和其他事務錯過測試時間,這不僅是從學習效果上講,從學習要求的公平性上講也是需要注意的。否則,會引起參與者的反感,從而影響培訓效果。
四、培訓時間安排問題
對于培訓內容,在不同的時間段安排培訓是會對培訓效果產生很大影響的。所以,在安排好培訓內容后,要思考在培訓受眾的什么時間會產生良好的效果。在考慮這個問題時,要注意以下幾點:(1)培訓受眾的職業。不同的職業對于時間要求差異巨大。
(2)受眾的年齡特征。不同年齡階段對于理解力、接受力、自制力是不同的,要根據不同的年齡階段來思考培訓內容的安排。(3)區域特點。不同的區域,學習習慣和條件自是不同,因此應對此有相當的考量。(4)文化層次。不同的學歷層次會對不同的培訓和深度有不同的要求,文化層次的差異也對培訓有不同的要求,特別是培訓內容,要尋找受眾的普遍文化特征,不能過高,也不能過低。當然,還有很多其他我們需要考慮的問題,有些問題甚至有些臨
時性,比如民族差異、氣候差異等等。
五、關于培訓的交流研討
在培訓中,很多交流是通過論壇、協作組、沙龍等等方式進行的,這種交流方式有好的地方,但也有需要完善的地方。一位參訓的教師一天的工作一般都會很繁雜,不會有很多的時間查看自己的討論題,而很多培訓會有很多的討論交流項,如何把這些交流進行整合,方便、促進參訓者的交流和討論是我們的組織者要考慮的地方。我在想通過系統提醒功能,不難,卻是很好地促進所有參訓教師的一個重要功能。例如,把所有地方的討論的回復通過系統來提醒登錄平臺的參訓者,某某地方有人回復你的討論,或針對你的討論進行回復,提醒參訓者整個交流議題的進展,我想這會更加促進在線研修的熱度和深度,從而提升培訓的質量。
遠程培訓并不是簡單地架構一個平臺,堆積一些資源,請一些專家就能得到想要的培訓效果,它是一門新興的學問。我們要在實踐中尋求適宜于受訓者的培訓,不僅僅是內容、手段,還有其他的需求。只有在不斷總結經驗的基礎上,才能更好地服務受訓者,達到良好的培訓效果,不讓它流于形式。
(作者單位 四川省中江縣教師進修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