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當前的中等專業教育中,培養高素質的實用人才是主要的定位目標,承擔著為社會各行業培養高素質勞動者的任務。但是部分中等專業學校會計教學專業普遍存在著目標定位偏差、教學方式滯后于發展、教師綜合能力欠缺等方面的不足,應當引起重視,并制訂針對性的解決方案,著重從設計貼近社會需求的教學目標定位、優化人才培養模式以及提升教師專業能力和拓展人才培養載體等方面入手,促進會計專業教學水平的提升,培養高素質的會計專業人才。
關鍵詞:中等專業學校;會計專業;教學研究
在我國的教育體系中,中等專業學校屬于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在培養社會各行業、專業需求的高素質綜合人才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是技術性實用人才的培養搖籃。經過多年的發展與優化,中等專業會計專業教學工作已經自成體系,在不斷地提升。但是在目前的新形勢下,又出現了一些新問題,需要改進與
優化。
一、當前中等專業學校會計專業教學存在的不足
1.教學目標設計未能切合實際
中等專業學校會計專業教學的目標是培養理論聯系實際、動手操作能力較強的會計復合型人才,不僅要求學生對會計學理論知識做到熟悉,還應當具備一定的財務分析能力和實踐操作
能力。
2.教學模式優化未能與時俱進
在教學中,許多中等專業學校的會計專業仍然采取較為滯后的教學模式,沿用應試教育時期的灌輸教學方式,在教學活動中沒有將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出來。在對會計模擬實驗室以及ERP工作室的使用中,只是流于形式,未能充分發揮其作用。
3.師資隊伍建設未能綜合發展
在中等專業學校會計專業的師資力量中,主體是高校相關專業畢業的碩士生、本科生等,雖然他們在會計學理論研究方面具有較深的造詣,但是普遍缺乏實踐的經驗,對于具體的業務處理難以做到融會貫通,只停留于紙上談兵的狀態,在提高學生綜合實踐能力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二、對優化中等專業學校會計專業教學思路的幾點建議
1.量體裁衣設計培養目標
對中等專業學校會計專業教學培養目標的定位一定要準確,要對社會行業發展需求進行準確的研究與把握,并結合課程科學安排整個教學活動。要定位于綜合型實用人才的目標組織教學活動,首先,要抓好學生的理論基礎,提高學生相關的能力水平;其次,要對照學生未來就業的行業與崗位特點,著力結合本校會計專業優勢與傳統,培養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最后,要立足學生的身心特點、會計專業課程特點以及本地區會計類畢業生就業特點等方面情況,補充一些校本課程,以達到拓展學生知識面與實踐操作能力的目的,從而有助于學生順利實現從學生向員工的角色轉換。
2.不斷優化、改進教學方式
在中等專業會計教學中,應當將理論教學與實踐訓練有機地融合起來,在會計理論教學中穿插相關的實際案例,通過補充豐富的實踐資料的方式,增強學生對會計理論的領悟和掌握能力。
要著眼于學生綜合運用能力的提高,強化模擬以及實訓環節的教學,模擬現實環境中的工作條件,指導學生將所學理論知識運用于實踐操作環節,將教學目標設計成一個模擬案例,指導學生分組實施項目學習研究,在模擬環境中從獲取原始憑證到相關資料審核篩選,一直到填制、梳理、裝訂等報表操作全部環節,并進行分析,結束全部的會計核算程序,讓學生在研究實施的過程中掌握技巧,深化理論掌握,提高實踐操作能力。
3.注重發揮實習基地的作用
為了提高學生的會計實踐操作能力,學校與教師還應當與校外相關單位建立起正常的聯系,形成穩固的實習基地,讓學生能夠盡快地接觸到會計實踐業務,在實習中接觸和發現、解決一些操作性問題,提高學生對未來崗位與工作的適應能力。
4.加快教師專業技能的提升
中等專業學校會計專業教師應及時審視自身在實踐操作能力方面的不足,積極參加校內教學研究活動,并利用各種機會系統學習新會計準則以及稅法等方面的知識,拓寬知識面。積極參加教研課題研究,并通過掛職鍛煉等途徑,提高自身的實踐教學能力,成為“雙師”型教師,更好地開展會計學教學工作。
綜上所述,在中等專業學校會計專業教學中,一定要著眼于培養目標,不斷優化教學手段與教學資源,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服務,培養綜合型實用人才,全面提升學生就業率與就業水平。
(作者單位 江蘇省通州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