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改革的新形勢下,教師要轉變自身的教學觀念,改進課堂教學方式,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通過實踐教學經驗,與大家共同探討幾點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率的策略。
關鍵詞: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策略;研究
傳統教學模式與新課標教學理念背道而馳,否定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活動中教師扮演著教學活動的主角“言傳身教”,阻礙了學生的個性發展,教學效率低下,為此,創新教學方法,優化教學結構勢在必行,為了貫徹“生本教學”的理念,我們要以學生為主體,總結教學經驗,推陳出新。本人借此機會提出幾點自己的見解。
一、掌握學生學習情況,制訂教學目標
要想切實提高計算機信息技術的課堂效率,就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根據學生當前的認知水平,把握教材中的知識重難點,制訂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教師只有在對學生原有的知識結構掌握得比較透徹的基礎上,才能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出色地完成任務,享受成功的喜悅。
二、精心導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信息技術教學中也是如此,我們教師要通過精心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利用游戲導入。游戲不只是小學生、初中生的最愛,高中生也對其感興趣。當然,對高中生要設計一些高難度、有水準的游戲,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興趣,使他們帶著愉悅的心情達到最佳的學習狀態,主
動獲取知識,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通過玩游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并且有好多學生還想自己設計這樣的游戲,正切合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教學效果良好。
三、創設情境教學,提高教學效率
多年的教學實踐證明,情境教學法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通過虛擬情境讓教學活動生活化,實現理論知識與實踐應用的有機結合,提高教學質量。
四、采用任務教學法,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教學活動要以學生為主體,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任務教學法堅持以任務為教學主線,凸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符合現代教學思想。學生面對龐大的知識信息往往會無從下手,任務教學法將龐大的知識細分成多個子任務,在不斷
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積累知識,完善知識體系。任務教學法可以分解成分解過程和執行過程兩個環節,由整到分再由分到合,整個過程堅持化繁為簡、逐個擊破的原則,讓學生帶著任務探索求實,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創新思
維,激發創造潛能,在完成子任務的同時,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在不斷探索求實的過程中體會收獲知識帶來的喜悅和成就感,激發
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
五、鼓勵學生進行創意設計,提升學生的成就感
所謂創意就是指具有獨創性的意見和辦法,可見,創意屬于一種創造性思維意識。在信息技術課堂中,我們可以將創意理解為永恒不變,也可以理解為不斷變化,意思就是一種事物即使經歷了千變萬化,但它始終還是它自己。鼓勵學生進行創意設計,不但可以幫助學生強化所學知識,而且可以使學生在創新、創造的過程中體會創作歷程,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總之,高中信息技術的教學已成為推進現代化教育的主要陣地。作為信息技術教師,一定要加強教學研究,探究多種教學方法,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創建屬于自己的教學風格,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鐔正本.淺談新課改下高中信息技術的有效教學[J].中小學電教:下半月,2010(02).
[2]邢春燕.信息技術學科中如何讓學生產生學習動力[J].新課程:教育學術,2008(06).
[3]張慶菊.信息技術課如何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1(07).
[4]蔣旭峰.淺談如何激發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程的興趣[J].中小學電教:下,2011(07).
[5]梁曉鋒.加強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育,提升學生信息素養[J].科教文匯:上旬刊,2009(11).
(作者單位 西藏自治區山南地區第二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