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逐步將課堂的主體地位還給學生,但這種教學理念的轉變似乎并沒有改變“物理難學”留給高中學生的印象。如何才能讓學生樂學物理呢?本文就物理課堂教學的創新做一有益探索,希望對同行的教學能有所幫助。
一、重視營造和諧的師生關系
教學活動是師生雙方的情感交流和思維交流,師生關系直接制約著學生的情感和意志。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利于健康心理的形成。建立民主、平等、友好的師生關系,能縮短師生間的距離,消除學生對教師的緊張意識,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
二、設法營造自主學習機會,激發學生的創新欲望
中學生的好奇心強,求知欲旺盛。我們在授課時要根據學習內容的難度、深度和學生的能力水平,設計一系列梯度性分支問題,不斷激發學生探求新知識的內在動力,然后把學習的自主權完全下放給學生,讓學生自己設計一系列的實驗去完成對新知識的探究。學生感覺非常自主:“可以自己干。”學生滿腦子的主意,你說你的,我說我的,你做你的,我做我的,要不了多長時間,學生就會適應自主學習的方式,作為教師還應多鼓勵學生的細微發現和微小進步,進一步激勵他們用周密的思維和實驗設計完成書中的實驗要求,充分激發學生的創新欲望。
三、鼓勵學生大膽質疑,誘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在教學中,鼓勵學生大膽地提出問題,大膽地質疑,哪怕是一個不成熟的想法,我們都應給予肯定。因為每個學生的每個問題都有他自己的想法,我們可以先聽聽他的理由。鼓勵學生按自己的想法去做,然后再告訴學生老師的想法,交給學生自己去評價,不一定求得統一的認識。這就要求我們把課堂真正地交給學生,給學生足夠的動手和討論的機會,教師只要做好課堂的引導,適時地進行關鍵點撥,把握學生學習討論的方向,既輕松又高效,何樂而不為呢?
四、注重對學生思維方法的指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多年的教學經驗告訴我,大多數學生之所以學不好物理,主要是因為沒有正確的學習方法和良好的思維習慣,學習方法的指導和思維習慣的培養也應成為物理教學的一個主要部分,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物理學習要注重對知識的理解,不能單靠死記硬背,對物理概念、公式、定律等知識一定要弄清是什么意思,與哪些知識有聯系,在哪些方面去應用,適用條件或適用范圍是什么等等。而且在教學中,要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展示,多讓學生參與教學活動,可以讓學生自己參與課堂教學過程的設計,甚至可以讓學生執教。對學生的個性思維應充分地鼓勵和引導。
2.要重視觀察和實驗。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日常生活中處處都有物理知識,要多去觀察生活,從生活中去發現物理,并聯系所學知識去積極思考;要多動手做實驗,從實驗中發現問題,探索奧秘,總結規律,培養自己的動手能力,從中尋找更多樂趣。
3.要做一定量的練習,并學會歸納和總結一些解題經驗和技巧,然后再在以后的練習中去應用、去檢驗。
4.指導學生整理課堂筆記和錯題集。課堂筆記要抓住重點,錯題是知識的增長點,也是能力的提升點,教師既要教給學生整理課堂筆記的要點,也要教給學生整理錯題的方法。
五、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鼓勵學生從事創造性活動
在教學中,我們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設計一些開放性、探索性的題目,鼓勵他們積極地進行創造性活動。比如,在熱學部分有“布朗運動”這一演示實驗,但真的要在課堂上去完成是非常困難的。我們為何不交給學生提前去完成呢?引導學生查閱資料,試用多種微粒去完成,當然一次實驗是難以成功的,液體的深度、微粒的濃度、大小、液體的表面張力、實驗環境等等因素都會成為成功觀察“布朗運動”的干擾因素。在實驗過程中,要教會學生自己分析原因,找到解決方案,最后討論得到最佳方案。
新課程帶給我們的教學理念是“自主、合作和探究”,把時間和思維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如何在新課程背景下創新我們的課堂,還需要各位同行不斷地解放思想、大膽嘗試,并能在嘗試中反思,在反思中修正,在修正中成長。只要我們敢于嘗試,勤于思考,相信我們的教學就會是一片陽光。
(作者單位 江蘇省淮州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