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動機是指直接推動學生進行學習的一種內部動力。學習動機的有無和強度對學習的影響至關重要。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是教育者的一項重要任務。“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很多學生剛開始接觸化學時,對化學充滿著好奇和興趣,就是因為初期的化學課本實驗較多而理論較少,對于很多直觀性的知識學生感到好奇、新鮮并且便于接受。但是隨著化學學習的深入,理論知識也隨之增多,學生沒有掌握的知識也開始變多,學生之間的差距開始拉大。這時,一部分學生就會產生畏難情緒甚至產生厭學情緒,學生學習化學的動機也會隨之減弱。因此,教師應該根據化學學習的特點,善于挖掘教材,創設條件,保持學生學習化學的熱情。在教學實踐中,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一、認真做好每一個演示實驗,培養學生的實驗素養
初中化學教材(人教版)編排的演示實驗有64個,這些演示實驗具有基礎性、典型性、指導性。比如,上冊課本典型的有“測定空氣里氧氣的含量”“可燃物在氧氣中燃燒”“過氧化氫分解”“水的電解實驗”“氫氣的檢驗”“品紅在水中擴散”“木炭吸附”“木炭還原氧化銅”“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粉塵爆炸實驗”等。演示實驗需要教師在課前認真準備,甚至還需要教師自己去尋找實驗材料,這就使實驗教學變得繁瑣,因此,有的教師干脆讓學生“聽實驗”“記實驗”“背實驗”,這在很大程度上扼殺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削弱了學生學習化學的動機,使學生的學習變得被動消極。
教材中“粉塵爆炸實驗”準備起來比較麻煩,不僅自己要制作儀器,而且要確保面粉炒制干燥,因此,我就有了偷懶的想法,想讓學生看看課本的實驗內容和實驗圖片就可以了,這遭到了學生的一致反對。事后我和學生一起搜尋實驗用品,認真制作實驗儀器,并且在課前做了嘗試,以確保演示實驗成功。實驗結束后,學生很興奮也很感慨,原來面粉粉塵的爆炸威力也很大,這也深深地加強了學生的安全意識,為他們今后走向工作崗位奠定了一定的安全基礎,也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和學習動機。
二、認真開展學生探究實驗,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著名教育家斯卡特金認為:“學習愿望的源泉在兒童智力勞動性質的本身,在思想的情感的色彩之中,在理性的感受之中。如果這個源泉枯竭了,用任何辦法都不能坐下來讀書。”營造探究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自己去探索知識,去發現知識,這是開發學生學習愿望源泉的有效手段。探究實驗學習的主要過程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對問題做出各種假設,總結出正確的結論,并獲得新知識。比如,旺旺雪餅中有一包干燥劑,主要成分是氧化鈣。其干燥原理是:CaO+H2O=Ca(OH)2。生成的氫氧化鈣會繼續和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Ca(OH)2+CO2=CaCO3↓+H2O。為了學習CaO、Ca(OH)2、CaCO3三者之間的轉化關系,學生搜集到干燥劑,觀察干燥劑吸水發生變化的過程以及吸水后繼續和二氧化碳的反應。接著組織學生就變質后的干燥劑的成分進行猜想和探究。猜想干燥劑變質后的組成有這樣幾種可能:①CaO②CaO、Ca(OH)2③CaO、CaCO3④Ca(OH)2⑤Ca(OH)2、CaCO3⑥CaO、Ca(OH)2、CaCO3⑦CaCO3。然后針對所學知識,組織學生討論、排除、探究組成的可能性。這樣,學生對于生石灰、熟石灰、石灰石之間的轉化關系和區別就能夠輕松掌握,并且印象深刻,學生的實驗動手能力也得到提高。
三、積極開展家庭小實驗,向生活學習,學習為生活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生活中處處充滿著化學。了解生活中的化學,可以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加深對生活的認識,更能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生存本領。生活中,處處留心皆化學,可以組織學生研究菜刀生銹的原理,利用食醋鑒別食鹽和純堿,觀察面粉發酵的過程以及小蘇打在制作面點過程中的原理,家庭自制汽水,制作食鹽晶體,對縫衣針經行淬火與回火實驗。以上家庭小實驗不是停留在口頭作業的布置上,而是要有實驗過程的記載,這樣學生的家庭實驗就能落實到位。最初做實驗,學生可能怕煩,多做幾次以后,學生有了興趣,就能自己主動地做一些小實驗或小制作,在記錄的過程中,也可以提高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
四、拓展實驗的廣度,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化學學科的特征是實驗多,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是化學教學的重要任務。在化學教學中,適當拓展化學實驗的廣度,能夠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和探究意識,也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課本上安排了探究分子在不斷運動的探究實驗:先在酚酞溶液中滴加濃氨水,說明酚酞遇氨水變紅色。然后把A、B兩個小燒杯中裝有無色酚酞試液,C小燒杯中裝有濃氨水。用一個大燒杯把其中A、C兩個燒杯罩在一起,而B燒杯放在大燒杯的外面。一段時間后,A中的酚酞溶液變紅,B中的酚酞溶液沒有變色。說明了C中的氨分子運動到了A中去了,而由于大燒杯的阻隔,C中的氨分子不能運動到B中去。
其實,類似的研究分子不斷運動的實驗有很多,可以拓展實驗的廣度,組織學生繼續對實驗加以改進。例如,可以選用一個去底的無色可樂瓶子、細鐵絲、濾紙做成的紙花、小藥瓶。藥品有酚酞、濃氨水。操作:在可樂的瓶蓋上鉆一個小眼兒。在細鐵絲上纏繞3~4朵濾紙做成的小花。在小花上均勻地灑上酚酞試液,將細鐵絲穿過瓶蓋上的小眼,讓小花懸在瓶子的中間。事先在稱量瓶中放少量濃氨水。將稱量瓶的蓋子打開,將無底的可樂瓶扣在稱量瓶上,觀察現象。滴有酚酞試液的小花從下往上有一個逐漸變紅的過程,這就讓學生對分子的想象變得更簡單了。合理地改進實驗能夠有效地調動學生參與實驗的熱情,激發學生思考問題,并且拓展了學生的眼界。
總之,在新課改的要求下,不能再一味地死教書、教死書。教育需要智慧,教育更需要創新。初中化學有它的基礎性,是讓學生了解基本的物質、簡單的化學原理、基礎的實驗操作等,這就需要學生多參與,積極地學習。教師應該組織學生多實踐操作,而不應該總是在教室里講理論,許多化學基本儀器需要學生去認識,會用—會看—會想,才能達到要求。化學教師應該認真學習化學新課標,理解其實質。在教學中,教師要結合課程內容,充分利用各種條件,組織學生開展各種化學實踐活動,使學生有機會接觸實際問題,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來認識生產生活,這樣學生才有學習化學的興趣,進而學得輕松,學得深入。
(作者單位 江蘇省江陰市山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