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舞蹈教育者,是要具備多方面的修養的。除了很好地完成舞蹈專業的技能課程外,還需要不斷提高音樂和文學修養,學習表演方法,積累其他藝術的知識,懂得藝術史、文藝理論。只有這樣,一個舞蹈教育者才能在舞臺上創造出有思想深度的藝術形象,才能完成舞蹈教育者所肩負的社會責任,而不是僅會完成一連串精確技巧的“舞蹈匠人”。為此,一個舞蹈人是要奮斗一輩子的。
素質教育作為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給教育教學奠定了寬闊的視野,給高校教學提出了新概念,提供了新空間。藝術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藝術教育,就不是完整的教育。
一、舞蹈在藝術教育中有其不可替代的位置
舞蹈是經過提煉、組織和美化了的人體動作為主要表現手段,表達人們的思想感情,反映人們的社會生活的藝術形式;它起源于勞動,又與文學、音樂、美術相伴而生,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產生的藝術形式之一。以肢體的造型、音樂的節奏和豐富的情感為基本要素,鮮明地反映了人們的思想,生動地塑造了人物形象,表達了人們的審美需求,同時又培養了人們優美的舉止和正確的體態。舞蹈教育可以達到藝術教育的最高境界,它能夠充分展示人的生命和內心世界的共鳴,使生命一次又一次地燃燒升華。
舞蹈教學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教師在教學中要緊抓“趣”“情”“美”三要素,就能提高審美教育的效果,完成舞蹈教學的任務。審美教育對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培養德、智、體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作用。
現代教育學的日漸發展完善與成熟在提醒著同樣作為教育者的我們,仍需要不斷完善自我作為一個大學舞蹈教師應具備的素質,以擔當起現代舞蹈教學理念所給予的任務與責任。大學舞蹈教師應具備的基本修養,我認為不外乎有以下三點:(1)教育目標的確定性。無論是舞蹈教師,還是其他任何學科的教師,都應該明確我們的教育目的,也就是我們要明確要培養什么樣的人才。黨中央提出的“以德治國”的戰略方針和《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的頒布,證實了道德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的重要性,也說明了社會將會把思想道德素質作為衡量人才的主要標準。(2)優秀的職業道德是人們在職業工作中處理一切事物的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教師的職業道德包括:熱愛祖國、熱愛教育事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熱愛學生,有強烈的責任心;處處嚴格要求自己,政治上、學習上不斷追求進步。(3)文化與審美修養舞蹈教師作為整個舞蹈教學的主體,作為課堂的組織者在學校舞蹈教育中發揮著主導作用,優秀的舞蹈教師除應該具備高尚的職業道德外,還應具備一定的文化修養和審美修養:廣博的文化基礎知識與高尚的審美情操;誨人不倦的教學態度和嚴謹認真的教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與詼諧、優美的教學語言;敏銳的觀察力與敏捷的邏輯思維能力;健康、飽滿的精神與優美的舉止與風度。
舞蹈教學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重要途徑。現代教育理論認為,舞蹈教育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形象思維能力、記憶能力、想象力和創造力,對于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加強素質教育,培養德智體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作用。一切表演藝術都遵循這樣一個公式:審美效應=創作+表演+欣賞。
從學生的第一節課開始就培養他們在動作與音樂節奏相配合時的感覺。教師在為課堂教學設計基礎訓練的某個動作或組合時,首要的是關注所選曲目的風格、節奏是否與其動作或組合風格韻律合意,并且是否能抒發相應的思想情感與動作組合相統一的風格曲目,能充分抒發與之相應的思想情感,這樣的曲目在課堂排練中能較好地觸動學生的興奮點。舞蹈與音樂密不可分,舞蹈者在表演中,其內在情感被激發的依據是音樂。
在教學中,教師既要注意能力的訓練,又要注意姿勢、美感、風格的統一協調,編排出帶有一定訓練意義的組合,這樣才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舞蹈性和美感意識,從而把干巴巴的體能基本訓練與將來舞臺的表演有機地結合起來。美是無止境的,審美情感是不斷提高的過程。舞蹈在使人的身心受到美好熏陶的同時也提高了人的情趣,不僅僅是滿足于外表的美,而是從形體到心靈均在追求一種更高層次的美。
當然除了上述的一些要素,與此同時,舞蹈教育者的知識修養也是在正常教學中有著潛移默化卻又舉足輕重的重要作用。
二、大學舞蹈教師應具備的修養
1.文學修養
文學是指以語言文字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觀現實的藝術,包括戲劇、詩歌、小說、散文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以不同的形式(稱作體裁)表現內心情感和再現一定時期和一定地域的社會生活。所以,文學藝術是以自身的形式表達生命情感的存在,一切文學藝術都是以精神情感作為支柱。所以文學除了擁有外在的、實用的、功利的價值以外,更為重要的是它還擁有內在的、看似無用的、超越功利的價值,即精神性價值。一切文藝作品都有其自身的內在思想性和蘊藏著的藝術透射性,這便需要舞蹈演員具備一定的文學修養,也就是文學鑒賞和分析能力。
2.藝術修養
舞蹈教育者還應具備的是藝術修養,確切來說應該是所有藝術的修養,除了音樂和美術與舞蹈息息相關的藝術外,還要精通舞臺藝術,例如,服裝、化妝、道具等職能藝術,看似繁雜的舞臺職能藝術卻和舞蹈藝術有著千絲萬縷的必然聯系。一部舞蹈作品的音樂是其靈魂所在,掌握了它的含義,舞蹈演員便能夠在肢體韻律上有良好的協調和展現。而舞蹈作品中的美術則是充分配合舞蹈演員賦予其舞蹈構圖的一個有力的支點。
3.德行修養
它體現的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階級的道德訴求,就我們現代社會來說,道德的范圍已經非常廣泛了。大體上說,它既有社會主義道德所要求的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也包括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如誠實守信、謙恭禮讓、勤勞節儉、團結互助、尊敬師長、與人為善等。現在在全社會走向“市場經濟”的大潮里,大多數青年人(包括舞蹈演員)都是要講“理想”、講“自我價值”和講“道德”的,僅有少數人自以為很時髦就光是講“錢”、講“命”、講“運氣”、講“實惠”等等。他們在思想與言行中往往缺乏道德品尚的自我約束力,于是在事業上必然是胸無大志、目光短淺,工作上得過且過、無所用心。
4.音樂修養
舞蹈藝術不光是一種視覺藝術,也是一種聽覺藝術。自從柴可夫斯基把舞蹈音樂交響化之后,將舞蹈藝術的音樂性提到更高度。這就充分說明這一點。因此,舞蹈演員必須理解音樂,在創造藝術形象時以舞蹈為手段,表現音樂作品的深刻思想內容和豐富的感情,正如一個音樂演奏家把作曲家的意圖傳達給聽眾一樣,這就要求舞蹈演員必須具有音樂修養。在舞蹈藝術長期發展的過程中,舞蹈和音樂的結合自然也應有它們共同的科學依據。音樂是時間的藝術,而舞蹈在某種意義上說也是時間的藝術,因為音樂和舞蹈都要表達一個進程,即進行著的進程。音樂表達內容和情緒的進程是靠音樂聯系的,舞蹈表達內容和情緒的進程則是依靠動作的連續。就作為時間藝術的舞蹈整體概念而言,一個孤立的動作只構成畫面,是靜止的,不是舞蹈的典型現象。音樂的時間單位是音調和節奏,舞蹈則是姿勢和動作。
所以,在自我完善知識結構的同時,專業課老師必須對舞蹈專業的發展具有前瞻性,還要不斷地充實教學內容,加強教法的研究與改革,有選擇地學習借鑒國內外的先進教學體系和方法,來發展和創造適合國情和校情的舞蹈教育。
(作者單位 北方民族大學音樂舞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