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教學生來源于經過幾次篩選后的初中畢業生,基礎相對薄弱。會計專業課程教學是枯燥的,難懂的術語、空洞的數字、無味的報表,讓學生“望而生畏”。如何發揮教師的主觀指導作用,來增強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和自覺性?下面談談我的一些做法和體會。
一、上好會計專業第一節課
第一節課課堂教學效果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以后專業課程的學習。首先我從當前會計專業的就業形勢分析開始:會計行業是一個朝氣蓬勃、欣欣向榮的職業,高額的收入、穩定的工作、良好的就業前景是絕對的誘惑,以此來激發學生學習會計的興趣,讓學生從自己職業規劃的角度喜歡上這門學科;其次從列舉往屆優秀畢業生的發展情況來分析此專業在他們以后的學習及工作中所具有的優勢;再次從會計的職業前景分析,會計的教育或職業背景為一個人通往高層管理者奠定有利的基礎。在會計業取得成功并不是遙遙無期,你可以從會計員做到高級會計師或高層經理或脫離財務部,走向領導崗位。在職教學習是為通向會計更寬領域的一個堅實基礎,只有基礎牢固了,才有機會進入更高的層次來拓展你的會計知識與技能,所以說現階段知識的學習是你會計生涯的一個入口,第一步走好了接下來的路也就輕松了。從學生全神貫注的表情迸發出強烈的求職欲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有了學習的熱情就有了學習會計專業課程的強烈動力。
二、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
1.啟發式教學方法
上課提問是啟發教學的一種方式。它可以激勵學生課下復習,通過上課提問帶動學生去思考、回憶、創新,促使學生的思維緊隨老師的講解步伐,從而更好地與老師溝通。比如,在講投資的概念時,首先讓學生對當前的投資熱點發表意見。“國家的教育投資、三農投資、企業電力、燃氣投資等”投資的主體不同,投資的目的都是為了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啟發了學生的思維后,接著又提出問題從理財角度講,你如果有了錢,怎樣辦?鼓勵和引導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存入銀行;買股票、債券、基金、保險;買房等”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學生的思維處于積極狀態。通過層層設問、循序漸進導入本節課所授內容,深化了學生對投資的認識。
2.情境式教學方法
在會計教學中把學生能感知到的經濟實例引進教學,使學生仿佛置身于會計實際工作環境,以吸引學生自然而然地參與到教學中思考問題、解決問題,達到學習目標。比如,在講授會計的兩大基本職能時,先舉例:如果你是一個小廠的業主,擁有幾臺機器和五六個工人,每天都有進貨和發貨,月末還要給工人發工資,向政府交稅。你必須用筆來記錄所發生的一切業務,日積月累,記錄越記越多,如果沒有一定的方法和體系,面對這些雜亂無章的記錄,連你自己都理不出頭緒,到底是賺了還是賠了,都難以講清,這就需要采用一定的方法,將這些業務記錄整理和分類,并最終以一定的方式表達出來,這就形成了會計的第一大職能會計核算。如果你的生意越做越大,單靠你一個人管理,顯然力不從心。于是,你也許會聘請人幫你經營。為了使你的資產不外流,你就必須考核管理者的業績,這就引出了會計的第二大職能監督。然后在學生對概念有初步認識的基礎上對概念進行深入地介紹,學生比較容易理解,學懂了才有興趣學下去。
三、教會學生掌握“讀薄研精”復習方法
所謂“讀薄研精”復習法,就是根據考綱要求有重點、有層次地進行復習,進而達到全面復習重點掌握的教學效果。在組織學生復習過程中,如果一開始就全面復習,會使學生面對眾多問題而卻步,或者胡子眉毛一把抓,無所適從。為指導學生掌握“讀薄研精”的復習方法,除綜合考試和模擬統考外,每次考試我都給學生界定考試范圍,讓學生有目的地進行復習,通過各個擊破,最終達到“讀薄研精”的復習效果,使學生具有較好的應試基礎。
提高對口升學的方法和經驗還有很多,還有待于我們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不斷地探索和總結。
(作者單位 河北省涿鹿縣職業技術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