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物理教學內容必須隨時代的進步而有所更新,通過STS教育使學生充分體會社會與科學的互動,有助于學生整體地了解科學的發展以及科學與社會的關系,有助于學生科學地、全面地認識世界。
關鍵詞:物理;中考;高考;STS
天空為什么是藍色的?雨后為什么有彩虹?電視、廣播為什么能收看、收聽數千里之外的節目?都是眼鏡,為什么老花鏡看物體變大了而近視鏡看物體卻是變小了?這些都是生活中很平常的事情,里面卻蘊含著豐富的物理知識!
物理在生活、科學技術和生產中都有廣泛的應用。物理學對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都有極大的影響,可以說,人類生活的每一個方面都與物理學的發展和進步息息相關。新課標要求:加強物理與學生生活、現代社會及科技發展(即STS)的聯系,反映當代科學技術發展的重要成果和新的科學思想,關注物理學的技術應用所帶來的社會問題,使學生了解科學在社會生活和生產中的應用,可以培養學生熱愛科學、關心社會的意識,以及用正確的價值觀處理社會問題的能力,這對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終身發展將產生深遠的影響。因此,在物理教學中滲透STS教育刻不容緩!
如,八年級物理下冊中的“歐姆定律和安全用電”“電功率和安全用電”“生活用電常識”;九年級物理中的“密度與社會生活”;高中物理必修2中的“生活中的圓周運動”;選修1-1中的“電磁技術與社會發展”“家用電器與日常生活”選修1-2中的“熱與生活”“能源與社會發展”等內容都是體現物理與生活、社會之間的聯系。體現物理與現代科技聯系的內容,如八年級物理下冊中的“半導體”“磁懸浮列車”“激光的應用”;高中物理必修2中“萬有引力與航天”等。八年級物理下冊中“信息的傳遞”九年級物理閱讀材料“從火車到火箭”;高中選修3-2中的“傳感器”,選修3-4中“電磁波與信息化社會”等章節則體現了物理與科學、技術和社會的密切聯系。
為了檢驗學生在素質教育理念下的物理素養,課改以后的中高考物理命題也越來越注重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社會實際,充分體現了“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新課程理念。
每年一度的高考題也多有涉及“STS”的題目,如,2008年廣東高考就以人坐自動扶梯上樓的情景考查了力學知識,北京高考以生活和學習中常見的門鏡和光纖通信考查了光學知識,同一年北京和重慶分別以青少年熱愛的滑板運動和跳傘運動為背景考查了機械能守恒,同一類型的題目2011年全國卷則以蹦極為背景再次出現!
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在環保的要求下,人們對新能源的需求越來越迫切,以新能源新技術為依據的考題也為數不少。以節能低耗的新型交通工具磁懸浮列車為背景考查了電磁感應的知識(2008年天津)、利用霍爾效應制作的霍爾元件以及傳感器為背景考查了圓周運動的相關知識點(2010年北京)。2012年全國高考更以生活中最常見的拖把為背景考查了力學知識。
縱觀全國的物理教材,雖在編寫上各有所不同,考試的側重點也千差萬別,但在理念上都與新課標的要求高度一致:即加強物理與學生生活、現代社會及科技發展(STS)的聯系,反映當代科學技術發展的重要成果和新的科學思想,因此,要求教師必須把物理教學滲入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學生把所學的知識與生活、生產和科技聯系起來,做到學以致用??傊?,物理教學中滲透STS教育已成為廣大物理教育工作者面臨的一項艱巨任務,尤其一線教師,應當在教學中共同重視STS教育,積極采取有效的方法加強STS教育的滲透,促進中學物理教育及人類社會的發展。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王澤農.初中物理新課程教學法.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作者單位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精河縣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