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背景
一談到高考,我們一直以來秣馬厲兵,全民皆兵備戰。英語科目一直是高考的重要組成部分。高考英語原本是由兩部分構成,聽力測試部分和筆試部分。2010年廣東英語高考改革方案對英語聽力做了較大的變動。從2011年開始,廣東高考將取消聽力測試,但會增加一個聽說測試。聽說測試與高考原來的筆試部分是分開舉行的。聽說測試將會在每年的3~4月之間舉行。更重要的是聽說測試的分數要留底并記入高考英語科目的總分之中。這部分測試的分數卻降低了,就只有15分,只占高考總分的10%。改革前后最大的不同有兩點:一是改革之后,聽力測試和口語測試結合到一起,而且是作為必考部分,每個學生都必須參加。二是在改革之后,聽力考試的分數大大地降低了,由原來的35分降到了15分,15分之中還有部分分數是屬于口語測試部分的。這次英語高考改革會有什么影響呢?
二、后效的定義
對于反撥作用,語言學家Hughes曾說:“測試對教與學都產生影響,這種影響就是反撥作用。反撥作用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負面的。”(Hughes,1989)Hughes還利用三分法來界定反撥作用的層面。他認為考試的影響涉及參與者——考生、教師、教育管理人員、教學材料編寫人、教科書出版商等;過程——大綱制訂、教材編寫、教學方法、學習策略等;結果——學到的知識與技能。Alderson Wall(1993)對測試反撥作用的定義更加細化,更加有說服力。他們對測試反撥作用的研究已經從最初的僅限于假設考試對教與學都產生反撥效應,推進到開始對反撥效應的各方面做科學的實證研究。同時,他們還提出了幾個反撥作用假設:(1)測試影響教學;(2)測試影響學習;(3)測試影響教師教什么;(4)測試影響教師怎么教;(5)測試影響學生學什么;(6)測試影響學生怎樣學;(7)測試影響教學進度與順序;(8)測試影響學習進度與順序;(9)測試只影響部分教師和學生(AldersonWall,1993)。
本文討論的后效是基于AldersonWall(1993)的后效假設,來看高考改革對于教與學的影響。
三、聽力改革對教學的后效影響
對于這次聽力改革的后效影響,我想從以下兩個方面來分析:
1.積極的方面
這次改革由于把一直忽略的口語列入高考的必考部分,這對于教學會有一定程度的促進作用。外語教學的重點從重視語言知識的學習逐步轉變到重視語言的交際功能。新課程標準改革也對英語的交際功能做了強調,外語學習的重點應該是語言的交際功能,語言的語用功能。而這次英語高考聽說改革,增加了口語部分,強調的就是如何用英語來表達自己的想法,也就是如何在交際中運用語言。
2.消極的方面
這次改革由于在分值上大大降低了,在某種程度上,這對于農村學生而言,是有好處的。改革在某種程度上能減少農村學生和城市的差距,尤其是在聽說能力上的差距,但是由于聽力在高考中占的分值比較少,對其重視不夠。因此,在農村學校中,會導致一部分學生和教師放棄這一部分的分數,而去更多地關注語言知識的應用。另一方面,由于聽說測試會有一定固定的模式,教師也會將聽說課堂變成是考試演練場,這并不能提高學生聽說能力,對學生來說是一個負面的影響。
2010年廣東英語高考的聽說改革是一次重大的改革,將會對教學帶來一定的積極后效,也會對教學帶來一定的消極后效。無論是老師、學生,還是決策者,都應該要從相應的方面采取措施來應對,以期能促進積極的后效,減少消極的后效,把改革及考試的后效發揮到最大。
(作者單位 廣東省河源龍川縣田家炳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