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的生命力在于創新,教育科學的生命力同樣在于創新,素質教育的重點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創新精神是根據對學生主體創意的引導、強化和鞏固,從而形成的一種內在的穩定的心理品質,外化為一種積極向上、刻意追求新事物的風格和氣質。知識經濟年代,計算機技術發展一日千里,在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這樣才能適應計算機發展的需要。就如何在日常的計算機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我做了如下探索。
一、創設學習新知識、新技術的環境,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
課堂教學是獲取知識和技能的主要陣地,應當成為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精神的搖籃。通過計算機教學創設問題的情境,不但可以引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而且還可通過變化無窮的畫面刺激學生大腦的興奮區,為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創造有利的條件。如,在講授PowerPoint時,自制了課件,通過精美的幻燈片把學生帶入特定的情境,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使學生躍躍欲試,一改以往那種被動沉悶的局面。而且,在教學實踐中,我還體會到,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與求異,多給予學生發表意見的機會,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課堂上多采用如,“很好,再試一試”“你很富有創新精神”等一些懇切的語言激勵,讓學生產生再嘗試、再創新的動力和信心。
二、在計算機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創新性
1.我在PowerPoint幻燈片制作教學中,把簡單的電子文稿的演示逐漸轉入電子動畫的創作,讓學生結合自己學過的畫圖、電子音樂進行創作,運用多種電教手段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定期為學生展示他們的作品,從而提高他們的創作熱情和學習興趣。
2.網絡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資源,擴大了學習、討論和交流的領域。從某種意義上說,教會學生使用網絡,就是教會學生掌握21世紀信息化社會生存的手段。自從我校開設了網絡知識課后,學生的眼界大開,激發了他們主動獲取知識的強烈欲望。學生都迫不及待地上網,根據興趣去尋找自己所需要的東西。甚至有些學生還在家中和家長一起瀏覽學校的主頁,或用電子郵件寫信。許多學生還教會家里的老人上網,給他們遠方的親友發去電子郵件。
三、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如,在講授Windows 2000的目錄操作和文件目錄屬性的設置后,可故意將學生以往建立的文件拷貝到一個隱含的目錄中,學生上機時便發現自己的文件“不見了”,紛紛提出為什么?此時再適時引導學生進行分析,他們便可能找“被刪除、被更名、被設置為隱含屬性、被復制到其他目錄中后再刪除源文件”等多種答案。教師再對他們的想法給予進一步分析,肯定其正確的方面,通過這樣的學習來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如,Word排版教學,開展“教師節”“班級小報”等創意排版訓練;網頁制作教學,讓學生進行“美麗的家鄉”“地方美食”等網頁創作。通過有目的的主題訓練,充分發揮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意識,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另外,鼓勵、指導學生大膽、靈活地運用已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的有效方法。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教師可組織學生開展競賽,以實現解決實際問題與培養創新能力的有機統一。如,指導學生用計算機編輯文稿,用窗口畫筆畫出簡單的彩圖和制作書簽、卡片,用計算機建立自己的學習檔案,幫助教師完成考試成績的計算與管理等。
(作者單位 江蘇省高淳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