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美術鑒賞課是中學階段整個美術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的人格健全、藝術觀念與修養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為了真正地完成美術教學任務,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轉變教育觀念,提高自身素質;引導學生體驗作品內涵,提高鑒賞水平;運用多種學習方式,開展美術鑒賞課。在素質教育的今天,只有教師踐行新課改精神,制訂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運用恰當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才會大大提高。
關鍵詞:教育觀念;體驗作品;學習方式
我們大家都知道,高中美術鑒賞課是中學階段整個美術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中美術課程學習領域基礎上的延伸與拓
展,它對學生了解美術知識、豐富視覺,培養審美能力、審美情趣、創造能力,以及激發他們的實踐能力與創新意識有著重要的作用,同時也對學生的人格健全、藝術觀念與修養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可是,我們為數不少的教師,在上美術鑒賞課時,仍然大量地講解美術作品的作者、時代背景、作品的傳聞軼事等等,對于作品的藝術價值以及色彩、構圖、情緒、藝術風格等特點卻涉及的很少,我們花費了很大的精力只是學習了與藝術欣賞無關的內容,這樣的教學只是停留于表面的認識,并沒有真正地完成美術鑒賞任務。為了改變這一現象,我的做法如下:
一、轉變教育觀念,提高自身素質
教師素質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前提。作為一名高中美術教師,必須樹立正確的質量觀、人才觀、價值觀,要有一顆熱愛學生之心,尊重他們的人格與個性,在教育教學中不斷更新知識,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能力。我們大家都知道,在美術鑒賞中,我們總是根據一定的審美標準、審美理想、審美情趣,在作品中獲取藝術形象和感受體驗,并展開自己的想象,對作品做出審美評價,得到一種精神滿足,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審美享受。所以說,美術鑒賞比美術的欣賞層次更高,作為一名高中美術教師,只有提高自身的素質,才能上好美術鑒賞課。我的具體做法是:(1)閱讀有關美術書籍,提高自身業務素質。在平時的教學中,我經常閱讀有關的美術史、美術理論、美學等書籍,用以充實自己的專業知識。例如,我通過閱讀,學習了“美術”一詞的演變軌跡,并總結作者的觀點和自己的看法,對“美術”一詞做出恰當的解釋。(2)通過多種渠道學習美術知識,提高自身藝術修養。我經常參觀博物館、美術館的美術作品,關注經典的作品以及當代美術的發展動向,在了解美術特征的基礎上,學會鑒賞與評論,來加深對美術作品的認識。有時還上網查閱資料,獲取美術信息,以此來開闊學生的視野,提高自身的藝術修養。
二、引導學生體驗作品內涵,提高鑒賞水平
高中美術鑒賞課是為了讓受教育者獲得審美知識與審美能力,這對作品鑒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審美不是停留于藝術作品的表象,而要從感受藝術家、感受作品內涵入手,達到與藝術家和鑒賞者的完美統一。當我們欣賞徐悲鴻的“奔馬”時,我們看到的只是幾匹飛奔的馬嗎?不,它是作者對民族前途的希望與關懷;當我們看到馬蒂斯的油畫《舞蹈》時,我們想象到在仲夏八月,在南方的一處藍天下,一片綠油油的草地上,一群舞蹈者圍成一個圈,手拉著手,瘋狂地舞動著;當我們看到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時,我們好像看到了北宋汴梁的繁盛,在車水馬龍、人流如水的集市上,有纖夫、小販、市民等,還有少數的官宦與上流社會之人,熱鬧非凡、熙熙攘攘。只有讓學生了解了作品的內涵,才能提高他們的鑒賞
能力。
三、運用多種學習方式,開展美術鑒賞課
美術鑒賞是在學生感知、記憶、經驗的基礎上,對美術作品進行的感受、聯想、分析、比較與判斷。我們以前的高中美術鑒賞教學往往是教師講解得多,教學方式單一,雖然我們教師講得口干舌燥、滿頭大汗,學生卻昏昏欲睡、精疲力竭,學生沒有表達對作品感受與理解的機會。而現在的美術鑒賞要求我們美術教師運用多種講解、討論、鑒別的方式來開展自己的美術鑒賞教學,使學生能夠表達自己對作品的理解與感受。在學習人美版高中教材《感受中國古代恢弘的雕塑群》時,我組織學生運用計算機技術收集、篩選、整理相關背景資料;在學習《用心體味建筑之美》一課時,我組織學生到當地的社區進行參觀、調查;在學習《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一節時,我則鼓勵學生運用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通過運用多種多樣的學習方式,同學們對美術鑒賞課有了深刻的認識,體驗到了美術鑒賞課的樂趣。
在素質教育的今天,高中美術教學在提高學生素質方面顯得尤其重要,特別是高中開設的美術欣賞課,更是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這給我們廣大的美術教師帶來了很大的挑戰與機遇。由于每個人的成長經歷和所受的教育不同,因此,學生的鑒賞水平也有所差異,
只有我們教師踐行新課改精神,制訂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運用恰當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才會大大提高。
參考文獻:
[1]羅丹.羅丹藝術論.沈琪,譯.人民美術出版社,1987.
[2]周小山.教師教學究竟靠什么.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3]李新生,張健偉.美術教育論與教學法[M].鄭州:河南美術出版社,2003.
(作者單位 山西省孝義市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