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重視學生的學習主體性,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貧困地區高中籃球教學更需要積極融入這些教學理念,充分發揮貧困地區教師的主導作用,明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對高中籃球教學進行改革,從而提升教學質量。
關鍵詞:高中;新課改;籃球教學;策略
一、籃球教學
籃球是貧困地區高中體育課程的必修內容,深受孩子們的喜愛,在高中體育教學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籃球是我國群眾基礎較好的體育項目之一,更是全民健身運動最容易開展的一個項目,在一定程度上還能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高中體育是整個基礎教育的主要陣地,有利于基礎健身運動的培養。基于教育角度來分
析,籃球運動有助于學生鍛煉身體,增強綜合素質,并且還能培養與提高學生的籃球技術水平,為學生以后參加和從事籃球運動打下堅實的基礎。另外,籃球教學也是實現體育教學目的的主要途徑。在新課改的推動下,素質教育要求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
籃球運動是一項集體運動,在貧困地區高中體育教學中具有
重大意義。首先,籃球運動具有一定的目標與方向;其次,籃球運動是以鍛煉學生,提高學生籃球水平為目標的;再次,籃球教學過程在教師有目的、有計劃的引導下,能充分發揮團結的力量,讓貧困地區的學生親身體會到體育道德的風尚,培養他們敢于拼搏、吃苦耐勞的精神。因此,加強貧困地區高中籃球教學,對整個教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具有一定的推動作用。
二、加強貧困地區學生的個性發展
貧困地區的學生由于受各種條件的限制,個性沒有得到充分的開發。而體育運動是能將個人的天賦與技術體現出來的一項運動,但是無論個人項目還是集體項目,都建立在個體運動之上。貧困地區的籃球教學需要重視學生的運動天賦與運動技能的培養,只有
讓學生充分地展示自己的天賦,才能在籃球教學方面取得更多的
進步,才能讓學生真正體會到籃球所帶來的樂趣。因此,貧困地區的籃球教學要堅持“以生為本”,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其中包含了學生的思想道德觀念、運動天賦、運動技術水平、興趣愛好等等。在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要具有一定的責任感,要用心去對待學生,去幫助他們。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不僅能充分挖掘學生的學習激
情,還可以利用籃球運動所具有的多向性與集體性的優勢,來培養他們團結、合作的精神,從而建立非常融洽的師生關系以及同學
關系。
貧困地區高中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重視對籃球的認知,讓學生在學習籃球的過程中不斷地去領悟,從而根據自身的發展特點促成新的發現。體育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啟發性教學的作用。例如,在學習“運球突破”的過程中,教師要用正規、科學的動作來進行講解與引導,逐步讓學生掌握正確的方法,其中包含了運球過程中對球實施有效的保護動作或者上籃的動作,以及有效避
開、防守等技巧。從籃球運動發展的規律來看,無論是練習過程中還是比賽過程中,每一個籃球運動員都有自身的特點,這些是其他人所不能具備的。因此,面對學生不但要規范他們的籃球動作,而且需要進行啟發,善于調動他們的思維,根據學生的心理與生理特征,抓住學生在練習過程中心理活動與生理技能變化的規律,從而使學生在學習籃球的過程中,自己去領悟適合自己的運球方式等
技術。部分學生在動作上比較敏捷,通常會在突破的過程中,使用大跨步的交叉步,利用不正規的方式來進行得分,針對這點,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強調,其目的就是要使貧困地區學生善于
結合自己的運動特點與意識,獲取適合自己的動作技能。
三、積極推行寓教于樂的教學方式
高中生即將面臨高考,貧困地區的高中生也不例外,或多或少在學習上都會存在一定的壓力。高中體育并非高考的主要內容,因此,學生是感覺不到壓力的,利用這點可以有效地對學生的壓力進行緩解。新課改強調對高中生進行技能教學,強調素質教育,其中還有一個目的就是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讓學生在學習體育的過程中獲得樂趣。因此,在籃球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挖掘籃球教學過程中的快樂因素。例如,在教學中融入游戲,充分發揮其優勢的作用,可以將過于理論的教學以更加游戲化的方式,讓學生在快樂的學習氛圍中進行分析,提高自己的籃球技能,并且能加強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促進師生感情的培養。在情感交流的過程中,讓班集體更加和睦、團結。如,傳球訓練過程中,教師可以簡單地開展傳球游戲比賽,不僅能提高學生在對抗中鍛煉快速傳球的能力,還能培養學生相互合作的意識。
總之,高中體育教學是提高貧困地區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
途徑之一,對學生的身體素質、心理素質的提高具有積極的意義。高中體育教師在籃球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抓住貧困學生的認知特
點,重視其個性發展,同時還要體現籃球運動的精髓,培養他們團隊合作的能力,讓學生能在籃球學習中體會到樂趣,真正實現育人的目的。
(作者單位 甘肅省渭源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