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探究性實驗作為物理教學的一種重要的方法和手段,它把要研究的物理現象清楚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引起學生的觀察、思考,便于學生認識物理概念和規律,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自行車的傳動機構”在新課程標準人教版物理教材中兩次出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困難,所以,將嘗試改為探究性實驗,旨在發掘一些與生產、生活聯系較緊的知識,讓學生去觀察、去探究,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消除畏難情緒,還原物理探究性的面貌。
關鍵詞:高中物理;探究性實驗;探索
一、探索背景
我校物理教研組在對本校高一學生的230份《物理學習問卷
調查》中發現:一方面,有57.39%的學生認為物理課程難度適中,有37.39%的同學認為物理課程太難,僅有5.22%的同學認為物理課程比較容易。另一方面,很多學生進入高一年級后對物理產生畏難情緒,并且很多初中老師在中學階段就給學生灌輸了“高中物理難學”“只有聰明的人才能把物理學好”的思想,很多學生對學習物理的興趣大減。再有,85.65%的學生希望老師采用“教師引導下的師生互動學習”方式,在互動學習中掌握知識。所以,如何在現行物理教材的基礎上,降低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難度,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還原物理探究性的本來面貌?這是作為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物理老師要努力探索的重要課題。
二、探索嘗試
在物理教學過程中,由于現行物理教材的限制,內容較陳舊、趣味性差,學生學習時缺乏興趣。面對枯燥的物理知識,總覺得無從下手。我們能否將一些與生產、生活聯系較緊的重要知識挖掘出來,讓學生去探究呢?我在平時物理課堂教學中進行了一點探索。
“自行車的傳動機構”在新課程標準人教版物理教材中兩次出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一定的難度,而圓周運動知識在整個物理知識結構中占有較大的比重,并且是現在高考的熱點。在教學過程中我嘗試把這部分知識改成探究性實驗,旨在讓學生在探究過
程中學會觀察生活,仔細觀察身邊的現象,并用所學的物理知識分析其中的道理和本質,從而讓學生能學有所得,學以致用,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創新能力。
三、探索效果
學生在整個活動中參與度較高,思維活躍,特別是在看到自行車傳動機構實物時,能通過活動設計任務很好地完成各項工作,掌握基本知識和基本規律。課堂及課后作業完成情況良好,設計的模型形式新穎,有很強的可塑性。但仍存在一定的問題:(1)學生的基礎知識、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用數學方法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薄弱,特別是物理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導致“活動二”中比較快慢的問題難以解決。(2)學生要觀察的焦點不易查找,不關注與本質相關的現象,而注意了一些次要因素,創造性觀察能力亟待提高。(3)在設計過程中不注意比例的關系,創新能力雖然有所提高,但有些細節不切合實際,創造性思維與創造能力較差。
四、探索反思
1.以物理探究性實驗培養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
物理實驗是學生形成探究性學習的重要方式之一,為培養學
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供了基礎條件。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多提倡利用物理實驗進行探究性學習,充分讓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互動起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形成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2.充分發揮教材和物理實驗室的作用
物理教師要努力挖掘物理教材中富有啟發性、探究性的實驗
內容,以物理實驗作為探究性學習的途徑,變“驗證性實驗”為“探究性實驗”,恢復物理探究性的本來面貌。要注意從生產、生活實際挖掘素材,設計實驗方案,因為來源于生產、生活實際的實驗探究性強,能極大程度地調動學生探究的主動性,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探究欲望,如平拋運動的規律、磁感線的探究、探究電流做功、遠距離輸電等都可以嘗試設計成探究性實驗。
3.教師必須具備較高素質
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探究性學習對于學生學習能力、創新能
力的培養有著巨大的作用。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營造一種比較寬松的學習氛圍,充分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開啟學生的智慧大門,為國家培養優秀人才打好基礎。我們處于一個信息時代、知識的時代,必須自主學習,豐富自身的知識,培養自身的能力,不斷地在各種學習過程、教學教程中完善自身的能力結構,逐步使自己從經驗型轉變為探究型的教師。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指導學生進行探究學習,擴大探究學習的范圍,真正把學生培養成為具有各種能力的人才。
(作者單位 江蘇省金壇市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