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有效教學
有效性:“有效”在現代漢語詞典中的釋義為能實現預期目的。有效性亦指能實現預期目的。本文中的預期目的即指高中政治新課標教學要求。
有效性教學有兩重含義:一是指有效果,即教學活動結果與預期教學目標相吻合;二是指有效率,即通過教學,學生可以用較少的課外時間鞏固相關知識,達到新課標要求。
二、為什么要提高高中政治教學的有效性
新課程實施以來,特別是新課標教學要求頒布以來,由于新教材留給教師的空間很大,而許多教師尤其是從教多年的老師,對舊教材的觀點根深蒂固,對新的高中政治教學要求的把握以及在課
堂中有效落實好教學目標和要求還存在著“新教材老要求、新要求老套路”等問題,這嚴重影響了課堂教學有效度的達成,無形中增加了學生的負擔。
課堂教學中,教師講的多,板書多,學生除了不停地記筆記或機械性地回答問題,真正激發思維的不多,“滿堂灌”現象嚴重,或者“滿堂問”,填空式問答,不懂的問,懂的也要問,缺少針對性。
對文科學生來講,尤其是對高三政治學科而言,文科學生面臨著五本教材的復習任務,而這些書中又有大量的記憶要求,學生往往會拼命地去背,為此經常要熬夜到十一、二點,但結果仍有很多同學今晚背了第二天就忘記,考試時仍是回憶不起來,久而久之就會失去信心。因此,作為高三教師,我們如何使學生能夠用相對較少的學習時間掌握更多的知識,提高復習效率就顯得尤為重要。以下就是我針對如何提高高三政治教學有效性的一點思考。
三、如何提高高中政治教學的有效性
1.課前充分準備是實現有效教學的基礎
俗話說:臺上十分鐘,臺下十年功。要實現課堂四十五分鐘的有效性教學,教師在課前必須要有充分的準備。如果準備不充分,課堂教學隨意性大,腳踏西瓜皮,滑到哪兒算哪兒,即使學生在這門課中花了再多的時間,也只能是事倍功半。
(1)深入實際,了解學情
真正的復習課設計一定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明確學生對政
治學習的困難何在?擔心何在?結合以往上新課時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掌握情況,弄清楚哪些需要知識重點分析,哪些知識要一筆帶
過。只有這樣,才能有的放矢,增強課堂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
(2)根據要求,大膽取舍
江蘇省實行新課程后,思想政治教材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既有保留的知識,又有刪除的知識,更有新增的知識,那么對這些知識該如何處理?在2013屆高考考試大綱還未出臺前,我們必須要以《江蘇省思想政治學科指導意見》和《考試說明》為準,凡是《意見》和《說明》中不作要求的,不管該知識點你認為如何重要,不管它在舊教材中的地位如何重要,也不管這些觀點在你頭腦中如何根深
蒂固,我們在備課時必須堅決舍棄,否則只會徒增學生壓力。
(3)構建框架,形成體系
學生容易忘記政治知識點,這除了對知識本身理解不夠外,還有個重要原因就是知識沒有前后聯系,形成體系,儲存的知識零零碎碎,這也是他們答主觀題沒有思路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為了提高政治復習的有效性,教師應引導學生把知識搭建成一個“樹
形”目錄結構,先有主干,再有枝干,最后添枝畫葉,這樣學生才會對知識有個整體把握。
2.課堂精心設計是實現有效教學的關鍵
對高三政治復習課來講,要解決學生學政治的困惑,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教學模式,靈活多樣
到了高三,一節復習課的知識容量顯然要比高一、高二多得多,因此,很多老師為了趕進度,節約時間,往往把學生當做儲物罐一味地往里塞,這樣的教學效果可想而知。其實,高三教學也需要精彩,也需要靈活多樣的教學模式,教師要針對學生的知識、技能的盲點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有效突破教學難點和重點,沒有必要對知識點進行面面俱到的講解,要留給學生一定的時間思考,要讓學生在課堂上敢于表達自己的見解。盡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可以設計一定的情景,采用探究式教學、研究性學習、合作學習等。
(2)常規題型,多加指導
對高三學生來講,一份政治試卷的主觀題往往是難點所在,要不答非所問,要不無從下筆。要突破這個難點,除了要讓學生熟練掌握書本的框架結構,抓住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善于提取材料信息外,還有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對常規題型的答題技巧多加指導。如“為什么”類題型,往往要求學生從必要性和重要性兩個方面去思考;如“意義”類題目,要讓學生多角度思考,范圍從小到大,從國內到國際,從直接到間接,從書本到時政,等等。不管主觀題材料怎樣變化,常規題型的解題基本思路還是相對穩定的。還有,不管什么樣的題型,一般在落筆時都要考慮三方面:書本基本觀點、材料、重要時政觀點。
3.課后及時反饋是實現有效教學的保障
教學中常常會有這樣的現象,學生在課堂上聽懂了,可往往沒過多久就會遺忘,尤其是做過的題目還會一再犯錯,原因主要是學生缺乏課后鞏固,更沒有反思總結,沒有將書本知識真正內化為自己的知識。所以教師在課后督促學生及時復習鞏固,并配備適量的練習題是十分必要的。
(1)遵循規律,科學記憶
德國心理學家艾濱浩斯研究發現,遺忘在學習之后立即開始,并且遺忘的進程并不是均勻的。最初遺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漸緩
慢。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掌握科學的復習方法,及時復習,不要等忘得差不多了再去看;而教師也要在教學中注意知識點的前后聯
系,幫助引導學生不斷地鞏固已學知識,只有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查漏補缺,及時鞏固
適當的作業訓練,一方面可以加深學生對已學知識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檢測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查漏補缺。在高三政治第一輪復習時,可以采用兩套試卷,一套是單元測試卷,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另一套是歷年高考專題分類卷。通過這套練習卷的訓練,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掌握重點知識,也使學生對高考試題有初步的熟悉。對這些試卷中學生所暴露出來的問題,教師除了及時分析講評外,還要做個有心人,為學生編一份錯題集,過一段時間后再檢測。
總之,課前充分準備,課堂精心設計,課后及時鞏固,這樣一定有利于高三復習課的教學有效性。同時,課前、課堂、課后,都要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作者單位 江蘇省鹽城市建湖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