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落實新課程改革精神,各種各樣的觀摩課、比武課、研討課等教學活動開展得如火如荼,很多學校為了上好這一堂課,花了許多老師的心血,盡最大可能地集思廣益和精雕細琢。一堂課力求新穎、奇特、熱鬧,有的甚至脫離文本內容隨意發揮,缺乏示范性和實用性。因此,只有讓公開課回歸常態,我們的課程改革才能越走越遠,我們的公開課才能真正具有指導示范作用。如何讓公開課回歸常態呢?我覺得可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把握。
一、摒棄課堂中熱鬧的噱頭
現在的公開課可以說是熱鬧非凡:一堂課中掌聲達到一二十次;課堂中學生不經思索就會妙語連珠的賞析,真叫聽課的老師也自嘆不如;學生從前跑到后,從東討論到西,不像是在討論合作,倒像是在趕集;“真”離開了課堂,為了觀摩,為了比賽,經過了充分的預設與演練,偽討論、偽互動、偽合作、偽交流、偽表演,連學生的情感都是偽情感。請問,這樣的課學生學到了什么?對我們平時的語文教學起到了多少指導作用?這樣的公開課到底有何價值所言?
新課程標準要求語文課堂教學致力于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教學內容與課程目標一致,語文教學要讓學生領悟語言藝術的魅力,就必須重視師生之間、學生與文本之間真實的交流。所以一堂課應該是真實的、值得反思的、有待完善的。課堂上需要師生之間情感的真實交流,教師要通過自己的語言去引導學生認真閱讀,積極思維,不是靠表面形式的熱鬧來
表現。
二、改變評課觀念
為了確實貫徹新課程理念,我覺得我們評課的標準要放在教學內容的角度,語文教育專家王榮生教授就說過一堂好課的標準應該是:“語文課程目標的有效達成,教學內容與語文課程目標一致,教的內容與學的內容趨向一致,教學內容切合學生的實際需要。”由此可以看出,王教授評價一堂好課著眼于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這樣就會避免很多花哨的形式,就會避免學生一節課中不知道自己學了什么的尷尬。評課者應拋去一切個人因素,在評課中從教學內容方面揭示出一堂課“何以好”或“何以不好”,讓聽課者明白我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到底應該怎樣做。
三、真正面向全體學生
為了讓公開課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教師經常會選擇最優的班級、最優的學生主演,其他學生陪聽。問題是設計好的,答案是預定的,一堂課下來,只是優等生在合作,在互動,其他學生只是裝裝樣子,這樣的課堂面向全體學生了嗎?
新課標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勵自主閱讀、自由表達,充分激發他們的問題意識和進取精神,關注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都應有助于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
由此可見,一堂好課的設計,應該面向所有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讓所有學生都能積極參與,把回答問題的面覆蓋得寬廣些,根據問題的難易,讓所有學生都能體會到成功的感覺,讓所有學生在學習中都能找到快樂,只有真正指向了全體學生,才能體現教學的最高水平,引領教學的正確方向。
讓公開課回歸到常態教學,是貫徹新課改精神的最好途徑,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發揮公開課的示范作用,才能體現一堂課的真正
價值。其實一個有責任感的教師,無論上什么課都應該以學生為本位,務實求真,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也只有在常態化的教學中,才能更好地改進教育方法,切實提高教學質量。
(作者單位 湖南省石門縣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