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英語教學中,學生的情緒、態度、學習動力等情感因素已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關注學生情感態度的發展,把學生情感態度的培養滲透到學科教育和教學之中是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因此,在英語課堂教學中要加強師生情感交流,正確利用情感因素的積極作用促進英語教學。
關鍵詞:情感因素;積極作用;促進教學
列寧說:“人類在探索真理時,積極、肯定的情感起激勵促進作用,消極、否定的情感起抑制阻礙作用。”林格倫(Lindgeren)(章兼中,1991)通過調查得出:情感對學生學習的成功與失敗起著十分關鍵的因素,他把調查研究的結果列表如下:
從表中可知,導致學生失敗歸因中的“缺乏努力”“缺乏興趣”這兩個情感教育的主要因素就包含了失敗的60%,如何感染、誘發、點撥并最終培養出積極肯定的情感是外語教學取得效率的關鍵所在。
過去,在英語教學中只注重學生語言知識和技能的提高,忽略了對學生情感態度和學習策略的訓練,未能從根本上解決學生英語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和自主性問題。所以,在英語教學過程中,要對學生的情緒予以高度重視,運用情感因素于教學中,充分協調師生情感,創造輕松、愉快、和諧的課堂氣氛;在教學過程中,必須以情入手、以情換情、以情激情,才能開啟學生蒙昧的心扉,才能彈奏出教學藝術的美妙樂章。本文探討了如何運用情感因素去組織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
一、以情生情
整個情感教育的根本,就是用情感來培育情感。教師溫和的聲音、微笑的面孔、理解的表情會給課堂帶來愉快的氣氛。學生會感到老師親切可信,上課時遇到困難也不怕了,因此,教師對學生的態度、說話的語氣,能夠起到給學生提供安全感、減少學生焦慮,進而激發學生興趣的作用。所謂“親其師,信其道”就是這個道理。
因此,借助于上課前幾分鐘的greetings,warming up activities等至關重要,通常,對于初中低段的學生,教師以熱情、和藹的相關問候句開始,進而回答一些簡單的日常生活內容:如,How are you today?What’s the date today?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等等。這樣,教師飽滿、積極的情感通過以上媒介構成了一個彌漫積極情感色彩的場景,感染了學生,創設了一種優美、平靜、和諧的英語學習環境,渲染鋪墊了英語學習的氣氛。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多使用good job/Great/Excellent!等表揚的詞句,能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這樣,在和諧的氣氛中,學習才能更加順利地進展。
二、以景生情
沒有特定的社會情境,就沒有語言的交際活動,因此,創造英語學習的情境十分重要。在英語教學中,大量運用實物、錄音、圖片、幻燈片、多媒體等手段,讓學生置身于直觀生動形象的情景中,已經常為英語教學所采用。師生在逼真的語言環境中進行聽說讀寫訓練的多樣化教學,如,做游戲、表演、唱英文歌、看圖說話、小組討論……課堂充滿和諧、輕松的氣氛,歡聲笑語不斷,吸引學生積極參與、集中注意力,并最終提高教學質量。
如,在教學初中牛津英語shopping這一課時,在學了對話后,把全班同學分成五大組,把5名學生分到原已布置好的“Toy shop”“ Fruit shop”“Book shop”“Clothes shop”“Shoe shop”“Electrical shop” 這“六家商店”內充當售貨員,其他同學充當顧客進行角色表演,其中還有些學生自創了父子、母女、朋友等組合與售貨員的對話,效果很好。在這樣的角色表演中,很多不愿開口的學生被這種濃厚的氣氛感染,也勇于開口了,為了更好地完成表演,學生之間的互相幫助、團結協作認識也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三、以行傳情
教師作為“以人育人”的職業勞動者,不但要用自己全部的知識才華去教育學生,而且要用自己整個的人格風范去影響學生。在一切教育過程中,學生永遠都不會只是被動地接受教師所“給予”的東西,他們總是通過自己的觀察、模仿和體驗,主動從教師身上去“索取”東西。因此,教師不僅要“言傳”,更應作出表率進行“身教”。
要以行傳情,教師首先需要努力塑造自己的師表形象,教師自身素質的高低決定了學生情感潛能被激發的多少。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流利地道的口語、優美的英語書法、生動形象的講解等,都能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其次,教師在授課中注意身體語言的運用將對學生的英語學習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如,表示認可的點頭、鼓勵性的微笑、肯定的手勢等。同時,課堂內的適當走動、認真傾聽學生的發言、幫助他們解決個別詞或詞組問題,學生會認為他們的一言一行都受到了老師的關注及尊重,使學生獲得愉快的情感體驗。
四、以趣育情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時刻都應該把引起或增強學生興趣放在心中,增強教學內容的新穎性和多樣性。貼近生活,因材施教并力求教學難度適中。
此外,還可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實踐經驗表明,外語教學的成敗與學習外語的環境或課外學習的條件有著密切關系。如果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語言知識,沒有在課外進行練習或實踐,學習成績就難以鞏固,更不易提高,而且極易產生遺忘。這就需要教師課外多創造外語環境,多給學生提供接觸和使用外語的機會。因此,開展外語課外活動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作用。”(章兼中,1999)教師可有計劃地組織內容豐富的英語課外活動。如,有角色表演、朗誦、唱歌、猜謎、講故事、簡筆畫、采訪、辯論、展覽、英語角等,這些活動不但能培養學生的興趣,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和創新意識。
學語言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靠細水長流。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所以,維持學生的學習熱情就得靠教師不斷督促、鼓勵和指導。教師要善于感悟情感,以和藹、熱情的態度,親切、誠懇的語氣,喜悅、快樂的情緒,幫助學生,做學生的知心朋友。情感的力量是無窮的,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將最美好的情感傾注于學生,帶領他們不斷前進。
參考文獻:
[1]章兼中.外語教育學.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
[2]施光明.心理學札記.知識出版社,1999.
[3]陳奇.當代教育心理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
[4]文衛平,朱玉明.外語學習情感障礙研究.西北大學出版社,1998.
[6]朱小蔓.情感教育論綱.南京出版社,1994.
(作者單位 江蘇省張家港市梁豐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