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針對課改下素質教育的幾個理解誤區,通過對本校學生、教師以及社會調查、分析,然后歸納、總結,找到出現這幾個誤區的原因及解決方法,以便在課改下的課堂教學中很好地進行德育滲透。
關鍵詞:課改;素質教育;內核;技能
誤區一:課改下的素質教育就是音、體、美等各方面全面發展——學生理解的誤區
山東省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鋪開,課程設置也有了統一規范,我們學校的課程設置嚴格按照省廳的統一要求,開全、開滿各項課程。學生的學習生活多姿多彩,學生的行為習慣、穿著打扮也千奇百怪。針對這種情況,我對我所教的班級進行了調查問卷,29.8%的學生認為:素質教育就是讓學生自由發展,不加約束,教師只要不按學生的想法來管理,就是違背素質教育的理念。何謂素質?素質不是音、體、美,而是真、善、美。真善美才是一個人素質的內核。音體美是技能,是能力,是本領。
確實如此,只有不斷地培養學生“真善美”的品質,學生的目標才能明確,習慣才能養成,態度才能端正,品質才能提升,成績才會進步。如何提高學生“真善美”的品質呢?對學生的真善美的教育應該貫穿于學校、家庭與社會的各個角落才行。
如何對學生進行統一規范呢?可利用每天固定的時間,不拘泥于形式,只要能規范學生的言行,能引起學生心靈的震撼就行,每天進行,貴在堅持,這樣,學生在潛移默化中規范了自己的行為,提升了自己真善美的品質。最好這個活動有個系統規劃,能與時俱進。
誤區二:課改下的素質教育就是讓學生自主探究——教師理解的誤區
新的課程標準與原來的教學大綱有著顯著的差別。新課標是適應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教育改革的需要,是適應新世紀人才培養的需要而制訂的。河南省泌陽市永威學校的做法就非常樸素、現實。永威學校也講課改,但是課改也要遵循一定的教育規律,而不能瞎改。他們提出了課改的10條定理。其中有兩個定理為學校、教師的素質教育理念指明了改進的方向。
定理一:不向課前延伸——課堂從上課鈴開始;不向課后延伸——保證學生的課余自由
有的學校以課改和素質教育的名義,課前教師忙于編制預習題目,要學生做預習作業,參與備課,似乎這是課改的創新。其實,把課堂向前延伸是一種違背教育規律的做法,如果讓學生課前參與備課,做預習作業,準備發言稿,學生背一節課如果花費1小時的時間,學生一天上7節課,就得花費至少7小時的時間,學生有這些時間嗎?另外,如果把學習的主要任務放在課前,本末倒置,課堂上學生必然輕輕松松,學習效率不高,良好的學習態度、學習品質就難以形成。
如果按照永威的“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課堂模式進行,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緊張而高效,每節課學生都掌握得非常好,所以就不必向課后延伸,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學生課業負擔重的問題。學生課外不做作業,而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查漏補缺,自由閱讀課外書籍,參加課外活動。
定理二:注重效果,不圖形式——課改不能中看不中用;常年賽課,不斷打假——課改要真刀真槍
永威學校推廣的“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樸實無華,從不搞什么形式主義、花架子,學校始終堅持以效果作為衡量課堂效率的唯一標準。如果課堂上能達到學習目標,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素質,就是好課;相反,教師講得再好,形式再美,也不算好課,這只能說明教師的能力素質高,并不代表能有效提高學生的素質。這種課堂模式只能是中看不中用,但永威學校卻不這樣,它們堅持不懈地常年賽課、評課,不斷打假,糾正自己在課改中出現的問題,學校賽課不搞假象,均對外開放,歡迎來賓參加聽課、評課,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誤區三:課改下的素質教育就是學校的事情——家長理解的誤區
雖然素質教育已經深入人心,但是有很多家長還是認為教育是學校的事,我只要讓孩子吃好、穿好,就算盡到責任了,至于成績好壞、素質高低,那是學校的事情,學生成績差、素質低,說明學校、教師管理不到位、教師教學水平低。關鍵在于所有家庭都要正確地引導孩子,不但要“養”,還要“教”,更要“育”。
學齡前階段兒童的家庭教育,是人一生成長的基礎,是“至要緊的事”。家庭教育是基礎與前提,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為以后的學校教育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家庭教育必須引起家長的重視。家庭教育作為素質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學生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與內在體現。
所以說,素質教育的順利施行,應該是學校、家庭、社會的共同責任。為了孩子的未來,我們應該攜起手來,共同為孩子的成長、成才努力吧!
(作者單位 山東省濟南市濟陽縣第一中學)